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北极星指标构建增长模型,让增长不再盲目

我密集的看了2门增长课,3本增长和数据相关书籍,搜索了100多篇北极星指标相关的文章,最后提炼出了三篇北极星的理论篇:
什么是北极星指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的应用(构建增长模型)

本篇是小事儿增长方法论的第3篇——构建增长模型。如果你还不了解北极星及制定方法,可以自行翻看前两篇进行理解。

该篇文章帮助你了解:
1.如何用北极星指标构建增长模型
2.增长模型的4种类型
3.增长模型的3个应用
4.个人工作中如何应用增长模型

构建增长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北极星指标拆解为细分指标的过程。从细分指标中寻找增长机会。

01 3步法构建增长模型

制定北极星指标:

详见“小事儿增长方法论的第2篇——如何制定北极星指标”,此处不做赘述。

image.png

梳理用户转化核心路径:

用户体验产品价值的主要路径。如理财产品的投资路径,健身产品的打开健身课程的路径,即时通讯产品的聊天路径。

构建增长模型:

根据梳理出来的主要路径,找到每一步对应的细分指标,按照增长模型的类型进行搭建模型。

02 4种增长模型

用北极星指标构建增长模型,让增长不再盲目_第1张图片
三节课——全栈用户增长专家培养计划.png

AARRR模型:

最简单粗略的模型,只是帮助我们对增长有大体认识,无法将细分指标之间关联并与北极星指标制定明确关联关系。

全链漏斗型和因子分解型:

平常工作中比较常用也比较实用的增长模型,如果公司有一定的数据基础,可以考虑使用。

全定量模型:

最精细的定量增长模型,公司的数据比较全面详细的情况下,使用该增长模型会更精确,但也最复杂。

举例说明:

1、制定北极星指标:

我之前公司做信贷,假如我们北极星指标是放款单量,我们产品部门所要关注的便是提交贷款单量(能否放款取决于风控,此处仅针对APP来说,反向指标“逾期率”)。

2、用户核心转化路径:

渠道注册 -> 下载APP -> 登录APP -> 信息认证(项目较多,此处不做展开) -> 提交订单 -> 审核放款

3、从最简单的AARRR模型分析,我们可能需要关注:

  • 拉新:渠道质量、新用户转化情况
  • 激活:首贷订单量、首贷比例、首贷逾期情况
  • 留存:复贷订单量、复贷转化率、复贷逾期情况
  • 传播:不关注
  • 收入:利息收益

(所以我们平常的数据表主要包括渠道质量表、新用户首贷转化表、复贷表、逾期表现表,还会有一些其他关注的细节数据表)

4、全链漏斗型:

image.png

针对这个转化路径来的订单量,主要就是新用户提交订单量,还需要关注老用户复贷单量,所以,其实因子分解型更合适。

5、因子分解型:

用北极星指标构建增长模型,让增长不再盲目_第2张图片
image.png

这样能把所有重点关注的数据全部包括。然后就可以选择数据表现不好的步骤优先制定增长策略啦。(以上数据仅做说明,纯属虚构)

6、全定量模型:

当时业务主要使用因子分解型即可满足业务需求。在一次新业务开展的项目中,项目负责人我们一起根据已有的渠道获客价格、订单转化率、复贷转化率、逾期率等基本重要数据做了一份全定量增长模型数据表,来分析新业务如何运营,多久能够回本开始盈利,数据表十分精细,但也很费时费力,不过的确能够给老板一个交代,所以,我对于全定量模型的理解也止步于此,个人觉得如果像这种需要相对精确预测的话需要这个模型,平时的工作基本因子分解型完全可以支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并不需要着急做十分精细的模型。

在业务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业务,可能会适用不同的类型,还需要结合具体场景进行择优而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3 增长模型的3个应用

第一,找到聚焦领域,将增长速度最大化。

北极星指标拆解形成增长模型后,我们可以找到里面表现最差急需提升的节点,针对它,思考增长策略,要比我们拍脑袋定增长方向来得更准确。

比如上面因子分解型中发现认证转化率较均值水平还低(假设),其他步骤都正常或表现不错,那这个时候我们针对认证步骤做增长方案会更好

第二,寻找具体的增长思路。

有了增长模型,哪里有问题,哪里表现好,都能一目了然,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从何处下手,而不会再盲目的拍脑袋去做功能,做优化,做推广。

第三,指导指标拆分和团队协作。

北极星指标是整个公司共同努力的方向,但每个部门有自己的特长,只有将北极星指标细化,才能进一步分配任务促进团队协作发挥最大力量。

比如还是上面举例的信贷产品,渠道注册会交给市场部门来做,产品部门会配合做注册H5推广页,争取达到最大注册转化率和性价比最高的客源成本;激活认证会有专门的产品和运营配合,争取达到最大的激活率;复贷会有另外的产品和运营合作。

当然,不同公司会有不同的协作方式,只有不断摸索和优化才能保持最佳协作。

04 个人工作中如何应用增长模型

第一,根据北极星指标,制定自己的个人指标。

这个地方给我的最大触动就是关于一个push的例子,以前我自己提发push的需求,还自以为自己目标很明确,遇到这个例子之后才发现那都是浮云。

这个例子是这样的:老板要求你给新用户发一条召回推送,可能我们理解就是希望用户能够重新回到我们产品来(打开APP的转化率),但是再具体一点的有没有想过呢?回到我们的产品来只是打开我们的APP就完了吗?

曲卉老师给的思路是这样的:老板的这个要求往深层想就是希望能够提升留存,再往上可能就是提升我们的北极星指标“DAU”,那我们发送了召回推送,我们希望我们的用户能够顺利的帮助我们提升有效DAU,那么就需要用户进到产品之后还感受到了产品的核心价值(比如观看视频)并且次日依然能够回来继续观看视频。

那这样衡量我们成功的路径便由“推送->打开APP”变成了“推送->打开APP->观看视频->次日观看”,成功的目标为“召回用户次日观看视频”。

第二,没有北极星指标,或指标有问题,可以重新制定

这个应用的例子也是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感悟十分深刻。

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是:写出一篇10w+阅读量的爆款文章。我记得我们之前的确是一模一样的任务,拿到这个任务之后同事就开始绞尽脑汁得想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开始看各种爆款文章,找各种素材。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需要这样一篇文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粉丝关注呢?还是为了获客?还是其他?

那么,你就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来重新梳理自己的指标,来驳回这个不合理的指标。要记住,任何工作都是与业务相关,为推动业务增长而服务的。

到此,北极星指标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结合三篇理论,之后我会选一些产品按照方法论进行拆解,希望我们都能够将前辈们总结的方法论内化成自己的成长武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北极星指标构建增长模型,让增长不再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