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0岁女硕士:公务员“鸡肋”工作该何去何从?

客户文女士30岁硕士,二线城市体制内公务员工作5年。

体制内职场环境相对封闭,人际关系复杂,作为中层的文女士,就像是在夹缝里生存,领导只需要你服从听话,不需要你创新,执行下去,下属怨声一片。

让文女士当初的工作激情逐渐消退,深感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想要什么也不清楚。

只说想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问到她,你喜欢的事情有哪些?画画、手工、设计与色彩相关的都喜欢,还有等等......她憧憬着,说到这又不意思的笑了:好像我喜欢的事情很多,擅长的能够用来谋生的一件都没有。

日常工作中,文女士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即便出差,也能带上两箱会议材料,单枪匹马,说干就干,不求帮忙。

但是与坚强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内心中的委屈失落和低价值感的自我怀疑:思想上希望冲破原有组织束缚,行动上又受困于现实困惑,对组织既不满意又有依赖......

当问到文女士做什么事情让自己投入度最高最舒服愉悦时?她说工作中在写项目报告时投入度高,生活中画画做手工时候投入度高。

但是最近很少有让自己专注的事情,工作越来越没兴趣、没兴趣、技术上专业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周围的同事讨论的话题也是家长里短,一眼看过去己经知道自己的退休生活了......说到工作,全部都是负面情绪。

谈到未来,小文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一方面觉得自己在体制外找工作,再怎么也不会比现在更低。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好像没啥特别擅长,没啥明显优势,出去能干什么呢?

探索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必修课:即了解真实的自己,了解真实的外部世界。

小文说,刚毕业那会,那会去考虑自己要什么?价值观啊,自我成长等,完全没有自我概念。

只知道上班、下班、加班、出差、听话、干活就是好的。在别人眼里也许这样的生活无可挑剔,可自己压根开心不起来,一想到在这个单位里未来还要干30多年,成为油腻老阿姨,后半辈子就觉得荒凉。

另一方面,迫切于现实生活经济和家庭的问题,又不可能裸辞。所以这个阶段平衡好工作者和学习者的角色尤其重要。

谈到职业中对于她来说最看重的需求是什么,小文多次谈到希望有一项专业的傍身之技,既是自己的喜欢的,又有一点点挑战和创造性的。

顺着技能专业这条线索,小文自己想到可以探索的职业方向 :

策划者/设计描绘者    目前对该职业理解的清晰程度是3分(1-10分)

小文给出的理由是:她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做手工,且妈妈是美术老师,家里边从小到大都是摆满了精美画册、动画、设计相关的书籍。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画家,办个画展,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又觉得这个职业有困难,画画功底只是有些童子功,对画画感兴趣,没有真正入过门,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学习。感觉门槛也比较高。

与绘画设计有关职业非常多。如果依存于企业,它也仅仅是一份职业而己,需要用到的更多是绘画工具的重复性劳动之一。

我跟小文说,除非你能够与时俱进时刻学习,吸收最先进的创意元素。如果真的感兴趣,我们可以去跟周围的从业者做个生涯人物访谈了解一下。

我们在寻找一份职业时,职业兴趣、收入水平、工作内容 、行业发展趋势、工作时间的长短、个人的晋升空间、工作中所处的环境和人,都可能成为评估职业满意度的关键性要素。

目标依然在找寻,真爱到底在哪呢?

我们梳理了兴趣、能力、价值观、愿意、人生价值清单......越梳理她越觉得自己必须得行动,再也不能呆在原地了,因为在原地就意味着痛苦,改变就是第一步。

坚定地认为跳槽或转型这件事儿就是那种自己做了,即便未来不成功,她也觉得比温水者青蛙强,能够让自己接受。

关于何时行动、怎样行动,如何盘活自己周边的资源 ,如何做好目标计划,做好生涯过渡期的核心任务,都将是我们后续沟通中支持的重点。

关于此前小文迟迟不敢行动,主要是受到焦虑情结的干扰,来自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精力过多放在了未来,越幻想美好,越发现当下处境的悲凉,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越大,焦虑情绪就越严重。

对小文来说,先专注当下的力量,做能做的,积累经验,肯定自己、获得得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 ,分阶段去实现。

小文目前还没换工作,但职业备胎的探索己经开始了:文案写作学习、自媒体运营课程理论在学、画画设计也开始进入专业化的训练,积极开始社交,积累人脉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虚当下,不惧未来!

                    ——完——


了解我更多: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职业规划师Vivian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规划案例分享:30岁女硕士:公务员“鸡肋”工作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