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

文/李通国

杨露禅闯京城与“布库”必有一战,而且不会只有一场,因为满清旗人中习练“布库”者,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旗人,比比皆是,这是大清立国的本领,国家的大政方针。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1张图片

习练布库,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就会有大量的高手产生,更何况,大清国还有自己的职业国家队——善扑营。

在北京,大清国旗人的大本营,毫无悬念,布库高手随处都会遇到。布库是满族语,汉族人称它是摔跤,虽然各有绝技,但大的路数相仿。

1840年代,杨露禅来到北京,尽管有朋友武澄清引荐,但此时的武澄清也只是个刚刚留在京城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仕途才起步,即便其巅峰时官职也不过是个局级干部,在中央算是中层,自然没有通天的本领。更何况,汉族公务员在单位里要矮上满族公务员一头。武澄清给杨露禅推荐个糊口的工作没有问题,想要跻身上流社会,杨露禅必须得靠自己,靠自己的本领。

熟悉今日太极拳路数的人,看过今日那些自称作“太极拳大师”的武士憋足技击本领的人,无不心生疑问,一百几十年前,如果大师也是以这种本领闯天下,岂不是要被满族的布库揍到爪哇国了!

那,杨露禅同满族布库较量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格斗技呢?         

打破人们对太极拳技击的认知,一一端详。

一、杨露禅的格斗式。

格斗必有准备进入格斗状态的姿势,就是格斗式。

格斗式不仅能使武者的身体处于强有力的状态,还有利于进攻,有利于防守,有利于转移,有利于防护自己的要害部位不被对方攻击。格斗式要符合“以静相待,以逸待劳;静则蓄劲,静观其变;内实精神,外示安逸”的战术要求。

中国传统武术的格斗式有以下几种:

1. 高三体步对拳式

2. 高虚步合掌式

3.半马步分掌式

其中的高三体步对拳式是今天格斗赛场上普遍采用的格斗式,多多少少依据个人的格斗习惯有所变化,但是从来没有偏离它的基本原理。

那么,杨露禅会采用什么样的一种格斗式?且看杨澄浦在民国时期拳照:提手上式和手挥琵琶。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2张图片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3张图片

不妨对比一下中国跤的格斗式。

中国跤技术的格斗式,一般称为“跤架”。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4张图片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5张图片

上体成半斜面,两腿微屈;两脚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两手指松开并拢成松握拳状,上手在前,底手在后,沉肩垂肘,两手高不过鼻,低不过嘴,这样为封门出架的上半身姿势。然后一脚向前迈半步,脚尖稍内扣,两腿略屈。上手在前,底手在后;前脚为虚,后脚为实。后脚为底桩。身体重心前脚支撑承负全身40%重量,约60%的体重由后脚支撑。左脚在前称左跤架,左手必须在前,右脚在前称右跤架,右手必须在前。在前之手称上手(上把),再后之手称底手(底把)。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6张图片

多么相似!其实,八卦掌、形意拳等内家拳都是以三体式作为格斗式。

按照现代太极拳历史的研究,一般认为杨氏太极拳经历了杨露禅小架、杨班侯中架、杨澄浦大架的拳架演变历程。小架通常被人们称为用架,是一种最为贴近实战姿势的拳架。其实大家可以反观一下现代格斗赛场上,用来格斗的架势都是重心高、姿势小,因为它便于运动,便于动作招式变换的最短、最省力、最快捷的途径。一个动作姿势适不适应实战,格斗场是最有效的验证方式。

太极拳中的“提手上式”和“手挥琵琶”,疑心是杨露禅对敌的左右格斗式,一个多世纪的套路演练,人们新的解释方式掩盖了技术的原貌。

太极拳家有自己的说拳方式,这里只以提手上势为例看看拳家们如何来解释它。

《太极拳体用全书》讲述提手上式用法是:对方自右侧击来,我向右转峰,两手互相往里提合,是一合劲,两腕提至与对方的腕、肘相含接。……提手上式变招灵活,左手可变掤手应敌,左右手可变挤手挤出,也可变捋,一切均以静待动,因敌变化。意念和劲点在两掌心。【1】

杨澄甫解释:拳之打法不一,如甲单鞭式,如乙持左拳以直打来,甲含胸双手往一处合劲,放在乙左膊上,往前下方沉打,将乙打倒坐地上。此即提手用法也。提手用法有二:提上打、沉下打皆可也。【1】

这是武术中击打的方法来阐述太极拳技术的使用方法。

自杨氏的解释开始,其后新出现的太极拳技术使用解释方法开始跟风转向。包括陈氏太极拳家陈鑫等人的解说,他们理论的出现都比杨家要晚。杨澄浦的大架太极拳,架势宽大低沉,已经是当代人们演练太极拳的样式了,是民国时期向大众推广武术运动改造后的太极拳样式,它更适合健身演练,距离实战渐行渐远。

杨澄浦以来这些太极拳大师都没有经历过真正赛场的实战较量,他们对于动作的理解完全基于自己对于动作的合理想象。这种想象出来的招式使用法对吗?都对,单单看招式的本身怎么演绎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只有经过赛场无数次的磨砺,才能把有效的留下来,把无效的剔除。

毕竟,说拳是一回事,赛场格斗又是另一回事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7张图片
太极拳名家傅清泉演示的“倒撵猴”实战使用方法

二、杨露禅技术以摔见长

与手挥琵琶和提手上势何等的相似,百余年的以套路为训练中心的演绎,使我们后人已经忘记了先辈杨露禅的太极拳是技击的基本套路。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8张图片
太极拳名家傅清泉演示的“倒撵猴”练方法

他的技击技术包含在只有三十多个技术动作的套路中。而被现代人称之为最实用的摔跤术也是有简单的套路练习。练习套路是辅助练习,人体对抗才是主体。世界各国技击术,有的根本没有套路,有的只有简单的套路,技击才是他们的核心。

杨露禅的技击技术中抛法摔法占据重要的位置,“抛放”技巧是他的技术特长,从他的技术动作中可见一斑。

我们抽取杨氏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表象,回归它本来的真实面貌。

首先,看一下,我们常见的“倒撵猴”的使用方法。

“倒撵猴”是杨氏太极拳的名称,陈氏太极拳为“倒卷红”,今天普遍称作“倒卷肱”,一样的意思,一个动作。

今天对它的实战作用的解释是:

“倒卷肱”式即是退步的“搂膝顺步”式,它的主要技法是以退为进,边守边攻。假如对方步步进逼,左右手轮番猛攻,我则边退边拍击其进击的脚或手,另一掌同时击打对方面部或胸部,或用退左步左手搂开其进击之右拳,退右步右手搂开对方的左拳,同时用另一手(拳)还击对方胸部。【2】

普遍地认为,左右倒卷肱是太极拳掌法的一种,太极拳左右倒卷肱实战用法是退步防守的同时,左右掌向前推出。这是想当然地用武术中击打的思想来诠释太极拳的动作。因为它并不能充分说明在这个动作中为何会出现,“一手从肩上向前用力,一手从下向后引”的奇怪演练方法。

太极拳名家傅清泉演示的“倒撵猴”实战使用方法,则可以完全地解释两手的运动方式。确实,倒卷肱实际是一种摔法。两手合力引拉,以腰为支点,完成前摔的技巧。

再分析搂膝拗步的实战用法。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述此式用法是:设对方从我左侧中下二部用手或中来击,我左手转上至胸前向左往外将对方的手或足搂开,右手向对方的胸部按去。这是先防后打、连防带打法。【1】

如果认为它的作用是推掌,那“搂膝”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追本溯源,它其实是一种搂抱腰部力量向左旋转的摔法。

陈氏太极拳中搂膝拗步的解说,重新理解了搂膝拗步的真实含义。它同样是一种过肩的摔法。

类似地,可能被误解为武术击打的动作还有揽雀尾、如封似闭、野马分鬃、斜飞式、搬拦捶、白鹤亮翅、抱虎归山、跨虎、海底针、云手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

杨露禅的抛摔法技术中,以向前的抛放技巧比较多,也不乏向左右的摔法。

所以,在对阵布库的较量中,仅从个人特色的技击技术分析,杨露禅使用的技术脱胎于摔跤,融入拳脚技术,以及通过引、拉、按等技术使对手失去平衡从而实现自己的抛放技巧。杨露禅的天赋和勤奋,陈长兴师父的独到训练方法,为杨露禅最终能够战胜布库选手铺平了道路。

一直以来,那些太极拳练习者几乎都是以练习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为主的训练方式,即便是那些被太极拳大师莫不如此。所谓较技,就是太极拳推手的劲力切磋。

现代大量搏击实验,已经证明那些东西不能用来进行人体对抗。

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_第9张图片
今日倒卷肱的练法

三、最后的话

杨露禅的技术当然与今天的太极拳散手技术有关系,但是时过境迁又不完全像今天的太极散手技术。自杨氏太极拳开始,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诠释越来越接近武术的击打方法,而脱离了它以摔见长的技击本质,反倒是陈氏太极拳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使用方法。这种技击方式解释的转向,从一个侧面提示了太极拳产生的方式。

布库,杨露禅最大又最为广泛的对手,杨露禅胜出了才有了北京立足的资本,若是相反,我们可以想见,草根的杨露禅即使有武澄清的推荐,也不过是博得众人一笑,打道回府了。

1840年代的北京城,多的是闲散的达官贵族、八旗子弟,偌大的北京城不乏不嫌事大的看客,杨露禅不能战胜布库,太极拳传播的历史将要重新写了。

早期的太极拳散手技术,如果它真是称作太极拳的话,酷似摔跤。杨露禅闯北京,正是依靠此技艺,成功立足。


注释:

【1】见杨澄甫著,邵奇青校注.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2】见百度百科“倒卷肱”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极拳大师杨露禅之:闯京城,杨露禅仗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