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时间的秩序》:读完它,你才会明白时间和世界自己从未真正认识

2014年电影《超体》上映,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露西给教授们看汽车运动的影像,当汽车的速度加快到连画面都拍不到的程度,那么谁能证明它的存在呢?她的回答是时间,只有时间是真正的度量单位。

在我过去的认知体系中,我一直以为时间的秩序是建立在人类手中,毕竟时钟的出现、精密设备的研究、人类登上月球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都让我们看见了人类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探索能力。但时间和世界的奥秘真的会被人类全部掌握吗?

书评|《时间的秩序》:读完它,你才会明白时间和世界自己从未真正认识_第1张图片
图片选自网络

在《时间的秩序》中卡洛·罗韦利用物理学知识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中去了解到了时间的本质和世界的存在,会颠覆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这一刻,你才会发现也许我们从来就没了解过这个世界和时间。

卡洛·罗韦利,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著有畅销科普作品《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等。其中《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本书刚出版便创造了惊人的销售成绩,被译为40多种语言,引爆全球科普阅读热潮。

《时间的秩序》这本书是以物理学知识去讲述时间与世界的问题,尽管有些地方因为专业性无法明白,但因为语言简洁明了,大部分的讲述还是能够理解。而这一次的阅读让我重新对时间与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那么接下来就跟我一起来到时间的世界吧。


书评|《时间的秩序》:读完它,你才会明白时间和世界自己从未真正认识_第2张图片
图片选自网络

时间无处不在,却有迹可循

在《时间的秩序》中卡洛·罗韦利写道,“19世纪,因为火车变得普遍,城市之间的时钟成了问题,于是标准化时间的首次尝试在美国开启,但直到1883年,人们才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将世界划分为不同时区,这样,时钟的十二点与当地的正午之间最多出入三十分钟。这个提议逐渐在世界各地被采纳,不同城市的时钟开始同步。”

可是你知道吗?尽管如今时间的标准早已普及,但其实时间是仍然没有同步的,在许多地方即使是同一个区域,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不同的时间差存在。

在《时间的秩序》中卡洛·罗韦利就提到爱因斯坦曾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太阳与地球没有相互接触,它们之间也没有任何东西可借助,那么它们是怎样相互“吸引”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空间和时间。

那么什么是空间呢?就是我们学物理时常提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而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它是构成世界的“物质”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

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太阳会使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使得此刻的光也发生了偏折,时间也同时会发生弯曲。因此爱因斯坦曾预言,在高处,离太阳更近的地方,时间会过得比较快,而在低处,离地球近的地方时间则过得比较慢。这个预测到后来也得到证实。比如生活在山上的人比住在海边的人要老得更快。

再举一个与生活有关的例子,同龄人中经常锻炼比不锻炼的人中,前者会显得更年轻。因为时间的延缓会更多的体现在这个运动的人身上。你可能会说这跟身体的机能得到强化有关,但你不得不承认,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个人的身体会因为运动所处于的时间节奏而不同。

过去我一直以为时间的存在只是钟表的显示,只是一种可以证明过去与现在的界限,如今才明白时间从未以固定的形式可以表现,只是人类需要通过某种形式去表达出他们对这个事物本身的一种需求性和掌控性,于是便有了时间的呈现,其实它无处不在,但又有迹可循。

书评|《时间的秩序》:读完它,你才会明白时间和世界自己从未真正认识_第3张图片
图片选自网络

过去和未来之间不存在“当下”

在《当下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下时刻是你所能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一刻你的生命是不在当下的。这不是事实吗?”

可是在《时间的秩序》中卡洛·罗韦利提到了另一个观点:“现在”即空无。他所举出的案例是当两个人处于不同时区通过电话进行交谈时,彼此所接收到的信息时时间是不对等的,因为当她告诉你之前在做什么时,已经花费了几毫秒的时间,这样的比较是不明显。

但是如果对方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而光从那里到你这儿要花四年,那么当你接受到他的信息时已经是四年前在做什么,而不是现在在做什么。

刚开始看到这些描述时,我是很惊讶的,因为我疑惑于此刻正在打字的我在时间上难道不算是处于当下吗?必须以过去或未来来计算吗?

如果是用时间来算的话,对于别人来讲,当我跟别人交流时因为这中间的几毫秒的间隔确实会生出了过去和未来的间隔感。

我现在还记得前段时间才看的《当下的力量》的内容,我突然觉得如果让两位作者坐下为彼此的言论争辩一番,肯定会是一个有趣的场景。

在《时间的秩序》中卡洛·罗韦利发表出观点,“认为有个定义清晰的‘现在’遍存于整个宇宙的观念是个幻觉,是我们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的不合理的推断。

站在物理学角度这个观点我鼎力支持,但是站在我个人的位置,我并不认可。因为在我自己看来“当下”是我内在所认为的一个时间段,它使我可以去区别于过去和现在的一种比较,而对于未来我也将其当作一个时间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年、十年后。等到了这个时间点,我又再次以过去和现在来做对比,这样说好像就把未来当作了一种空无的时间点,但其实未来在哪里呢?不是正是因为过去和现在而形成的吗?


书评|《时间的秩序》:读完它,你才会明白时间和世界自己从未真正认识_第4张图片
图片选自网络

我们只是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我说我们其实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件都处于模糊状态,你会同意吗?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知道鲁道夫·克劳修斯所提出的一个量“熵”,它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其公式表现为

ΔS≥0

在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去了解它到底如何运用,提出它的目的是想提到路德维希·玻尔兹曼这位物理学家,因为正是他发现了这个方程背后的含义,使得人类在理解世界的基本原理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探究方向。

在他看来:只有当我们以一种模糊与近似的方式看待宇宙的时候,“特殊性”的概念才会出现。主要原因是熵可以区分过去和未来(在这里直接运用了书中结论)。而熵作为一个相对量,能够让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对比的属性。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世界是由什么组成而来。

在《时间的秩序》中卡洛·罗韦利提到:对于世界而言,它是由无数的事件组成。为何不是物质呢?因为物质可以处于持续的不变状态,而事件只能存在于某个特定点,它的发生会使得人类能够通过这种变化的量得以研究和探索。比如一场战争,是一系列事件,一场暴风雪,是事件的集合。

而作为人类,我们处在的这个世界里互相作用下是有许多可以对比的变量的,也可以说能够探寻到无数的事件。比如历史,我们会发现是由一系列的事件发生所造成。

所以,只有在这些事件中,我们才会被不断提醒记得抬头看看这个世界,特别是在做比较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无意识中忽视掉的东西会成为一次失误、一场输赢、甚至是一种牺牲都是让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局限性,而文初的那个疑惑想必此刻你也有了答案。

其实写到这里,对于《时间的秩序》这本书的内容我只能说略知一二,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于我而言太广泛和深刻,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买来看看。

在读完卡洛·罗韦利的《时间的秩序》后,我有了一个疑惑:既然时间和世界将我们困于其中,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在继续做出挣脱“枷锁”这件事?我的回答是:在最初,人类通过世界创造出了一个便于自己理解的体系,以为自己具有特殊性,然后通过经验、进化、思考去探寻和开发出了更多神秘的事物。可是对于世界而言我们依然还是按照时间的秩序存在于它之中,依然是通过这个世界才能去观察这个空间,而我们建立自己的步伐,开拓自己的路径,也许并不是有一天成为世界的主宰者,而只是为了超越我们生命本身。

——完——

作者简介:疯华绝代的四喜,写作者,阅书写感悟,希望所写内容帮助人成长,给人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时间的秩序》:读完它,你才会明白时间和世界自己从未真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