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之樂

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上的辯論已家喻戶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一名句也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而莊子機敏的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似乎也將哲學上升到另一個高度,正像朱良志先生的總結:游魚之樂的思維是一種會通萬物的思維,在詩意的心靈中,打通「我」與世界的界線,通世界以為一。這個理論也因此影響了中國美學的思維軌道。

莊子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人如何超越滚滚红尘的问题,他深知人不可能脱离世而存在,身体永远无法实现自由,但我们的精神可以。因此,庄子追求的是人的精神如何达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如何进入一种「坐忘」的境界。

在眾多的藝術領域,游魚之樂的思維已經深深滲透在作品裡,毋須用常理來判斷和分析,借物抒情,借景舒意也毫無疑問的變成完成作品的一種簡單手段,而一切視覺存在也緊緊應該是表達「我內心」思索的手法而已,所以「創作的體驗過程才是真正的藝術之樂」。而創作的過程如果能到達那個常人難以企及的「坐忘」境界的七個階段——「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我覺得又何必糾結於此呢?超越自己的那一刻不就是超越滾滾紅塵進入灑脫無我的漫妙世界的一刻嗎?

所以,如果你問我「魚兒無水還能樂嗎?」回答也只有一個:「此刻樂在其中。」這就是我的「無水之樂」階段。

作品尺寸:50cm*40cm

你可能感兴趣的:(無水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