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半年涨近150%,光伏行业协会呼吁自觉抵制过度囤货、哄抬物价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歌 硅料价格仍在一路上行。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最新统计(6月9日),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致密料的成交均价分别为21.68万元/吨、21.3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分别在2.31%和2.01%。尽管涨幅有所收窄,但成交均价相较今年年初8.76万元/吨和8.50万元/吨的价格水平,涨幅分别为147%和151%。

供应链不平衡导致局部环节价格的较快上涨引起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注意。6月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一封有关“呼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公开信。中国光伏协会在上述信中称,“近三个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已经达到去年年底的2.5倍以上,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投资收益率‘刚性’约束的背景下,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为,目前一些光伏企业已大幅降低开工率,减产甚至停产,部分订单开始出现违约、毁约现象,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诚信风险。

在这封公开信发出的前一天,一场有关“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会议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以及包括国电投、三峡新能源、晶科、天合、爱旭、隆基、中环、晶澳、通威、亚硅、晋能等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参会。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消息,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原材料、物流、汇率等成本上涨影响及原因”,延伸问题是,“企业生产运营现状及今年下半年业务发展规划,包括订单情况、产能利用率情况及新建、拟建扩产项目”以及“价格波动对电站项目投资收益影响、电站项目建设情况及建设进行计划等问题”。

同日,一封下游企业直指上游企业对于硅料价格上涨难辞其咎的汇报材料“刷屏”,即为光伏电池片龙头企业爱旭股份(600732.SH)在上述会议的汇报材料。

爱旭称,2021年全球终端需求难以达到180GW,硅料供应量可以超过190GW,产业链产能是匹配的。初步统计,4、5月全产业库存量较一季度末增加61.8%、达到68.6GW,产成品实际是滞留在产业链内部空转。

而“行业现状表面上看是市场终端需求与上游硅料产能不匹配,实际上是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严重短缺的假象,助推中间贸易商、产业链囤货居奇、哄抬物价造成的。”因此爱旭希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多晶硅、硅片企业是否实质上存在协调一致涨价、刻意推动商品价格过高、过快上涨的行为。”

这封外流的“汇报材料”似乎仅仅是上述座谈会上,企业所反映的内容的一小部分。一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称,“会上讨论的内容超出预期,行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是全方面的,任何环节、任何企业都是行业的一份子,应坚定信心,为长远发展着想。”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建议首先是,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自觉抵制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2021年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直接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保障这些项目的上网电价,避免不合理抢装。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及时引导。

最后是,建议下游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不急于今年年末抢装,适当推移建设时间,给予上游产业链各环节更多的缓冲空间,让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尽快恢复到合理水平,也让光伏电站投资回报更加合理。

在6月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2021)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行业人士也分享了有关维护供应链安全的观点。

隆基股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认为,一方面希望产业链之间的评估做得更加精准,以增强提示性;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多加反思,通过建立战略性合作做提前的规划,也可以控制投资的节奏,比如对产能过剩的环节投资节奏即可放缓。“不均衡是长期的过程,要靠各个企业自己去把握。”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说,光伏行业目前的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价格“今天你出一个,明天他出一个”,如此一来市场秩序全无,合同没办法签订,每个人都变成违约者。呼吁行业自律,遵守契约精神。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价格的涨跌起伏需要双向看待,行业需要尊重市场机制,稳定价格,“我们没有办法消除波峰波谷,只能平移,才能使行业更为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硅料半年涨近150%,光伏行业协会呼吁自觉抵制过度囤货、哄抬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