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读完80-96

      读了《阅读什么》《怎样阅读》两个连贯性章节,我有几句话想说说。

    叶老的高屋建瓴地提出关于阅读范围的主张:1关于自己职务的2参考用的3关于趣味或修养的。这种主张是符合叶老前一章节选文学习法的思想的,“对于其本身的形式与内容,原该首先理解,还须进而由此出发,做种种有关系的探究,以扩张其知识”。更符合其对一个理想中学生描述“知道中国文化及思想的大概”“遇不知道时,能利用工具书自己查检”“能知道普通典籍的名称,构造,性质,作者及内容大略”。一个为目标,一个为措施;一个为概括,一个为具体。本章则为具体中更具体,措施里细措施。这种主张是真正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利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如果语文学习能按照这样的方法真正落实,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不成问题。可事实上往往难以做到。就如现在部编教材,也是极力体现这样的思想。如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一文课后要求搜集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向班上同学介绍。这个尚且不难,即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更扩大了学生的科学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第三单元课后要求翻阅绘图版《山海经》,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等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进而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这样的书在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都难以寻到,更何况是我们现在这时代,这样的书还真的难以寻觅。如何去读,即使找到这样的一本书,哪里够一个70人以上的班级学生翻阅?到最后常常是不了了之。此外,除教材每册推荐两部名著,还有其他几部书,可这些书家长愿意购买吗?即使购买了,又能保证能都看完?即使看完了,又能保证都认真看过确有心得或思考?我今年寒假给八年级一个班布置的读书作业,要求每三天反馈一次读书进展,结果数个三天过去无一人反馈。所以说,如果能由一篇文章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做一系列的专题拓展式学习探究活动,不仅仅是没有书的问题,还有读书者是否愿意做的问题,家长是否支持的问题。凡事不能立马见到分数提高的作业,他们都不大愿意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7读完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