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不白说

白说:不白说_第1张图片

我用嘴活着,也自然活在别人嘴里。互联网时代更强化了这种概念,说话的风险明显加大。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你无处可躲。

面对现实说话,你的困扰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而你唯一能做出的选择是:无论风怎样动,树静。

白岩松老师在书中说:

有很多人问我,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功利性的结果,“影响最大”的一定最有用。

但我觉得,除了新华字典,所有读过的书都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帮助你慢慢地成长,变得壮阔、深远。

你怎么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让黄河成为黄河,让长江成为长江?

同样,我这一路上从书中汲取了这么多营养,无法界定到底是哪本书塑造了我。

谁人背后不说人。有多少人,用自己的三寸之舌,四处伤人。刀子的伤,在身上;言语的伤,在心上。

大概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自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总在想是不是做的不够好,然后就依照ta喜欢的模样,依附着。这样的生活我很痛苦,我明明不想去的,但是我说不出口,也拒绝不了别人。直到有一次,我通过一件事情才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做也得不了任何的尊重,因为我不是先爱的自己,又有谁能爱你呢?这件事使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用嘴活着,自然也活在别人的嘴里。

除了新华字典,所有读过的书都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帮助你慢慢地成长,变得壮阔、深远。

这句话写的太好了,读书是一种乐趣。最重要的是,能够带来乐趣的,是读书本身,而不是读书以后的结果。在读每一本书的时候,并不是追求数量就可以更渊博,读的书越多,看事物越清澈明朗,真正的乐趣,就在过程中。

阅读图书,是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而来自互联网的阅读内容大多是平等的,你会选择与你脾气相投的,你喜欢的,跟你水平接近的。我担心来自互联网的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让你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如果没有阅读,你会走到死路的尽头。而在书中,你会读到跟你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在那个死路尽头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走得久了,回头看那段历程,看到自己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又感到很快乐,而且心安理得。

因此,当我在三十五六岁的时候,开始思考和理解死亡,《道德经》出现了。它告诉我,无私为大私;江海之所以辽阔包容,只因其甘愿处于最低;柔软是生之信号,坚硬是死之气息;杯满则溢,走到一定的时候要敢于清零……里面太多的词句,让我豁然开朗,内心更加平静。

而且和《朦胧诗选》一样,《道德经》是可以反复翻阅的。这是一种深阅读,缓慢持久地为你注入一种能量。

当全世界都向你背过身去的时候,音乐不会,依然会固执地守在你身边。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格外踏实。”

这个世界的现在与未来不会有太多新鲜的东西,大多在历史中都有。我们总是在重复,尤其是错误。

教育很重要。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

法律也很重要。法律不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法律不能让你变成好人,但是它要求你杜绝坏的行为——抢劫、偷东西、杀人是不行的。

此外还有环境。如果一个社会环境充满善意和安宁,人们和谐相处,人性中的善就会更多地被激活。

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说:世界上80%的故事都已经拍过了。所以,我们要用新方法去拍老故事。

想起来一句话: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是人类的惯性总是喜欢重复做一种事情,比如上一代父母所承受的痛苦会情不自禁传送给下一代。

教育和医疗都是一个大国较为重要的基本保障。身为准教育工作者,暑假带了二十个孩子,他们纯洁可爱善良,都是一张白纸等待着老师和家长教育。

昨天,我的学生蕾蕾很伤心地跑过来,问我:“老师,你是农村人吗?”

我说:“我是呀!怎么了?”

她说中午在舞房睡觉时,被两个女孩嫌弃自己是农村人,不和她玩,还说我们都很脏,不卫生。

我当时很生气,没具体问她是哪个学生,但我知道孩子既然这样说,肯定是家里教育出问题了,父母在耳旁念叨着。

我赶紧宽慰她,陷入了沉思。

有的话小孩子根本听不懂,但是恶意和善意都是能分清的。我在想,过了星期就再给学生们歧视问题,从小的自卑和被嫌弃都是非常可怕的,可能会伴随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说:不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