揾食

题记:昨天达叔了,带走了一代人的记忆。那些朋友圈的状态都是大概都是因为达叔的角色带来的记忆痕迹吧。

1.朋友圈

昨晚朋友圈除了刷N卡,突然多了一条大叔在港去世的消息,心里有点触动。想在朋友圈跟风一下表达对大叔的缅怀但是克制住了,不是因为冷漠,而是感受到人生到某个阶段之后,离别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出现的更频繁,这是世间的规律。

去年春节疫情肆虐,宅在家为国做贡献,早晨睡了懒觉,夜里手机的提醒也没有关注。睡醒之后习惯性刷了手机,顿时惊呆了,那个凌晨四点的男人走了还带着他的小棉袄,那个还未体验生命丰富多彩的年轻生命。一切都甚是惋惜,然后写下了凌晨四点,纪念朋友圈刷屏了那个叫科比的人。

前年时候,从监管回来开始人生另一个小阶段,在未装修的二楼加班,突闻金庸先生仙逝的消息。当时堂叔意外故去回乡略有感伤,再闻金庸消息,当时百感交集写下戊戌小札。那一刻我开始意识到,人生到了一些熟悉的人开始离开我们的时候了。那些广义的朋友圈在坍塌,也在重构。

2.公众号

昨晚消息出来之后,一直在酝酿情绪,毕竟陪伴了这么多的青春记忆。早晨习惯性刷了瞎爷的公众号,一个词叫揾食触动了自己。官媒拔高港台艺人,树立标杆无可厚非。但是看达叔的生平,更多是为了生活了奔波,一方面是为平民出生,一方面也是滥情产生了家庭责任。滥情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也不是好事),坏在不负责的滥情会影响社会结构。因此,段正淳和达叔一样都是重情义的人,更是一个负责人的人。所以为了揾食,他必须发表一些必要的观点。人生走到而立,那份上赡养下抚育压力,也许更能体会达叔的为了揾食而发表的言论。至于和周星星的合作,有人说希望再续后缘,个人觉得那些人或许只是观众,需要多一部喜剧;或许只是没有被生活毒打过,没有深刻体会过揾食的意义。

3.揾食

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读书时候,更多是为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那种情感的共鸣而感动。如今再读却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更让人心有感触。如果说白居易和京城女的共鸣因为跨越阶层和时空让我们有更多的共鸣,那么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共识却是普罗大众的生活本色,为了揾食。想起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同一人的一生都很难对同一件自然事情产生共情,何况现世的万千普罗大众都有万千的人生呢?周星星和达叔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其实正常应该两种不同的人生,所以在剧中才有主角和配角,但是真实生活中两人不一定会有太多的共情吧,很多采访达叔的综艺节目会有暗示。无论金庸先生的武侠,还是达叔的配角,还是朋友圈的N卡,才是我们普罗大众的共识,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而已,揾食。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致我们揾食的日子,致那个带给我们欢乐的普通揾食客。达叔,走好····

注: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揾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