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周四
已经/正在发生的,它最大
*中午,孩子写完了每日一练,边收拾东西边嘀咕,“咋每天都有练习作业呀?出题的老师累不累?”
“你说,老师得每天出不同的题,还得记着一大早要发布出来,他累不累?他咋不会偷偷懒随便应付应付,歇歇呢?”
“那是他的工作好不好!”孩子甩给我一脸嫌弃,“工作做不好,谁给他开工资,更别说升职加薪了。”
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跟我爸(孩子姥爷)说这话的腔调都高度相似。
我心里暗笑,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哦,每天出题是老师的工作,他不得不做。那你写作业……”
我那故意拖着的长尾音还没拖完第二拍,就被孩子打断,“知道,知道,写作业是我当学生的工作,我乐意不乐意都得做。行了,老妈,我就说说,又没有不做。你就别再唠叨,说什么既然怎样都得做的事,不如主动享受去做的大道理了。”
“好为人师”的兴奋点调动起来,正准备摩拳擦掌宣讲“车轱辘大道理”的我,生生被孩子堵了回来。得得得,我自嘲的笑笑,心说,“人家心里有数着呢,我就少费点口舌吧。”
想起前一段和朋友聊天,她就说过,不要给这些半大不小的青春期的孩子啰嗦大道理,也不用太敏感他们说的话。很多时候,他们抱怨一下,说些怪话,只不过是发泄发泄情绪。他们需要的是被父母看见,关注和理解,而不是像个小孩子一样被训斥说教唠叨。
看着孩子收拾完东西准备去午休,我拍拍孩子的肩,“虽说是课外班的作业,你还能坚持天天认真写,真的很不错哦。我就发现,这学期你做题的速度比上学期提升了不少。”
“那是,这每天10分钟的练习也不是白做的!”孩子一脸小得意。
想想吧,要是刚才我把孩子抱怨的话当真,真去啰嗦他说教他,那这会儿恐怕我俩就该一个脸红脖子粗,一个瞪眼发脾气了。呵呵,我还是切记切记,少给人啰嗦说教讲大道理,多去关注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吧。
*我有青桔单车的月卡,下午出去办点事,想着距离不远,扫个单车吧。谁知大冷天,手机上的app只会转圈再转圈,半天打不开。刚开始我还算心平气和,把小程序退出再打开,退出再打开。如今两次三番,无意识中我的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什么破手机!”我脱口而出,使劲晃晃,恨不得现在就扔了它,不解气的又拍打了几下身边单车的车座。
有个人从我身边走过,扭过头来又朝我看看。我火大,嘟囔着“看什么看!”。
好不容易扫好了车,骑着去办事。到地方把车放路边,正碰上存电动车的和收费的人在争执口角。我锁好车,突然想到,刚才我带着情绪说那陌生人“看什么看!”,好在,天冷我带着围巾口罩,估计人家也没听见我说什么。要不,万一遇上个正好心情不佳,脾气暴躁的主,我不就没事找事,惹来一场架吵么。
这会儿,才猛然发觉,我刚才怎么那么大情绪呀?
哦,手机网速太慢,App打不开,试了好几次都不行,没法骑单车。这是刚才发生的事实。
而我的预期是,手机网速很快,马上就能打开App,就能扫码骑上车,过程都顺顺当当的。
我意识到,刚才,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事实)有抗拒,因为当时发生的和我头脑中的预期不同。而我,只想要我的预期,面对和预期不同的现实,我开始不满,不想接受,可又改变不了,于是就挫败,焦虑,烦躁,抱怨,愤怒……心情逐渐变糟,甚至在糟糕的情绪下,开始冲动的发泄情绪……
回看刚才的情绪路径,我突然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在和孩子互动的很多时候,我的脾气,无名火一下子就窜出来,让我很冲动的说些做些不理智的言行。原来,是我预先设定了预期或是心中有“既定的标准”,一旦孩子或我的表现或是当时的发生和我的预期,标准不符时,情绪波动就开场了。
*真是太巧,今天看书,一行字赫赫然进入眼中:已经/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最大的。你再抗拒也无用,不如省下对抗的力气,去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
今天,还读到一段话,也颇有感触。
无论你的人生经历了什么,其实都是你有意识或无意识参与创造的结果。
烦恼也好,痛苦也罢,负面情绪其实是保护我们身心健康的哨兵和卫士,它们的出现是要告诉我们,有地方出问题了,需要我们看见,调整,改变。
我们活的快乐与否,最大的关键在于:
我们是否可以如实的接受和面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
我们是否能放下对抗,在所谓的负面情绪中,开始学着有意识的看见,调整和改变。
*是呀,发生的事最大,就算你多么不想要,多么想否认,就算你费多大劲儿去对抗,去抗拒,也是徒劳无功哦。
是的,它和预期不同,它没有达到你既定的标准,但是,它已经存在,正在发生了哦。它,最大!
既然如此,那就学着承认,面对,接受,已经/正在发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