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中的“矢量”

一下子晃荡到了二月底,疫情将整个高速行驶中的中国来了个急刹车,幸好中国人都有积谷防饥的优良传统,以不至于那么被动,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理性使然,大家还是对整个市场跃跃欲试,不妨从朋友圈中的口罩,消毒水等可见一斑。

一直做着与市场营销相关的事情,一直想归纳总结一番,但总觉得特别不尽人意。

从专业书籍上还是从网络上,再到朋友圈吹嘘相关的,都差不多,什么4P,4C,SWOT等等,当然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有用的,可以尽快了解关于该产品的市场情况,但是按照如此逻辑做出适合市场的策略判断还是有待商榷。

 

#媒介是一条营销的通路#

其实,我建议在做任何市场营销活动之前要先学习关于媒介的知识,特别是在互联网及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今天大众媒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每两三年就会发生一次规模性转变,特别是浏览的时间长度和时间点上,以及认知度上,都有所不同。从微博,微信,公众号,泛娱乐直播,卖货直播到现在短视频,由于传播形式不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随之匹配的广告公司,自媒体公司,公会,MCN机构等都转变而来,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媒介规律,才能甄选合适的机构来服务,大家都是想赚钱,你找的任何一家乙方公司都说可以搞定,但不是每一家都适合。

 

#“矢量”就是有方向的力#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讲的还是“矢量”这个词,但是这会是基于媒介来体现的。

“矢量”作为一物理词汇,其解释是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等。但我觉得这个词很好了解释营销目的,让受众对于某一事物有了趋向力。但是很多人无论在做整体市场策略还是单个市场营销方案,忽略了其形成趋向力的原理。

无论是在甲方公司还是乙方广告公司,总会开一个所谓头脑风暴的会议,这种会议对于新人来说极具吸引力,但是往往结果以一顿下午茶结束而不了了之。其原因是会议主题是没有方向的,而方向是需要有参照物来定位的,就像把人丢到沙漠里,没有任何参照标志搞不清楚方向,更谈不上走出来。这里还有一个词汇非常动人,就是“灵感”,但如果一个策略和方案是“靠灵感”来作为支撑,那会有多么不靠谱,因为“灵感”是不常有的。

我们需要一个限定条件的指引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其中的因素繁杂多变,但重点还是来自于对于受众的把握。如何寻找一个标志作为参照,让我们的策略思路有迹可循。

微商可能是这几年,也是未来几年比较火的销售形式。其实这几年的微商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市场教育比较成熟,信息不对称带来优势开始减弱;从早期代理拉人收益模式向传统清货模式转变,实际收益回归到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上。其营销策略也随之改变,但其遵循消费者的认识变化,而不是产品本身。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有参照的是某一时期的受众的产品需求观念。例如早期我们对手机的需求是打电话和发短信,随后是上网流量,再到相机,流畅度,美观度等,而现在由于功能的趋同之后,厂商开始在品牌认知上做功夫。消费者在其垂直市场教育上有了一定认知,而在此基础上,如何让消费者的认知意识去往哪里,就是所谓的“矢量”。

像一个奢侈品牌的忠实拥趸,会一直跟随着该品牌发布信息及上市产品,该产品的吸引力来自于对于该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反应,如穿戴怎么样的服饰彰显怎么样的价值主张,但又最终无法真正的价值实现,永远处于追赶状态而不满足,因为厂商一直塑造了一个不可能到达的形象。也由此构建了一个该企业产品对于消费者的矢量。

 

#抓好方向才能够好营销#

虽然我们都希望构建一个美好的消费场景或者画面,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但是我们往往无法反向推理正确,这需要寻找其他方向角度来构建其合理性。

早期微商模式卖的是赚钱的机会,这是最通透人性,最直接的方式。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些人怎么那么疯狂,其行为完全颠覆了大众的传统想象,夸张口号,疯狂朋友圈,旅游豪车,构建一副人生赢家的形象;但是这里每个人开始都是和自己一样正常普通,当他们如鲨鱼般闻到血腥,一切都不在淡定。

从营销的角度讲,微商区别于传统销售在于它将营销的角度直接拉到了最贴近人性的层面,就是直接的利益,弱化产品的性质。直接的利益就像一个拥有核能一样的力,驱动了人性;所以在微商营销的方向上,不在局限于产品价值本身,而是人从该产品和模式上获得利益,然后将其最大化。对比一下,一个传统线下门店的售货员,面对顾客从早忙到晚一月赚6,7千的薪水,但微商有可能一顿下午茶的时间就获得1,2万的收入,甚至更多,如此大的驱动力下,会有多少人愿意投入其中。

更巧妙的微商传播媒介还是人与人之间,且出现层级,区别传统商业模式传播方式的扁平化,微商的营销传播方式更加有层次,一定打造出诱利的级差,就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如核裂变方式传播。

抛开其宣传是否合规不讲,其营销策略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每天有大量的内容输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进行狂轰滥炸;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微商需要发你们多广告信息,难道他们不知道很多信息是无效的吗?但是从微商自己的角度讲,他们所面对的竞争不是普通电商,而是其他微商品牌,无论其经营产品是否同类,因为微商所争取的是用户的金钱和时间,宣传的都是同一种理念---赚钱的机会。

 

#构建“矢量”层级#

做企业都会做一些看似没有多大意义且不得不做的行为,就是加入某某组织,某某商会等,出点钱兴许可以当个会长。从企业的角度加入这些组织商会,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品牌深度,另一方面是扩展人脉资源,相比那些靠家乡人脉支撑的商会不同,大多组织商会做着做着就没了,也没有企业再愿意加入。从组织者角度来讲,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平台,让更多企业或者个人从中获得信息与资源,获得共赢。可笑的是这世界上哪里有所谓的共赢,谁都赢,那么谁会输呢?总有人获得好处,有人观望,有人打酱油,但从28法则来讲,只有20%的人才能获得利益,在今天社会可能更少。其实打造所谓平台就像打造圈层文化一般,主要干的事情就是让那80%的看到那赚到钱的20%,仅此而已。

回到传统的商业模式上,更多是为消费者提供实际的服务需求,先抛开同类竞争因素,但从产品服务和消费者的关系来说,需要构建一条具有层次的营销链条。如大部分互联网平台运营那样,哪些核心用户和忠实用户,哪些是普通消费者,哪些是潜在的用户,哪些又是沉淀的用户。每一层的用户其关注点是不同的,有的关注利益,例如折扣,有的关注款式,有的关注品牌,有的关注历史等,不同层次的用户需要不同内容进行支撑。题外话所谓品牌不是为了构建自身产品与公司文化历史,而是要构建消费者的与产品服务相关的价值观意识与记忆。

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受众打造不同的营销内容,而不是扁平化,一刀切地宣传。很多企业知道如何针对不同受众提供不同的服务,但是不知道如何让不同受众感受不同服务带来的偏差体验;顾客享受企业提供服务一般是主动状态,通过偏差体验才能让顾客有主动升级服务追求。


#对待喜新厌旧的消费者#

在国内,特别是快消品,消费者是没有太多忠诚度可言,即使是该品牌的忠诚粉丝,但是那天看到新鲜的竞品,他们都会义无反顾的抛弃旧爱。不自欺欺人地讲,世界上没有谁都过得了,所以一定要有接受被冷落的心态,更要有一个时刻保鲜的心态!不像宝洁公司一样,多品牌战略,左手倒右手,都是自家的产品,对于一家普通的企业来讲,干的更多是过关斩将的事。从营销层面来讲,无非是不停地动起来。

在我们务实的南方老板眼中,很多营销都是骗人的,但是先不说骗不骗人,至少要嚷嚷几句,大部分消费者的注意力很差的,稍微有点声响,注意力又不止跑到别处去了。所以至少要让受众知道你们的企业还活着。

在针对不同受众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让他们因为该产品或服务而获得什么,而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服务自身价值。如运动服装品牌,同一个品牌,不同价位对应不同产品体验,感受不同的品牌价值,阿迪达斯有一众副牌,对应不同的消费群体。而且其排列并非平行,而是层次化升级,让每个用户出现产品倦怠之后有了更好选择。

之前我一直用人参果来比喻顾客,你有了摘人参果的金击子,但也有接得住的兜,要不掉地上就没了。顾客处于不同阶段中接触企业,就需要不同金击子,也需要兜来接。

你可能感兴趣的:(营销中的“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