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赞美还是道德绑架?

      已经在家长教练堂学习四周,课程已经过半。每周留得作业几乎都是交作业前夜才匆匆赶完。上周刚好学习了DDS赞扬三部曲,上周的作业是:将孩子的优点写在制作的星星卡片上,贴在墙壁的某个地方,并郑重告诉孩子他的优点,还可以用图画展示。

       一边剪着黄色卡纸上的星星,一边思索着,朗朗有什么优点?是写自己期望他能拥有的品质,还是写他实际已经显示出来的品质?答案已经有了,因为我轻而易举的就想到这些词汇,都是朗朗配得的。比如,爱思考,爱阅读,有创造力,善于表达,负责,体贴,热情,富于想象力……闸门一下打开。朗朗跑到桌前,看着我手里的工作以及脸上陶醉的表情,想要知道那些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我一一的解释给他听。

       妈妈,体贴是什么意思?

       体贴就是,妈妈上次肚子疼,你走到床边轻轻的问妈妈怎么了?还学着妈妈给你揉肚肚的动作给妈妈揉揉;体贴就是,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溅到热油尖叫的时候,你紧张的问妈妈怎么了?

       哦,体贴原来是这个意思。

        ……

       大概二十分钟以后,我的肚子真的开始发作有点疼,自己静静的走到床边去躺下。儿子要我讲故事,到卧室来找我,看到我躺在床上,又轻轻的问了我,还说妈妈我帮你揉肚子。虽然我依然感动和幸福,隐隐的担心却已弥漫开来。我今天这么郑重的告诉儿子他是个体贴的人,那他会不会把这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以后每次都来关心和体贴我?下次他不去做,是不是不配得体贴这个标签?开始有负罪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从一开始的开心自己被人贴上体贴的标签,慢慢变成一种枷锁?这担心不是没有根据,海文颖《接纳力》里面,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妈妈回忆她的童年经历,小时候她是家里的老大,早上会起来为蜂窝煤添加煤块,这样不至于火熄了让全家都受冻。她有的时候是心甘情愿这样做,有的时候不是,她也想睡懒觉,让别人服务自己。可是因为她妈妈不断地夸奖她“你是最懂事的孩子”,她便不敢偷懒。现在工作了,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成了现在大家爱说的一个心理学热门词汇“烂好人”。

       恰恰最近在听梁冬讲庄子,里面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自在的人,做好事不图名,做小坏事也不纠结。

        这句话于我,无异于醍醐灌顶般的警醒。我清楚,那种觉得自己“不够好”有多么具有杀伤力,成年的我,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经历多少次痛彻心扉的灵魂洗礼才能挣脱这个藩篱,去到更加自在的彼岸。

       昨夜,与先生熄灯夜谈,我笑说,我又悟道了。人的前半生,是做加法,一张白纸,上面慢慢的被画上各种图案,终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人的后半生,是做减法,一个具有思考能力的独立灵魂,要把人生蓝图上那些束缚着灵魂自由的线条擦去。我正走在做减法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赞美还是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