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

    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我有很多之前没有去到过的领域,这些领域不是地域上的去或来,东西方向的走或留。  它们是思考后进入的另一片领域。也让我不得不总结后,留下点什么。一直以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被归纳划分还有被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前一段时间,心里一直隐隐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是时候和自己好好独处一阵了。 去到疯帽子的餐桌前听他讲讲哪些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他的奇遇,去到豌豆公主垫了26床棉被依旧还能感觉到隔的慌的床上,去到泡沫王子为救醒他心爱的美人鱼姑娘而甘愿化作石头漂流的那条河里,去到三兄弟各自从井水前分道扬镳寻找幸福是什么的哪条林荫小道上,去到那中欧世纪漆白雕刻的宫廷圆柱的宫殿中,去到威廉二世的凯撒拉宫中看一看屋顶盘旋的专吸AB血型的夜蝙蝠,去到山雨欲来时那阵阵雷鸣地咆的山腰前,去到采菊东篱下,泛舟东去水波清澈的陶渊明先生茅草屋前,去到苏东坡闻着儿味儿忍不住翻墙进去的那户人家里趁着夜色赏桃,去到人声鼎沸人群簇拥的九龙街道看看一代代鸭寮街上各类电子产品的荣衰,去到刚认识你那年的初秋嘴角上仰的弧度的刚刚好温度刚刚好的笔记里,去到余华笔下哪位后来一人一牛结伴到老夕阳余晖中感叹活着真好境遇里,去到华生推开门看见福尔姆斯正取下毡帽放下拐杖拿着卷烟眯着眼的沉思中,去到满面墙上绣满麻雀的窗花下听着小红帽的记忆里,去到操场上广播里放着温岚烟熏嗓子夏天的风的旋律里,去到已经被遗忘的号啕大哭里。但,这些一切的“去”都被搁浅了,我曾听过蝴蝶效应,也深知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思考后做出的判断和情绪引导下做出的判断前者往往决定时候很难,结果很理想。后者往往决定时候很爽快,结果差强人意。 

搁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近新得到几个令我惊喜的观点,看到的那一刻犹如一记夏夜惊雷,冲击着我的小心脏,时不时也会糅合带入到情节中去把玩。  对于分享性人格的人来讲,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分享,所到、所得、所闻、所见、所感都会莫名放大,这就涉及到一个我一直在涉及却从未归纳整理的概念“沟通其实不应是一种控制”有效的沟通建立在双方找到共同的利益点的一种交集。身心的愉悦,知识增长,长效的关系维护,有效的情绪梳理等。

搁浅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到情绪,大部分的人,会把情绪感受经过发酵和时间空间纬度的延长塑造出不同的体验感受。这里我要提的是“索要情绪价值”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对方愿意被打扰的基础上,如果你有情绪,因为时间空间的关系,你要了解对方有没有意愿和你沟通,对方愿意给你情绪价值的满足吗,还有如果对方主动沟通他希望能够从对话中获得什么。这都是需要考虑的范围。如果,沟通不是这样的,那就像婴儿半夜突然啼哭:“我饿了,你必须给我奶喝”。  ———这就是一种控制,不是有效沟通,婴儿需要通过传递信息,从而得到满足。他需要哭声去控制你的行为进一步得到食物从而填饱肚子。      放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高兴、悲伤、愤怒、难过、兴奋、内疚、焦急、这些都是情绪。  这些情绪的区域划分应是有时间差的。每一种情绪都应有其积极的意义在里面。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积极人格会把这些情绪归纳总结后往往向好的一面思考。墨菲定律:曾说过,你越是担心什么,什么就越是会发生。所以,你把事物向好的一面思考,那么从你思考的那一刻你内心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情绪平复,这已经应验了你越是想什么,什么就会来。生活中总会有一部分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期而发生的,那么这里,需要积极就能够看开吗?未必然。  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有一种抗风险的准备,这种计划是全方位的准备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成长。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书中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海德格尔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以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最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搁浅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谈到时间的有限性,延长性就不得不聊到最近的新输入的观点,“时间价值的问题”可能大多数人,的概念里会有种错觉,越往下走工作会比较轻松,实际往往越往上走反而越轻松,因为层次高的人,头脑清楚,有逻辑性,自律且有计划。我们往往会看见,菜市上会为一块钱买菜而争论。这就好比,同样是商品50块的东西,原以为会比10000的商品好卖,实际上10000块的产品更好卖,因为卖50块商品的往往时间都浪费在给顾客纠缠包不包邮,能不能少一块上。而买10000块东西的人往往更好说话,享受着10000块商品带来品质同时附加享受着浓郁的企业文化和优质的服务。

    这就引射出“时间价值问题”,当你站的纬度层次越低,你的时间价值就越小,一个小时都在争论一块钱的事,你这一个小时就值这一块钱。一下午都在想要不要做,而没有行动,那你这一下午就值你坐的价值,所以,你想要得到什么样价值,完全取决于你的思考,思考受太多因素打扰,需要抛下部分不必要的情绪去做出有效决定。


图片发自App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须先让别人得到。今天是北方小年,过了小年就是年。




                                          小 虎   

                                      2019.1.28                                             

你可能感兴趣的:(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