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有个目标感的人生

据说一个成功的人生,一定是一个有目标感的人生,你认同吗?反正我是超认同的。

1

虽然,少数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但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样有利于个人长期的发展。

不知道你还能记得前段时间那个刷屏的新闻,一个贫困县的农村女孩王心仪考上北大,写下的文章《感谢贫穷》。

她就是一个非常有目标感的人,才能创造的奇迹。

他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请你注意这个词,“执念”,正是在这样的执念下,她一定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就成了这家人的明确目标。

2

在我读书的时候,大概初一吧,隔壁班上有一男生嘲笑一个女娃娃穿着“土得掉渣”,经常去惹别个,女孩委屈得要哭;

那个时候我们每天的伙食都是单调的白菜馒头稀饭,成绩提高了才敢吃鸡蛋作为奖励;

她的麻麻每周放学走山路接送她整整三年,不敢让她一个人回家,路程还是比较远。

即使这样,在所有数不清的困难、屈辱,这个女孩和全家用坚持和忍耐回应,其它一切,都为一个目标让步。

3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新闻的主角,滴滴顺风车杀人凶手,则是一名留守儿童。

别的我不敢说,至少在教育的目标层面,两个家庭一个清晰明了,一个稀里糊涂,毫无目标可言。

事实证明,结果高下立判。

你可能会说,滴滴车顺风车司机的例子太极端了,那我们对比一下其它类似王心仪这样的穷苦家庭。

王心仪母亲坚持所有孩子都要上学,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更多的其他故事里,都是姐姐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学,甚至姐弟俩双双辍学,一起进城打工。

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多的是这样的年轻男女,他们的家庭,大多数不比王心仪家更穷,但是父母对于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是一片茫然两眼一抹黑的。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定要有个目标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