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 May 21th.

我不算大,十六岁。

也算大了,过了有资格享受六一的年纪。

可是现在还爱看绘本。

可能是一种情怀,也可能说得矫情些是找初心,不要荒芜了心境。保持孩童的视角和天真,在处事的时候往往会更干净利落。

最近在看Simon's Cat.

 

Play Time!

第一次翻开很诧异,没有对白。

情不自禁地还是会笑出来。

Simon有两只很调皮的猫。

大概它们身上没有猫的天性,不温和不顺从。

闹腾,恶作剧,偷吃,懒懒的,爱赖床。

可我一点都不讨厌它们。

做出各种恶作剧捣蛋,只是想多一点关怀啊。

忘记在哪看到的,

你的小动物可能只是你世界中的一部分,但你却是它们全部的世界。
Haha

你有生活有工作,码字敲键盘可能对它们不耐烦,但它们只是想多一点认同感和关爱,来自不由它们主宰的善意。

人与生俱来渴望社会认同感,何况小生灵。

封面上的噱头是“最佳喜剧奖”,“笨猫笑翻天,逗猫乐全球”。

看起来似乎很适合孩子,背后读到的却会随年龄的增加而日渐成熟丰盈。想不到合适的词去形容作者,暂且用中国的普世观和人文关怀垫垫背吧。

丰子恺喜欢孩子,他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也有猫,也爱画画,工作时会让猫顺从地趴在它的肩头。

所以他过得平和从容,和和气气的老老头,看见你笑着朝你摆摆手,再缓缓地踱步离开。

我想每个绘本作者都有一颗童心吧,可能成人之后迷惘过,好歹最后拾了回来。

绘本其实面向所有年龄段,有的大人也不一定读得懂。

比如The Missing Piece。红遍了大江南北的那个一角。

谢尔用了童真的方式讲述着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矛盾。

放弃?还是继续行走?

矛盾苦苦挣扎?还是索性丢弃?

接受缺憾?还是尽力弥补?

说真的,几个小朋友看完以后哭了。

孩子,真的是天生的哲学家。


绘本作者太伟大了。

用最简单的视角,展示着最复杂的故事。

可惜只有孩子看得懂。

长大以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当Teddy慢慢褪色,Fairyland不再有小仙女,而PeterPan根本不存在的时候,你长大了。

在奔走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成熟,可是也别忘记了在童年的记忆里还有一块净土值得你去守候。某年某月可能只是因为风和泥土的气味无可避免地勾起你的愁绪,重新翻开封皮老旧的绘本,就像翻开了年少时光一样。

停不下来,偶尔回头看看。

小仙女在六岁不会褪色,心境在六岁还是一片葱茏。

你可能感兴趣的:(Diary May 21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