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孩子要不要玩手机游戏?个人观点是可以玩,但是要有节制,家长引导疏导下,有节制地玩。
But,很难做到。因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家长的节制地玩的良好的愿望与孩子日益增长的想玩更久的矛盾,难以调和。在我们家经常上演因为手机游戏的家庭大战。
某次小哥玩游戏时间到了,让他停,他停不下来,说再玩两分钟,然后再玩一分钟,最后说30秒,最后才停了下来。
觉得自己相当没面子,这不又是对孩子不严格要求,让孩子牵着鼻子走么。他说再玩两分钟,我就给了两分钟,他说再玩30秒,就给了30秒!幸亏没人看得见我对孩子这么松,否则不知该被贴多少标签了。
某次玩手机游戏时,时间到他没停,当时正在气头上,气的我一把抢过手机,差点把手机扔从12楼扔出去,觉得这小子简直把游戏当成亲妈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我hello kitty。
真的差点扔,在想扔那一刻,想了一下刚在网上报的新闻最终克制住了。说是有个家长一气之下,把孩子玩的手机扔下楼,孩子跟着跳楼身亡,家长哭天喊地。
小哥大约是4岁时,学会了玩电脑游戏。当时傻傻的,在我笔记本上玩到一定时间时,我就会关掉电源,或者关掉无线网告诉他网断了,然后他就会无奈地停止。
上了小学后,大约是2年级开始玩手机游戏,几个我的微信好友(小学4年级学生),经常出现在他游戏好友里,他们还互相送游戏东东。
有次在4年级的生命教育课堂上,听以个学生分享说,自己手机游戏每周只能礼拜五玩一次,且考试成绩都要在95分以上,否则家长就不让玩了。
当时听了这话,也觉得自己对小哥要求太松了,每天都可以玩两个15分钟。和人家每门考试成绩达95分以上才允许每礼拜五玩一次,简直天上地下。(我难道不希望看到孩子轻松,希望看到孩子苦大仇深?凡事只要往深了想,就会看到自己的神逻辑)
别人还没给我贴标签,自己一对比, 立即感觉好low。 作为妈妈,对孩子要求太松了。居然对考试成绩其他方面没有要求,就让他每天玩两个15分钟手机游戏!
是不是该对小哥提个要求,提什么方面的要求呢?每次成绩都是95分以上?这个不用我要求他都对自己有要求,也达到了。
那提什么?对,就说他近视眼,多玩手机游戏对眼睛不好。多棒的天衣无缝的要求!但是,他若视力变好,我会把手机游戏时间增加么?不会。既然视力不好,要少玩手机,视力变好了,不是应该玩的稍多点么?为什么不?被这个问题吓了一跳。(再次觉得凡事就怕往深处想,因为会暴露自己毫无逻辑的神逻辑。)
原来不希望他多玩手机游戏,仍然怕别人说我对孩子要求不够严格!即便没人在场,这种画外音仍然不断。
游戏名声太不好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游荡,游手好闲等,让人看着就生气;戏耍,戏言,戏弄,也不是好词。还有玩物丧志!
游和戏组成的词没有一个好词,游戏是万恶之源!不能让自己孩子玩物丧志!
某次情绪平静时在想,为什么小哥要玩手机游戏?因为小孩都喜欢玩,游戏里面充满了及时反馈,过一关就有一关的奖励。且很多大人也在玩。
为什么到时间停不下来?因为没有过瘾,一关还没有通过,还没有结束。所以每次他都不情愿地关机。这个还是我某次追剧时想到的。若是我在追剧时,没看到结尾,别人让我关,是万万不会同意的。由此,想到了小哥玩手机游戏心理,应该大致如此。
也想到了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有没有不与手机游戏对抗,不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另外一种解决方式?什么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代替手机游戏?带他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带他去找Q的两个孩子玩。
而我却常以不愿意打搅别人为由,除了周末,不愿意带他去找Q的两个孩子玩。
作业不用我催促做完了,钢琴弹完,吉他练完,课外书也看完,不找小朋友玩,还能在家里做什么?答手机游戏和电视。自己神游地客观地走了一圈后,仍然回到原点:手机游戏和电视。
想通逻辑,看到事实,结合现状,想了个解决办法。这个办法是,化河东狮吼吼为娇滴滴。(捂脸)
以前是怕被视为不负责任的妈妈,天天吼他(奇怪,没人监督我也吼,好像吼给天上看的意思)到时间不关手机,责备他不克制;现在到时间后,在小哥面前撒娇,“亲,该结束手机游戏了,快点结束呗,快点关手机呗(配合语气,嗔怒地摇晃他的身体)?”
小哥仍然回应,“再给我两分钟”,“没尊严”地给了两分钟,然后结束。貌似这种娇滴滴,语气态度好的这种沟通方式,小哥比较受用。至少不再因为手机游戏和他势不两立的对抗!
象钱是个中性词一样,手机游戏或许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说手机游戏是万恶之源,也可以说孩子从游戏中也能“学到”一点东西,至少那段时间,他投入地快乐娱乐达到心流状态。
人生如戏,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