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再等等

周末去听了一天的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按学生的节奏学一节课,而不是按老师设计的课堂走完一节课。

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学题的失分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学生不读题或者没读懂题就下笔做。而我们又常常以为练习的不够,于是题海战术一遍遍的重复,其实用心认真去做,一遍就够了,我们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会出现练习过的题再出错的现象呢?

不够认真,习惯的问题。这也是态度的问题,从根源上说,是内心没有想解决题目的欲望和热情!当孩子只是以完成作业的心理去做题时,有敷衍的情绪在里面,但如果换成他想探索怎样解决一个问题时,态度变了,是带着兴趣参与进来的,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今天我们学习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开始我按往常一样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题意中,我们知道了……”我故意停顿,学生自己去说,感觉他们思路挺清晰的,我挑了个程度好点的同学去讲,然后又让其他同学说了一遍解题过程。不错,尽量我少说,耐心等他们把想法说出来,接着我出示同类型题,建议孩子们自己尝试,我在他们旁边走着看,“头脑越用越聪明,好好思考”,一分钟、两分钟、……我巡视了两圈后,发现有近二十个同学都自己做出来了,还用了两种不同的假设,真不错,看来孩子们不是不会思考,而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总是焦虑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练习的太多,但真正让学生探索解题过程的时间太短了。

这一次让我感到欣慰和惊讶的是,期中考试成绩最后一名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了一道练习题,并且写的步骤条理分明、思路清晰!我让他给大家讲了自己的解题过程,他说的虽然语言不顺畅,但却是真的自己弄明白了。当大家的掌声响起来,他不好意思的笑了,很灿烂的笑!

以后的教学过程,我不会再按照教参的设计,我将选择这种慢节奏的方式,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自己参与进来,探索数学问题的奥妙。也许我们会完不成课堂许多的习题,但只要大家都学会了一道题,学明白了一个知识点,那就是最好的方法。

对于前面知识不牢的同学,我每天利用中午时间辅导两个学生,争取把之前的内容补上来,我有信心让大家都有进步。“贪多嚼不烂”少学点,多学几次;少负责两个,多分几组管理;将淘气的几个人分一组,多肯定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之间相互参照、督促。都有上进心,谁也不愿意当“落后者”,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急,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