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

《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作为翻拍界的一股清流,《十二公民》以豆瓣8.2的评分在当时赢得了不俗反响。

时隔两年,再将这部电影拿出来,依然可圈可点。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1张图片

不过话说回来,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把它定义为一场话剧更为贴切——而且是一部非常反映现实,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

影片开头是一起富二代弑父的戏码,而后镜头一转,一所政法大学里未通过英美课程的学生们迎来了补考,他们组成模拟法庭,并由十二位学生家长组成陪审团,而他们要参与讨论的案件,正是这起饱受争议的“富二代弑父案”。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2张图片

先不说这十二位参与者来自各个不同阶级不同行业,难的是,他们要在听取审理后做出最终判决。

在这一点上,导演为了不让故事切入太过突兀,也为了给十二个人的相聚制造出一个合适的理由,也算是煞费苦心。

之所以说本片具有中国特色,是因为在矛盾的切入点上,导演选取了一个比较具有争议的“富二代”原型。

而后接踵而至的一系列“干爹、干女儿”的字眼,以及“看到漂亮女孩儿从豪车上下来就认定她们是被包养的”这些说辞更是将所有的一切推上风口浪尖。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3张图片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4张图片

这不仅为整个影片加入了矛盾冲突,还进一步把参加陪审的人员规划得张弛有度,不会显得过于死板和平静。

此外,影片中插入的不记名投票环节,也是引发矛盾和冲突不可忽视的亮点。

除了以上值得圈点的地方,我们来谈谈这部影片本身。

全片几乎无场景切换,无特效,甚至无大幅度人员调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过分简单和耗资低廉的电影,却实实在在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也许是看多了特效和煽情,这种平铺直叙的效果正对了当下看客的胃口吧。

纵观全片,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共十二位公民,在第一次投票的时候,其中十一个人投了嫌疑人有罪,只有一个人投嫌疑人无罪。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5张图片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6张图片

但本着必须全票通过的原则,大家一次次重新探讨,从最初的敷衍了事,到后来主角们的一系列情感变化和自我认知,都是这部影片的吸晴之处。

而后在其发展中,慢慢地,票数开始发生变化,有临阵倒戈的,有摇摆不定的,直到最后一次投票,所有人都投了嫌疑人无罪——包括那个在影片开头叫嚣的最欢的陪审员。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7张图片

事实是既定的,但为什么从最初的开始到最后的结尾,整个投票的结果相差如此之大?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情感带入:都说旁观者清,到这里却未必如此——每个旁观者的来路都不尽相同,成年人各自封闭固化的认知往往是最大的有色眼镜。

人是感情动物,在遇到一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时,会有共鸣,这无可厚非。

但是反之,如果过去经历的这些事让他们留下了阴影或障碍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带入。

比如仇富心理,还有片中老人为了博得关注而编造谎言等等。

影片最后,大家一致投票通过嫌疑人无罪,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层面。在这里,导演也安排了一个小心机,在升华主题的时候戛然而止,俯视的机位包含了十二双举起的双手,完美落幕。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8张图片

不过,透过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审判者们从理性地角度拯救了无辜的嫌疑人,倒不如说是他们在此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重新学会了去认知自我,去理性思考。

相信这也是为什么导演会将此片取为《十二公民》的另一层含义吧。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9张图片

人类的感性思维本来是艺术发展的源泉,但也是法治的天敌。任何时代都不难找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难得的是,如何用这份清醒来冲击群体的固有观念和惯性思维。

能推翻扎根于人心深处这份观念的人,大概可以称作勇士。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勇士,也愿我们都能保持我们原本该有的样子。

想看的 爱奇艺有资源

[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向真相低头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