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0基础素人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的精进之旅(帅小冰老师训练营大作业)

写在复盘前:30天读书变现路上的心路历程

世界投资之神巴菲特曾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舍得给自己的大脑进行投资的人。”以前看到这句话总不以为是。安逸地生活过太久,人就会产生惰性,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作为不学习的理由。

在职场打拼7年,曾经我也以为余生也会这样度过这种朝九晚五,每天重复的枯燥生活。直到孩子出生,我成为全职妈妈,这个角色的转变打破了我平淡如水的生活,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稳定的环境,只有稳定的能力。我需要这么一项稳定的技能,在我在家带孩子的同时也能为我解决没有收入的焦虑感。我不是巴菲特说的聪明人,但我可以通过投资自己的大脑从笨人慢慢开始成长。

感谢这时候让我遇到了帅小冰老师的“读书变现”的课程,当时看到课程名称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技能吗!对于平时就有阅读习惯的我来说,能把看过的书变成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激动之余我又产生了怀疑。虽然我一直以来都自诩是个阅读爱好者,但看过的书基本都忘了,而且写作水平仅停留在高中时的作文,之后看过的书再也没有写过类似的读后感,读书笔记之类的。所以,像我这样0基础的素人真的可以做到最后变现吗?

当我在预告篇里看到20位素人0基础最终变成自己创造产品的实例时,感觉整个人又沸腾起来了。是的,老师说实现变现是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有路径可行的。前提你能把握住你可以把握的点滴,付出你能付出的足够多的精力。

接着老师在第一部分关于阅读,针对“读书速度不快”、“读书效率不高”、“素材积累不够”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五种解决方法,帮助我们突破阅读障碍,走向阅读达人。第二部分关于创作。“始于阅读,但不止于阅读”。只有通过写作输出,才算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你读过的书,学习过的内容。第三部分关于产品。老师结合自己做产品的经验并让我们站在产品经理人的角度思考如何规划属于自己的成长蓝图。

随着课程的越来越深入,越是感觉有股魔力吸引着我前行。这趟取经之旅,排除没时间、作业难等各种困难,经过一次次的升级打怪(完成作业),终于历练出一身本领(掌握阅读方法、创作方法)。之前我以为学完课程就可以实现变现之路或者自由职业之路,这个想法还是太幼稚了,学完这30天,才真正明白老师说的“过程即结果”。作为小白起点比别人低一点,方法掌握得慢一点,实际练习和看书的时间却并没有比有基础的同学多投入,没有明显的产出也是自然的结果。虽然离真经还有一定距离,但每天努力精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整个课程不管是从阅读方法、写作模块,再到最后的创造产品,老师一直强调让我们慢慢来。首先要学会积累,“能积微者,速成”这句话一直提醒着我,摒弃浮躁状态和急于求成的想法,要踏实走好每一步。感谢小冰老师在这30天时间里一步步引领我到达桃花源的山之小口,让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今天从老师手里接过思维这把利剑,相信终有一天我能自由挥舞。

以上为我个人这30天的心路历程,下面对这30天的课程作一个详细的复盘。这30天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人=信息+模式。意思即是当一个人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并加上所持有的技能和正确的思维模式并不断坚持,就能按照你的变现的成长蓝图一路走下去。


第一部分:阅读部分


01掌握五种阅读方法,横扫阅读障碍,变身阅读达人

先读书,后变现,一个职业读书人最基本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要想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就必须从读书开始,而阅读能力又决定了你能从所读的书里汲取多少营养。要怎样读书才能克服“读书速度不快”、“读书效率不高”、“素材积累不够”等阅读障碍呢?

首先,不知如何快速阅读完一本书,就让倍速阅读法来帮你。去掉声读、减少眼球聚集频率、寻找关键词,牢记这3个倍速阅读法的秘诀。再通过科学训练,在训练中为不断组合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方法,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从一开始的300多字/分钟,通过练习速度最终提到了900多字/分钟。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速度这么快能记住看过的是什么内容吗?刚开始确实是记不住,当你练习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会发现一个质的转变,眼球和大脑都开始适应你当前的速度。就像看一幅画一样,随便扫一眼也能知道画的是什么。

其次,用苹果阅读法,达到1小时解锁1本书,从而提高读书的吸收效率。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方法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可取。但就像老师说的,一本书用5个小时读一遍记不住,还不如5个小时读5遍记住了5个想要记住的要点。苹果阅读法最关键的是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并且还要注意一次专注于摘一个苹果,在摘苹果的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并把控好时间。以前对我来说1小时看1本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了降低难度就挑了一本比较简单的书。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问,所以读下来并没有难度。但当第二次练习时发现自己提的问题不具体不能很好的找到对应的关键词,严重超时的情况下苹果桔子一大堆。想要提出一个好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的苹果是什么,要懂得舍弃。掌握此方法的捷径无他,就是要勤加练习。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书读得很多,但如果不对素材进行积累,时间久了,等到想用时才发现想不起来了,写文章就难免出现呆板,言之无物的现象。而纳博科夫的卡片法既有利于记忆素材,从信息输出的角度出发,卡片又是最小的创作单元。将“我见”部分摘抄到卡片上,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打破时间线;不列清单,只表达信息流;用原型和隐喻;足够真情),将所有才华和心力凝结在“我思”部分。这张卡片就成了最顶级的创作素材。

刚开始写时,我思部分确实想不到啥深刻的东西,只是停留于表面。老师还给了一个秘诀。我见部分“比较实”时,我思部分就虚一点,补充一个例子,反之,我思部分就写故事得到的启发,联想到啥金句。

光有卡片还不行,为了遵循大脑的记忆规律,可以把读书卡片分为智(知识)、慧(道理)、聪(灵动)、明(观点)四大类,从而重塑自己的知识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卡片要方便记和调取,能够反复使用,不然也形同虚设。

前面的方法都是基础阅读需要掌握的方法,那要达到快速突破阅读数量,实现质变和跃迁,还需要学会主题阅读法。主题阅读法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对多本书进行阅读,最终整合输出你的阅读成果。用AI式学习模式—海量信息输入,达到学习成果指数级增长。掌握好这个方法,就可以写出第一个读书产品—书单。

进行主题阅读时,要是想输出书单,则要先选准主题,是有用型?有料型?还是有趣型?然后是定数量,需要推荐多少本书,根据记忆规则,当然还是5本左右是最合适的。当你完成了这些,再配合文案金句式或者私密沟通的语文写推荐语。一份好书单就完成了。

最后是解决专业知识、专业问题的终极阅读法—费曼阅读法。其理念为“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通俗一点就是“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读到你一窃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开始接触时,可能会觉得这句话过于简单,运用起来过于愚蠢过于笨拙,所以不愿意去运用,这也是费曼阅读法的最大障碍。但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费曼的妹妹愿意听哥哥的,用于实践中,最后成了天文学家。

五种阅读方法,倍速阅读法解决阅读速度慢;苹果阅读法解决看完书记不住;卡片阅读法解决写作缺素材;主题阅读法解决读书漫无目的;费曼读书法解决专业问题。每掌握一项技术都是有难度的,只有一遍一遍的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运用,没有捷径可以走。聪明人很多,但踏踏实实去学习的笨人却很稀缺,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02建立产品感,淘到金矿级的人生好书


前面介绍的都是作为读书人需要具备的读书能力,但要想成为职业读书人,选书能力也同样重要,是一项必备的核心能力。读书能力能够反映出你阅读面的广度和钻研的深度。

选一本好书如同挖到一个金矿,想要淘到金矿,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一个是务虚大空间维度,一个是产品经理人、出版人士眼光的务实维度。不管是何种维度都需要多读以下几类书:文学经典类、人物传记类、有口碑的杂志、“解码书”,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之人。

而创作一款可以变现的的读书产品,选题技巧同样不可小觑。好的选题,就赢在了起跑线上。选题可从第三方平台的客观数据及平台风格方面的硬思维着手,同时结合软思维,即自己目前的知识积累程度,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书,清楚自己的知识边界,从最熟悉的领域开始,不要盲目追求稿费。

在老师列的几大类书籍中,我自己平时读的大部分是文学类,其他各类的书籍很少涉猎,这应该也是我自己的一个短板,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还是需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几种类型的书。至于选书,我个人觉得不管是硬思维还是软思维,首先要适合自己,才会有兴趣去做出产品来。



第二部分:创作部分


03摒弃套路,建立创作回路,为文章注入文心,建立独有的写作风格

始于阅读,但不止于阅读”。只有通过写作输出,才算真正意义上理解了你读过的书,学习过的内容。输出的第一步首先要回归初心,做到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慢慢说出自己的故事。语言足够真诚,本身就是最强的力量。有时文章用太多华丽的词藻,反而显得套路,没有灵魂,摒弃套路后平淡如水的文字反而更能击穿读者的心。

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为什么在创作的时候一提笔就不知道写些什么,除了本身积累不够之外,有时写出的东西显得很小编体,毫无灵气,有时已经是写作成手了,但写了很久还是觉得不满意。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底层逻辑就是需要优化思维模式,建立创作回路。当学会一个东西时,要弄明白是如何学会的,并常常温故知新,让这个东西刻进脑子里无法忘记。

从抛弃套路,到回归创作初心,并建立起自己的创作回路,可谓是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基本骨架。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往骨架上填充肌理。

经典和名著是一个民族最厉害人群的智慧凝结,不读经典,可能丧失进入最主流最高级的精英群体的机会”。所以一篇文章的产出也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传统经典的主流中去。如果你对这些经典名著都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即使写的东西再好,因为你固有的思维,表达的语言也会缺少文气。只有将文心真正注入到写作中去,才能通过调整思维的方式达到调整语言。所以意识到了文气、文心的重要性后,就要多读经典名著,学会鉴赏名诗名篇。

一篇文章如果只是长篇大论,通篇在讲道理,就会让人觉得乏味,但如果加入了故事,就会变得截然不同,因为故事是传播的第一法则。当然这里的故事并不要你为了增加可读性就随意虚构一个。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真实的故事。而自己的经历就是最真实的故事,只有讲跟自己有关的故事才能做到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引人入胜。为此,老师也别有用心地让我们复盘了自己的英雄之旅,让别人更了解你,塑造自己的影响力。

我们读经典时,总是常读常新,不知不觉就被文章所吸引,但网络文章却经常读过后就忘了。这是因为大师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能有效运用词语来吸引读者进行深层次的关注。好的文章风格在确保自己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同时,又能赢得读者的信任。

04学习算法写作,巧妙利用心理学效应及认知心理学原理进行创作

抛弃套路,到回归创作初心,并建立起自己的创作回路,为文章注入文心,引入故事并建立独有的风格,一篇文章的肌理也就填充完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实战练习了。

我们很多时候写一篇文章总是习惯于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但由于我们的思考过程又往往不是呈线性的,所以还是写不出东西。而用写作轮盘的数学思维来写作,可以打破六个环节的线性结构,并且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开始创作,只需要保证每个环节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差不多即可。如何用精密的算法来创作一个新的读书产品:书评(即看完一本书,针对这本书写出的一篇原创性极高的议论文)。


一个0基础素人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的精进之旅(帅小冰老师训练营大作业)_第1张图片

我写《正面管教》的书评的创作过程:首先明确我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这本书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老师来说都是极好的管教工具书,值得细细品读,并用于实践。然后设身处地为读者想,我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什么?也就是用苹果阅读法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在书里摘苹果,摘下来的苹果即为我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我要讲给读者听的最精彩的部分。写初稿时先从为什么要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引出话题,第二部分介绍书的作者,她的观点是什么,第三部分就是书的精彩内容,什么是正面管教,一层层深入,然后得出结论。写这篇书评时一开始总是卡壳,但就像费曼阅读法说的不懂的地方就从头开始,确立好主线就一口气先把框架写出来,再进行后续的修改。先完成再完美。写完之后放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修改,并遵循“快写慢改”的原则,不要边写边改,要想信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运用写作轮盘的方法创作书评,而分销文案则需认清其背后的底层心理机制,用六个心理学效应来引起读者深度共鸣。分别是互惠原理、承诺一致、权威法则、社会认同(即从众心理)、喜好法则及稀缺法则。其实不仅是分销文案才遵循这些法则,生活中很多事情也会或多或少的运用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心理学效应。因为销售的本质不是把东西卖出去,而把钱收回来。比如我们小区楼下的小卖店,总是帮我收快递还免费,免费拿快递次数多了不好意思怎么办?那就在他们店里买东西啊。平时想要买东西也首先去他们家,其实旁边也有很多小卖店可以选择的,但没有帮我免费收快递。虽然他没有直接让我买他家的东西,但他给了我好处,我就得回他啊,他一开始也可能没想过会有后续我从他那里消费,他通过帮收快递间接地收更多的钱回来。

一篇好的分销文案,想要引起读者深度共鸣,取得读者信任,心甘情愿地为你的文案买单。还需要注意语言的模式。多用种草语言,比如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与这本书有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读了后你有什么的感悟,只有经历了才有发言权。还可采用私密化沟通方式,制造我和读者你两个人在进行对话的错觉,会让人更舒服,更容易打动读者。

前面学习的是建立创作回路的核心算法,还有为文章填充了肌理,并用于书评、分销文案的实战中。接下来是本部分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读书产品——精读文章。

跟主题阅读有点相似,只有一开始选好一个主题,先做好规划,即“先胜,后战”,然后持续地写下去,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定位选题:从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按照某个主题,持续地写、按照某个读书产品类型。

精读文章作好定位后,还必须掌握两个心法:去清单和重密度。清单体虽然感觉起来好像条理清晰,但会让读者感觉到紧张,而从智、趣、美的角度考虑去清单后,呈现的信息流才是让大脑产生愉悦感的源泉。重密度则需要平时进行高质量的输入,多多积累卡片,多看信息密度比较大的好书,争取做到“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第三部分 产品篇


05回顾英雄之旅,绘制产品经理人的成长蓝图

这部分老师并没有急于讲如何做产品,而是先将自己做产品的经验及再次回归预习课中的命题,让我们重新绘制成为产品经理的一个成长蓝图。

经验一时刻谨记“凡是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抛开自动思维里的学生思维和用户心态,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重新创造的心,要把所学真正内化为自己所有,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吸收。

经验二“解决一切已经被解决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站在老师这位巨人的肩膀上踏实前行,解决老师在开发产品中曾遇到的问题,就是成功了一半。学习不是目的,如何学以致用并达到指数级发展,必然要从知识产品经理人的角度考虑,并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后,对于我自己的成长蓝图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首先是IP使命。这个对我来说真的很难,就像我用苹果阅读法时经常提不出一个好问题一样。但我可以先动起来,先从一个自己觉得可以的使命开始试,最终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比如升为人母后自己本身对亲子育儿这方面的知识也特别渴求,而且我个人对这方面也比较感兴趣,愿意去学,去探索,并实践于自己的小孩身上。育儿无疑是件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所以以亲子育儿类产品为我的使命再好不过了。

其次是认清自己的核心优势进行升级。这30天的训练,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输入量远远不够,所以接下来我的重心是升级自己对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急于求成去用产品变现。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前的知识储备+以前的经验+以前的各项技能+技术爆炸的机会=成功的好产品。机会是可遇不可求,在机会来临之前我需要集齐前面几个因式中的技能,才能在风来临时顺利起飞。

再次是悟道。好产品需要强势文化加持。所谓强势文化即是遵循事物规律发展,以现实为前进,以承担为起点,没有奇迹,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此处需要学会把自己的英雄之路模板写进自己的文章里,再到自己的人生里,再运用到自己的产品里最终成就用户完成英雄之旅,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学会如何成为“帅小冰”。

最后是造物。读书产品选题要像桃花源的山之小口,以小见大,并选准你能力范围内的,对所选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更是要战胜遗忘曲线,不断“高频回顾”,把那些快遗忘的知识点重新激活,不断输出在产品中。

通过以上思考,我也清楚地知道以自己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去开发一个读书产品,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但对于相对简单的读书产品还是可以先去尝试,比如对原文进行二次创作的听书稿和拆书稿。

06如何从一个职业撰稿人跃变了读书项目负责人

拆书稿和听书稿是属于对原文进行的一个二次创作,是一个职业撰稿人来说比较容易上手的读书产品。拆书稿的基本框架是让书里感觉离大众很远的内容一下子通过实际生活推到了读者身边,让其有所感悟。听书稿是围绕书里的一个论点展开论述,在短时间内将书里的精华部分交付给读者。

拆书稿和听书稿的对比


一个0基础素人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的精进之旅(帅小冰老师训练营大作业)_第2张图片

通过以上比较也能比较直观地看出者的异同,那什么是自然语言?所谓自然语言就相当于口语化或者是音频语言。创作自然语言的心法就是交付和线性。

交付

即读者一手交给你时间,你一手交给读者一本书的精华。说白了就是作为职业读书人服务行业的本质,首先要有前倾45度的表达欲,如何把一本厚厚的书读薄,把最精华的部分用最简单的语言呈现给读者,让其听/看完有种恍然大悟,有所收获的感觉。交付最忌的是把书的内容全都缩略一遍,用清单体列出来像晒鱼干。我的理解是职业读书人应该像一个翻译器或者转换器,把那些书面化的语言通过自身后,转化后输出给用户。就好比我看不懂一句英文,然后在翻译器的转换下,就呈现出我能看懂的中文来。

线性

即有开始、有中间和有结尾的信息流。就像讲一个故事,读者知道了故事的开头,你得把你想要告诉读者的信息融入到这个故事中,让他听完后不仅知道结局还能记住事情的发展经过。那你就成功地掌握了线性的心法。

先说说听书稿。文章中间部分需要在书中摘取3—5个分论点进行论述。3-5个分论点不仅可以比较完整地提取书中的精华部分,也符合人脑记忆模式。这部分,既要紧紧围绕论点,又要防止文章枯燥,既要有干货,又要有案例,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实在没有也可以到书中去找案例,夹叙夹议地写,这样更容易说服读者。

那应该如何选取分论点?可使用金字塔原理: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如果理解呢?意思就是金字塔的纵向上:上一层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总结和概括,横向上:每一层的思想必须是在一个逻辑范畴,同时也是相互独立和完全不重叠的。这一点让我想起了《速度与激情》的电影,你可以选择任何一部看,故事都是独立的,互不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上一部又为下一部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论述过程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细节就是在两个分论点之间要有过渡句,在内容上作一个小总结,在行为上承上启下,让行文自然流畅。阐述完所有分论点之后,结尾部分要做一次整篇文章的总结。

运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配合有交付感和线性感的自然语言,一篇听书稿也要跃然纸上了,但还想要做到稳中取胜还要熟练运用4个创作技巧。它们分别是由难到易、由高到低、从已知到未知、是非落差。

我们再来看看拆书稿。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两类书籍的不同拆解方法。拆书稿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拆解方式,不同的平台也有不同的要求,但不管怎么拆解,整体脉络都一致。

虚构类的书籍一般都有一个叙事主线,即可作为拆解主线。要想找到这条叙事金线,必须把这本书和当下的生活,找一个切入点连接起来,这个切入点就是创作的金线,找不到金线就多读几遍。可以先从正文开始写。围绕主线提问题,确定好每篇围绕的主题,并在书中搜寻能为你核心主线服务的观点,最后回到书中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把故事捋顺。

非虚构类书籍先速读本书,检索网上信息,看封面、序、目录等,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并找到这本书的核心立意。围绕主题给读者抛出几个话题或问题,引发他们去思考。这样读者才容易跟上你的思路,感觉自己也参与了一样,一路跟着你走。

不管是虚构类的书籍还是非虚构类书籍,都少不了一个好标题,好的标题应该情真意切,有一定信息量,具有新媒体范引人好奇,要唤起用户的共鸣。

一篇好的拆书稿呈现给读者应该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每一篇凑在一起是一个很完整的读书产品,分开也是好文章。好的拆书稿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概括,还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让读过书的读者收获新东西,没读过书的读者产生阅读此书的兴趣。

要想创作出一篇好的拆书稿,以下几个问题不可忽略:

1、要简要提炼和总结书中有价值的内容(我见);

2、穿插对故事的思考和看法(我思);

3、提出有身份代入感,有痛点的问题,迅速让读者进入阅读状态;

4、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夹叙夹议。一般来说,叙占30%,议占70%;

5、为了避免跑题,可采用“引用原句—提出问题—强调核心观点”的思路创作。

知识付费仅仅是一个开始,它不是下半场,人人都有机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这是一次学习的革命。要有做读书会,做知识IP,你也可以的信念!

启动线下读书会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至少要有100个用户愿意为你买单的线下资源;二是具有最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真本事;三是执行环节的借力打力,通过已有平台发展自己,尽量不单打独斗,CP组合会省力很多。

许福琴师姐成功的案例一是告诉我们想做一件事不要一开始就想得太过复杂,内心戏不要那么足,迈出第一步是关键。

二是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读书会,经验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形式可以是社区,可以是公司,可以是学校,人流聚集多的地方都可以。

三是当你成为了一个核心人物时,你就在优化你的人际关系,打造个人品牌做铺垫。即不是把东西卖出去,而是把钱收回来。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知识付费的元年我没意识到,错过了,没有搭上第一艘快船。但现在上船也不算晚,正好避开了摸爬打滚的阶段。有了前辈们开辟的道路,还可以少踩一些坑。能否成为这次学习革命中的胜利者,取决于有想法时是否付诸行动。

如果说线下是物理世界的圈地战争,那么线上就是思维世界的圈地战争,而品牌就是圈地用的旗帜。

品牌读书会本质就像是创业者创建的一个平台,作为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不一定人人都能做,但至少是一个以后发展的方向。

可从个人IP、提炼某种精神、服务某个群体三个角度对个人品牌进行定位。作为一个宝妈,我想应该从最适合普通群众类的服务某个群体切入,通过了解不同群体的痛点和需求,实行精准服务。宝妈群体不管在哪里都是一个庞大的人群,每当我推着孩子散步,随便哪个人,只要是身边有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几乎都能搭上话,有时候还能关于孩子的话题聊很久。以后如果我创立这么一个读书会,应该会很快吸引来一批宝妈。

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管线上线下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自己储备的知识还有限,即使响应加入了读书会,也会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的,更无从说树立品牌了。所以我还是踏踏实实地先做积累,先完成老师所说的每天至少2小时学习,每年至少50本书吧。


后记

在对这30天训练课程进行复盘的过程,突然发现老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小作业合成一个大作业的用意了。不正是纳博科夫的卡片法吗?我们每一份小作业就像是一张张的卡片,要想把这些卡片进行非线性时间结构的拼接,就必须运用这30多天学到的方法。如何去清单,重密度。还必须对不断地回顾课程,才能对课程再一次的了解,明白老师的底层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把这一次次的作业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个回顾的过程再次记我体验到了记忆的残酷,这才刚结束几天,前面很多内容就有点记不起来了。

最后感谢小冰老师的倾囊相授,班班们的辛苦付出还有优秀同侪的裹挟前行!


一个0基础素人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的精进之旅(帅小冰老师训练营大作业)_第3张图片

仅以本文记录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1期3班257-天天天蓝的精进之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0基础素人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的精进之旅(帅小冰老师训练营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