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郭填坑—探地穴

(己亥日课140)

老郭的《坑王驾到》已经到了第三季,我才刚刚开始追。

其实我之前掉的坑并不算多,或者说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是坑,为什么呢,恐怕跟老郭的演出风格有关。

他自己也说,不喜欢说袍带书,因为很多东西不合常理,例如大将军拿着几百斤沉的武器大战三百回合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喜欢说的是更加不可能的鬼狐仙怪、人情事理。

但说实话,老郭的书让我评价就跟很多现在的电影一样,我起名叫“预告片式”作品,怎么讲?就是整个故事看起来就是一个个的片段拼接在一起,没有一个完整的主线或者说气。表面上每个故事有头有尾,前面后面都还能勾连上,有个呼应。但是他说起来,就是一个个的小块块,而且听多了,就能听出各种小模块的拼接痕迹,一个妖怪作祟的过程,稍微换个背景,放在哪段书都能用,连扔包袱的方式都一样。

不是说老郭的书不好听,而是说他就是这么个风格。他说书,更像是在“说书”,他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展示自己的一种功夫,表演痕迹太重,跟他的相声表演截然不同。他总像是在赶着填坑,赶紧培点土,赶紧浇点水,把故事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就行了,中间埋些包袱,而且说的是更加不现实的东西,不光是鬼狐仙怪,各种法术,甚至一些本应合情合理的内容,他也要多多夸张一些,还是更像单口相声。反而他自己说的“人情世故”的东西,讲的其实极少,或者说并不能分析清楚。

就说这《探地穴》,别的不提,单说张俊卿母亲抄经这件事,被反复提及,各种笑料,但这就是一个很生硬的人物塑造,这种人物的极端化,并不能让听众觉得这个人物很有特色,反而是觉得跳戏,因为很难想象那样一种状态的老太太。

整个故事虽然用插叙、倒叙等各种手法,使故事结构都还挺吸引人,留下些口子也很精彩,但是仍然赶,孙德龙这个人物并不可爱,没有成长变化,就像电影中说的,没有人物弧光。这不仅仅是原始文本的问题,也是老郭处理手法上,依赖于这种风格,总是用“天机”解释一切的结果。孙德龙命中注定一任诸侯,那他干什么都是对的,“人情世故”就被抛开了。

后面坑王驾到还有水浒等一些作品,看看老郭如何处理吧。这也是头一次把自己对评书的想法写出来,很混乱,需要整理,慢慢听,慢慢想。以后可能可以说的更清楚。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老郭填坑—探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