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

任何事物通过仔细探究你就会发现是有缘起的,总沿着一定的规律朝着某些方向发展。静下来的时候,观照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现在的品质也是无始劫以来累积的结果,无论善的还是恶的,或许依然成长为参天大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败得失,贤愚智叟无不是累积的结果。有感于此古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纳小流,无以成江海。西方哲学家也提出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质变又能引起新的量变,而新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能引起新的质变。这就好比蛋生鸡,鸡生蛋。鸡鸡蛋蛋无穷匮焉。而佛家的缘起法则对比有很好的解释。此世界是因缘因果产生的。因缘所生,因果不空,万事万物无不是条件的聚合。条件既所谓的因有亲有疏。亲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条件,疏因是起辅助作用的条件。只要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事物就会发生改变。

假如把我们的生命比作一条河流,现在就是以无穷的过去为归宿,无尽的未来以现在为开端。无始无终,无来无去。明了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把握当下,重视当下的修行,因为佛说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无常会随时到来。其次我们还不能把握我们死后的归宿,还是在六道中轮回生死。更何况人身难得,就算下一世偶的人身,未必是瑕瞒人身,或许大富大贵,有句话不是富贵修道难嘛,或许三餐不继,疲于奔命,与佛法更难生起信心。特别是此末法时代净土大盛,净土宗是念死法门,很多人要么觉得佛教是关注死人的或关注死后的,不关注现实人生,心想反正我离死还很远呢,不着急嘛。要么认为我为什么要现在学佛啊,等以后等将来等准备好了再学不可以吗?总之找种种理由或借口来搪塞,有些人还拿稻盛和夫来说事,世间事做的风声水起,晚年有很好的归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稻盛和夫的因缘或福报,当真正想学的时候,要么精力不济了,要么更执着外在的一切,要么体力跟不上了,要么心更难专注了,对此古大德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埋少年人。把握当下能让心更好的安住于此,不是有句话叫心安之处即吾乡嘛。心安住于当下,就不会被外境所转,如若不然,要么活在过去的喜悦里而飘飘然不知所已,要么限于往日的气愤悲伤嗔恨而不能自拔,这两种状态都是积累凡夫心的资粮。要么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幻想,从而增长了虚妄之心,但无常的事实总会撕碎幻想的美丽外衣,对于此古大德也有开示,过去事,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不可获得。

而现世的色身只不过是我们心灵停留的驿站,不必过于执著。就好比一件衣服,我们从来不曾拥有,我们只是穿一穿,借用一下。而有此色身,我们也要倍感珍惜,因为诸佛世尊皆从人间成佛。经书有云,人间与天上比则为善处。有感于此,我们定当借此色身精进修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