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巨头自信还是自欺?用鲁迅的话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很多人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中国最牛的,但是没有意识到,同时中国互联网公司也是非常封闭的。有一商业评论很中肯:“中国就像是科技业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遗世独立、非同寻常,本地公司在其中蓬勃发展。”

意思是出了中国的门,没看到过什么世界性的互联网企业。名声在外的依然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毁誉参半。俞敏洪在2018年一个论坛上发言:“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沉迷赚钱,无心创新,都是在商业模式层面耍小聪明……他们的所有的钱用在了如何拉新、如何转化、如何套牢用户上。”

中国互联网巨头自信还是自欺?用鲁迅的话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_第1张图片

是时候认清楚一个真相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自信,说句不好听的,其实是“自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前我们总是用“地大物博”来宣传自己,总以为是了不起,这种盲目自信变成了一种自欺,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里面无情地揭穿: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指“国际联盟”),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种内部膨胀的“自信”,容易形成“闭关锁国”的发展局面,一旦网络打开,例如让google和facebook进来中国话,相信现有的企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放眼望去,可能微信还是坚挺的。

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现在互联网的特色——“我是你爸爸”。

首先,爸爸们都是往“大”的方向去做的。主要精力都用在谋取大量用户上,业内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做大了,有啥不能做?”貌似自信,实则自欺。“大”的价值和社会贡献是什么搞不清楚,但是能获取更多市场和更多利润这一点倒是很清晰。有的企业为了做‘大’,雇人去进行数据作假的操作比比皆是。

在做大的时候,手法也不是十分光明的,互联网巨头掌控了网民们的隐私权。李彦宏甚至曾公开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这个“对隐私态度更开放”,完全是由他们臆断出来的。

关键这些涉及隐私的“确认键”,都是隐藏在软件和网页的使用条款当中,通过这样瞒天过海,得出“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的结论。这不是一个客观的观点,这一个诡辩的事实。人们老实、相信你,不代表老实就是好欺负,可以随便利用。

然后,互联网主要发展是应用端,而非发明端。百度、淘宝、支付宝这些都不是新鲜事,都抄自国外,只是在中国应用得好。而且“什么百亿补贴千亿补贴的背后,都是14小时血汗工厂里面劳务派遣工的牺牲而成就的”,美团外卖的成就何尝不是建立在骑手的血汗付出之上,变成了一种压榨工具,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新的科技发明,这些影子很少在互联网巨头上应用。

然后又不少互联网公司换了一下名称,更改了一些使用步骤,就说自己重新定义了某个行业或者某种产品。本质上是自己画了一个大帽子,然后扣在头上,不仅创始人自己戴,还给下面的员工戴。

这种戏码从古到今都在上演,“‘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鲁迅)。

中国互联网巨头自信还是自欺?用鲁迅的话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_第2张图片

再来就是大肆使用“卡位战”,进行垄断。看到一款新产品或者发现一个新行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布局下去,把坑位占了,这样一来别人看到了这个产品机会,想着和巨头竞争,也容易放弃。如果同时有小公司在做,创新小公司和巨头竞争的时候,难以出头。所谓占着茅坑,拉不拉屎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别人拉不了屎。

这种表现也是不自信的行为之一。如果有自己的核心板块,发展信心,就不必害怕新的产品或者公司能够颠覆自己,这种把生态做全,也把别人压制掉的做法是源于自我本业的不自信。

自欺也不是新鲜东西,只是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鲁迅说的有道理,“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希望有更多人或者观察者,能戳戳这些企业的脊梁,看一看硬不硬,让社会和行业更健康地发展。

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你,对巨头有什么看法?

中国互联网巨头自信还是自欺?用鲁迅的话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自信还是自欺?用鲁迅的话说,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