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今天是24节气的立秋,今天为己亥年壬申月丁丑日,很重要的节日,很多人不知道立秋是有时间点的每年都不一样,今年是8月8号3点13分;下面是24节气歌,你还会背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远山秋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
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

      据说老外在立秋日体验到节气之奥时激动道:“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阳历8月7—9日)。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反映一个太阳年季节变化的八象八节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时空分界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农谚曰:“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结籽。”立秋以后,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立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阴阳五行的角度:

申金月就是从立秋开始的第1天算起,下面是地支修养论,告诫人们申的人条理清晰,也特别喜欢讲原则和道理,所以别人很难改变他的想法,修养论里劝诫申金的人不要,有理就据理显力,得理不让人。

申的修养论:
宜:忍辱负重,胸襟博大。
宜:遵循原则,以不争为争。
忌:据理显力,得理不让

二、中医养生角度

    人们常说秋乏,立秋至秋分这段日子被称为“长夏”。“长夏应脾而变化”,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易导致食欲缺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保健要格外注意。

    立秋后,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不要熬夜。日常饮食中,少吃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宜多食梨子、银耳、百合、葡萄、石榴、芒果等,可滋阴润燥,养肺健脾,护肝生津。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还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等。

三、民间习俗:

1、贴秋膘:由于夏天天热难免会影响人的食欲,所以会瘦下来。瘦了当然就要补了,人们会选在立秋这一天吃美味佳肴,大家一般都会选择吃肉(炖的、烤的、烧的、煮的、卤的等各种做法的肉)意在象征着“以肉补膘”,这就是所谓的“贴秋膘”。

2、咬秋:有些地方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认为这样既可以预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这就是“咬秋”。

3、喝立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4、秋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逢立秋,人们会在这天“煮灶粥”“做灶”来祭祀神仙,表示感谢。

5、吃秋桃子:在有些地区立秋日当天每人都要吃一个桃子,把桃核留下来,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烧为灰烬,这样象征着来年无灾无难。

四、诗人写秋的诗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外因,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把这些外在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悟”。“悟”就是思考,是认识,是内因。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是这样的: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阅人无数 名师指路  自己悟。学习就是一个参悟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