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科学和科学人生》感想报告

作为一名刚进校门的大学生,我们对于今后所接触的生活与人生充满了未知。蒲慕明院士首先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真理”和“什么是假说”谈起。科学虽然是一种客观事实,但是人们对其的认知在不断改变,不断轮回向上,不断刷新重组。同时,科学也是一种了解与研究科学本身事实的方法,过程,体系。科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真理,所谓真理这个概念,就是绝对正确的自然客观事实规律。然而,我们是无法认知真正意义上的“真理”的,毕竟真理是更多的接近于理想化,概念化的一个形式。这时候就需要“假说”来接近真理。假说是不确定的真理,它可能是大部分错误的,也可能大概上是正确的,可能是荒谬的,也有看上去是理所当然的,但其中接近真理的往往并不多。从“假说”到“真理”,往往需要大量长时间的修改完善。假说总是不完美的,就像曾经人们所认为的经典物理完美的构架那样,即使看上去只有很小的瑕疵而剩下的全部是逻辑自恰的,最终也会暴露出与更深层次的真理不一样的区域。但这一过程是艰辛困难的,漫长细微的,人们需要对已经完善数次的假说更进一步的验证,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自以为发现了真理,才能真正意义上最大程度上的接近真理,将一个假说变化为定理——更接近真理的存在。关于什么是科学,以及和科学有关的概念,蒲慕明院士有着很深程度的认识与理解。

蒲慕明院士接下来和我们探讨了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和认识去学习科学。单纯的按照教科书机械的学习科学,在他的眼中是单调的,低维度的,乃至是错误的。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多方向,多目的,多选择的。学习科学不仅仅是科学,进行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1.探索科学发现的历史。科学研究背后真正的过程由于简化和其他原因,往往是被扭曲的。了解探索科学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

2.学习选择有用信息。现代社会不同以往,由于网络的存在使得获取信息的手段多而成本低,从而致使主要精力从放在获取信息到筛选信息的转变。对正确错误的判断需要一定的经验,获得错误的信息,而本身确不知道,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大量错误与正确相互夹杂的信息会限制对于科学的创新性。

3.学习有效的谈述能力。所谓“谈述”,即是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对于自己想法的表达等等。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绝大部分的活动都需要与周围人一起交流探讨,科学本身作为人参与的一种活动也需要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

4.学习区分什么是“已知的”和什么是“未知的”。科学的现有知识体系并非是完整而可靠的,学习科学需要同时需要对已有知识的质疑和对未知知识的想象和构建。

5.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拥有名师固然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捷径,但是更多地需要自身的努力和个人的奋斗。院士以自身的经历为例,他从从事科学研究的伟大科学家的自传和传记中获取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理念和认识,就好像是获得了新的老师一样,院士从中获益匪浅。

蒲慕明院士还告诉我们对于我们科学,也许我们未来并不回直接从事在本科中我们学到的科学的一方面,也有可能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转换而和原本的认知完全相异,但是科学是需要创新的,一个领域之中新的创新往往是由其他领域额新晋者达成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努力去学习科学家的特质:逻辑思维能力,坚持能力,可变通性和虚心。这些特质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是可以后天习得的。相比与科学家,蒲院士提出了科学人这一概念,所谓“科学人”,是相比于“科学家”更加广泛的存在,科学人是不直接从事科学本身的直接研究,但是自身具有科学的特质和基础,能够科学地认识在茫茫广大社会当中的科学与不科学的事实。蒲慕明院士最后告诉我们所谓科学人生的理解;科学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挫折,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学习科学和科学人生》感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