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和文章内容来自 黄轶老师
黄轶老师的慕课网视频教程地址:
《Vue.js2.0 源码揭秘》、
黄轶老师拉钩教育教程地址:
《Vue.js 3.0 核心源码解析》
这里分析的源码是Runtime + Compiler 的 Vue.js
调试代码在:node_modules\vue\dist\vue.esm.js 里添加
vue版本:Vue.js 2.5.17-beta
你越是认真生活,你的生活就会越美好
——弗兰克·劳埃德·莱特
《人生果实》经典语录
点击回到 Vue源码学习完整目录
前面 2 章介绍的都是 Vue
怎么实现数据渲染
和组件化
的,主要讲的是初始化
的过程,把原始的数据最终映射到 DOM 中
,但并没有涉及到数据变化到 DOM 变化
的部分。而Vue 的数据驱动除了数据渲染 DOM
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数据的变更会触发 DOM 的变化
。
其实前端开发最重要的 2 个工作,一个是把数据渲染到页面,另一个是处理用户交互。
Vue 把数据渲染到页面的能力我们已经通过源码分析出其中的原理了,但是由于一些用户交互或者是其它方面导致数据发生变化重新对页面渲染的原理我们还未分析。
考虑如下示例:
<div id="app" @click="changeMsg">
{
{ message }}
div>
var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methods: {
changeMsg() {
this.message = 'Hello World!'
}
}
})
当我们去修改 this.message
的时候,模板对应的插值也会渲染成新的数据,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分析前,我们先直观的想一下,如果不用 Vue 的话,我们会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实现这个需求:监听点击事件,修改数据,手动操作 DOM 重新渲染。这个过程和使用 Vue 的最大区别就是多了一步“手动操作 DOM 重新渲染”
。这一步看上去并不多,但它背后又潜在的几个要处理的问题:
我需要修改哪块的 DOM?
我的修改效率和性能是不是最优的?
我需要对数据每一次的修改都去操作 DOM 吗?
我需要 case by case 去写修改 DOM 的逻辑吗?
如果我们使用了 Vue,那么上面几个问题 Vue 内部就帮你做了,那么 Vue 是如何在我们对数据修改后自动做这些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些 Vue 响应式系统
的底层的细节。
可能很多小伙伴之前都了解过 Vue.js 实现响应式的核心是利用了 ES5 的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也是为什么 Vue.js 不能兼容 IE8 及以下浏览器
的原因,我们先来对它有个直观的认识。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会直接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或者修改一个对象的现有属性, 并返回这个对象,先来看一下它的语法: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prop, descriptor)
obj
是要在其上定义属性的对象;
prop
是要定义或修改的属性的名称;
descriptor
是将被定义或修改的属性描述符。
比较核心的是 descriptor
,它有很多可选键值,具体的可以去参阅它的文档。
这里我们最关心的是 get
和 set
,
get
是一个给属性提供的 getter
方法,当我们访问了该属性的时候
会触发 getter
方法;
set
是一个给属性提供的 setter
方法,当我们对该属性做修改的时候
会触发 setter
方法。
一旦对象拥有了 getter
和 setter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个对象称为响应式对象
。那么 Vue.js
把哪些对象变成了响应式对象了呢,接下来我们从源码层面分析。
在 Vue 的初始化阶段,_init
方法执行的时候,会执行 initState(vm)
方法,它的定义在 src/core/instance/state.js
中。
export function initState (vm: Component) {
vm._watchers = []
const opts = vm.$options
if (opts.props) initProps(vm, opts.props)
if (opts.methods)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 true /* asRootData */)
}
if (opts.computed)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if (opts.watch && opts.watch !== nativeWatch) {
initWatch(vm, opts.watch)
}
}
initState
方法主要是对 props
、methods
、data
、computed
和 wathcer
等属性做了初始化操作。
这里我们重点分析 props
和 data
,对于其它属性的初始化我们之后再详细分析。
function initProps (vm: Component, propsOptions: Object) {
const propsData = vm.$options.propsData || {
}
const props = vm._props = {
}
// cache prop keys so that future props updates can iterate using Array
// instead of dynamic object key enumeration.
const keys = vm.$options._propKeys = []
const isRoot = !vm.$parent
// root instance props should be converted
if (!isRoot) {
toggleObserving(false)
}
for (const key in propsOptions) {
keys.push(key)
const value = validateProp(key, propsOptions, propsData, vm)
/* istanbul ignore else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onst hyphenatedKey = hyphenate(key)
if (isReservedAttribute(hyphenatedKey) ||
config.isReservedAttr(hyphenatedKey)) {
warn(
`"${
hyphenatedKey}" is a reserved attribute and cannot be used as component prop.`,
vm
)
}
defineReactive(props, key, value, () => {
if (vm.$parent && !isUpdatingChildComponent) {
warn(
`Avoid mutating a prop directly since the value will be ` +
`overwritten whenever the parent component re-renders. ` +
`Instead, use a data or computed property based on the prop's ` +
`value. Prop being mutated: "${
key}"`,
vm
)
}
})
} else {
defineReactive(props, key, value)
}
// static props are already proxied on the component's prototype
// during Vue.extend(). We only need to proxy props defined at
// instantiation here.
if (!(key in vm)) {
proxy(vm, `_props`, key)
}
}
toggleObserving(true)
}
props
的初始化主要过程,就是遍历定义的 props
配置。
遍历的过程主要做两件事情:
一个是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把每个 prop
对应的值变成响应式
,可以通过 vm._props.xxx
访问到定义 props
中对应的属性。对于 defineReactive
方法,我们稍后会介绍;
另一个是通过 proxy
把 vm._props.xxx
的访问代理到 vm.xxx
上,我们稍后也会介绍。
function initData (vm: Component) {
let data = vm.$options.data
data = vm._data = typeof data === 'function'
? getData(data, vm)
: data || {
}
if (!isPlainObject(data)) {
data = {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data functions should return an object:\n' +
'https://vuejs.org/v2/guide/components.html#data-Must-Be-a-Function',
vm
)
}
// proxy data on instance
const keys = Object.keys(data)
const props = vm.$options.props
const methods = vm.$options.methods
let i = keys.length
while (i--) {
const key = keys[i]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if (methods && hasOwn(methods, key)) {
warn(
`Method "${
key}" has already been defined as a data property.`,
vm
)
}
}
if (props && hasOwn(props, key))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warn(
`The data property "${
key}" is already declared as a prop. ` +
`Use prop default value instead.`,
vm
)
} else if (!isReserved(key)) {
proxy(vm, `_data`, key)
}
}
// observe data
observe(data, true /* asRootData */)
}
data
的初始化主要过程也是做两件事,
一个是对定义 data
函数返回对象的遍历,通过 proxy
把每一个值 vm._data.xxx
都代理到 vm.xxx
上;
另一个是调用 observe
方法观测整个 data
的变化,把 data
也变成响应式,可以通过 vm._data.xxx
访问到定义 data
返回函数中对应的属性,observe
我们稍后会介绍。
可以看到,无论是 props
或是 data
的初始化都是把它们变成响应式对象
,这个过程我们接触到几个函数,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它们。
首先介绍一下代理,代理的作用是把 props
和 data
上的属性代理到 vm
实例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比如我们定义了如下 props,却可以通过 vm 实例访问到它。
let comP = {
props: {
msg: 'hello'
},
methods: {
say() {
console.log(this.msg)
}
}
}
我们可以在 say
函数中通过 this.msg
访问到我们定义在 props
中的 msg
,这个过程发生在 proxy
阶段:
const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 = {
enumerable: true, //能否使用delete、能否需改属性特性、或能否修改访问器属性、,false为不可重新定义,默认值为true //对象属性是否可通过for-in循环,flase为不可循环,默认值为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noop,
set: noop
}
export function proxy (target: Object, sourceKey: string, key: string) {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get = function proxyGetter () {
return this[sourceKey][key]
}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set = function proxySetter (val) {
this[sourceKey][key] = val
}
Object.defineProperty(target, key,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
}
proxy
方法的实现很简单,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 target[sourceKey][key]
的读写变成了对 target[key]
的读写。
所以对于 props
而言,对 vm._props.xxx
的读写变成了 vm.xxx
的读写,而对于 vm._props.xxx
我们可以访问到定义在 props
中的属性,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 vm.xxx
访问到定义在 props
中的 xxx
属性了。
同理,对于 data
而言,对 vm._data.xxxx
的读写变成了对 vm.xxxx
的读写,而对于 vm._data.xxxx
我们可以访问到定义在 data
函数返回对象中的属性,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 vm.xxxx
访问到定义在 data
函数返回对象中的 xxxx
属性了。
observe
observe
的功能就是用来监测数据的变化
,它的定义在 src/core/observer/index.js
中:
/**
* Attempt to create an observer instance for a value,
* returns the new observer if successfully observed,
* or the existing observer if the value already has one.
*/
export function observe (value: any, asRootData: ?boolean): Observer | void {
if (!isObject(value) || value instanceof VNode) {
return
}
let ob: Observer | void
if (hasOwn(value, '__ob__') && value.__ob__ instanceof Observer) {
ob = value.__ob__
} else if (
shouldObserve &&
!isServerRendering() &&
(Array.isArray(value) || isPlainObject(value)) &&
Object.isExtensible(value) &&
!value._isVue
) {
ob = new Observer(value)
}
if (asRootData && ob) {
ob.vmCount++
}
return ob
}
observe
方法的作用就是给非 VNode 的对象类型数据
添加一个 Observer
,如果已经添加过则直接返回,否则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去实例化一个 Observer
对象实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Observer
的作用。
Observer
是一个类
,它的作用是给对象的属性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用于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
:
/**
* Observer class that is attached to each observed
* object. Once attached, the observer converts the target
* object's property keys into getter/setters that
* collect dependencies and dispatch updates.
*/
export class Observer {
value: any;
dep: Dep;
vmCount: number; // number of vms that has this object as root $data
constructor (value: any) {
this.value = value
this.dep = new Dep()
this.vmCount = 0
def(value, '__ob__', this)
if (Array.isArray(value)) {
const augment = hasProto
? protoAugment
: copyAugment
augment(value, arrayMethods, arrayKeys)
this.observeArray(value)
} else {
this.walk(value)
}
}
/**
* Walk through each property and convert them into
* getter/setters. This method should only be called when
* value type is Object.
*/
walk (obj: Object) {
const keys = Object.keys(obj)
for (let i = 0; i < keys.length; i++) {
defineReactive(obj, keys[i])
}
}
/**
* Observe a list of Array items.
*/
observeArray (items: Array<any>) {
for (let i = 0, l = items.length; i < l; i++) {
observe(items[i])
}
}
}
Observer
的构造函数逻辑很简单,首先实例化 Dep
对象,这块稍后会介绍,接着通过执行 def
函数把自身实例添加到数据对象 value
的 __ob__
属性上,def
的定义在 src/core/util/lang.js
中:
/**
* Define a property.
*/
export function def (obj: Object, key: string, val: any, enumerable?: boolean)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value: val,
enumerable: !!enumerable,
writ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
def
函数是一个非常简单的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封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发中输出 data
上对象类型的数据,会发现该对象多了一个 __ob__
的属性。
回到 Observer
的构造函数,接下来会对 value
做判断,对于数组会调用 observeArray
方法,否则对纯对象调用 walk
方法。
可以看到 observeArray
是遍历
数组再次调用 observe
方法,而 walk
方法是遍历对象的 key 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法是做什么的。
defineReactive
的功能就是定义一个响应式对象
,给对象动态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它的定义在 src/core/observer/index.js
中:
/**
* Define a reactive property on an Object.
*/
export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
obj: Object,
key: string,
val: any,
customSetter?: ?Function,
shallow?: boolean
) {
const dep = new Dep()
const propert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key)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
// 对象的configurable属性:能否使用delete、能否需改属性特性、或能否修改访问器属性、,false为不可重新定义,默认值为true
return
}
// cater for pre-defined getter/setters
const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const s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set
if ((!getter || setter) && arguments.length === 2) {
val = obj[key]
}
let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 对象属性是否可通过for-in循环,flase为不可循环,默认值为true
configurable: true, // 能否使用delete、能否需改属性特性、或能否修改访问器属性、,false为不可重新定义,默认值为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eslint-disable no-self-compare */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 eslint-enable no-self-compare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ustomSetter) {
customSetter()
}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
})
}
defineReactive
函数最开始初始化 Dep
对象的实例,接着拿到 obj
的属性描述符,然后对子对象递归
调用 observe
方法,这样就保证了无论 obj
的结构多复杂,它的所有子属性也能变成响应式的对象,这样我们访问或修改 obj
中一个嵌套较深的属性,也能触发 getter
和 setter
。
最后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去给 obj
的属性 key
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
而关于 getter
和 setter
的具体实现,我们会在之后介绍。
这一节我们介绍了响应式对象,核心就是利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给数据添加了 getter
和 setter
,目的就是为了在我们访问数据
以及写数据
的时候能自动执行
一些逻辑:
getter
做的事情是依赖收集
,
setter
做的事情是派发更新
,那么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会重点对这两个过程分析。
组件化(一) createComponent
组件化(二) patch
组件化(三) 合并配置
组件化(四) 生命周期
组件化(五) 组件注册
Vue源码 深入响应式原理 (二)依赖收集 & 派发更新
Vue源码 深入响应式原理 (三)nextTick & 检测变化的注意事项
点击回到 Vue源码学习完整目录
谢谢你阅读到了最后~
期待你关注、收藏、评论、点赞~
让我们一起 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