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于网络,本人只是在此稍作整理,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归小甲鱼官方所有。
练习题(来自小甲鱼官方论坛)
0.以下代码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什么特征?
>>> "Fishc.com".count('o')
1
>>> [1,1,2,3,5,8].count(1)
2
>>> (0,2,4,8,12,18).count(1)
0
答: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多态的特征。
1.当程序员不想把同一段代码写几次,他们发明了函数解决了这种情况。当程序员已经有了一个类,而又想建立一个非常相近的新类,他们会怎么做呢?
答:他们会定义个新类继承已有的这个类,这样子就只需要简单添加和重写需要的方法即可。
例如已有龟类,那么如果要新定义一个人甲鱼类,我们只需要让甲鱼类继承已有的龟类,然后重写壳的属性为“软的”即可(据说甲鱼的壳是软的)。
2.self参数的作用是什么?
答:绑定方法,据说有了这个参数,Python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是哪个对象在调用方法了,你可以认为在方法中的self其实就是实例对象的唯一标志。
3.如果我们不希望对象的属性或方法被外部直接引用,我们可以怎么做?
答:我们可以在属性或方法名字前边加上双下划线,这样子从外部是无法直接访问到,会显示AttributeError错误。
>>> class Person:
__name = '小甲鱼'
def getName(self);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 class Person:
__name = '小甲鱼'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 p = Person()
>>> p.__nam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p.__name
AttributeError: 'Person'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ame'
>>> p.getName()
'小甲鱼'
>>>
我们把getName方法称之为“访问器”。Python事实上是采用一种叫“name mangling”技术,将以双下划线开头的变量名巧妙的改了个名字而已,我们仍然可以在外部通过“_类名 __变量名”的方式访问:
>>> p._Person__name
'小甲鱼'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这种抬杠较粗暴不文明的访问形式……
4.类在实例化后哪个方法会被自动调用?
答:__init __方法会在类实例化时被自动调用,我们称之为魔法方法,你可以重写这个方法,为对象定制初始化方案。
5.请解释下边代码错误的原因:
>>> class MyClass:
name = 'Fishc'
def myFun(self):
print("Hello FishC!")
>>> MyClass.name
'Fishc'
>>> MyClass.myFun()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MyClass.myFun()
TypeError: myFun() missing 1 required positional argument: 'self'
答:首先你要明白类、类对象、实例对象时三个不同的名词。
我们常说的类指的是类定义,由于“Python无处不对象”,所以当类定义完之后,自然就是类对象。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对类的属性(变量)进行直接访问(MyClass.name)。
一个类可以实例化出无数的对象(实例对象),Python为了区分哪个实例对象调用了方法,于是要求方法必须绑定(通过self参数)才能调用。而未实例化的类对象直接调用方法,因为缺少self参数,所以就会报错。
编程题
0.按照以下要求定义一个游乐园门票的类,并尝试计算2个成人+1个小孩平日票价。
- 平日票价100元
- 周末票价为平日的120%
- 儿童半票
答:代码如下:
class Ticket:
def __init__(self, weekend=False, child=False):
self.price = 100
if weekend:
self.increase = 1.2
else:
self.increase = 1
if child:
self.discount = 0.5
else:
self.discount = 1
def calcPrice(self, num):
return self.price * self.increase * self.discount * num
adult = Ticket()
child = Ticket(child=True)
print("2个大人 + 1个小孩平日票价为:%.2f" % (adult.calcPrice(2) + child.calcPrice(1)))
adult2 = Ticket(weekend=True)
child2 = Ticket(weekend=True, child=True)
print("2个大人 + 1个小孩周末票价为:%.2f" % (adult2.calcPrice(2) + child2.calcPrice(1)))
输出:
2个大人 + 1个小孩平日票价为:250.00
2个大人 + 1个小孩周末票价为:300.00
1.游戏编程:按以下要求定义一个乌龟类和鱼类并尝试编写游戏。(初学者不一定可以完整实现,但请务必先自己动手,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 游戏场景为范围(x,y)为 0<=x<=10,0<=y<=10
- 游戏生成1只乌龟和10条鱼
- 它们的移动方向均随机
- 乌龟的最大移动能力为2(可以随机选择1还是2),鱼儿的最大移动能力为1
- 当移动到场景边缘,自动向反方向移动
- 乌龟初始化体力为100(上限)
- 乌龟每移动一次,体力消耗1
- 当乌龟和鱼坐标重叠,乌龟吃掉鱼,乌龟体力增加20
- 鱼暂不计算体力
- 当乌龟体力值为0(挂掉)或鱼儿的数量为0游戏结束
答:代码如下:
import random as r
class Turtle:
def __init__(self):
# 初始体力
self.power = 100
# 初始位置随机
self.x = r.randint(0, 10)
self.y = r.randint(0, 10)
def move(self):
# 随机计算方向并移动到新的位置(x, y)
new_x = self.x + r.choice([1, 2, -1, -2])
new_y = self.y + r.choice([1, 2, -1, -2])
# 检查移动后是否超出场景x轴边界
if new_x < 0:
self.x = 0 - new_x
elif new_x > 10:
self.x = 10 - (new_x - 10)
else:
self.x = new_x
# 检查移动后是否超出场景y轴边界
if new_y < 0:
self.y = 0 - new_y
elif new_y > 10:
self.y = 10 - (new_y - 10)
else:
self.y = new_y
# 体力消耗
self.power -= 1
# 返回移动后的新位置
return (self.x, self.y)
def eat(self):
self.power += 20
if self.power > 100:
self.power = 100
class Fish:
def __init__(self):
self.x = r.randint(0, 10)
self.y = r.randint(0, 10)
def move(self):
# 随机计算方向并移动到新的位置(x, y)
new_x = self.x + r.choice([1, -1])
new_y = self.y + r.choice([1, -1])
# 检查移动后是否超出场景x轴边界
if new_x < 0:
self.x = 0 - new_x
elif new_x > 10:
self.x = 10 - (new_x - 10)
else:
self.x = new_x
# 检查移动后是否超出场景y轴边界
if new_y < 0:
self.y = 0 - new_y
elif new_y > 10:
self.y = 10 - (new_y - 10)
else:
self.y = new_y
# 返回移动后的新位置
return (self.x, self.y)
# 开始测试数据
turtle = Turtle()
fish = []
for i in range(10):
new_fish = Fish()
fish.append(new_fish)
while True:
if not len(fish):
print("鱼都吃完了,游戏结束!")
break
if not turtle.power:
print("乌龟体力耗尽,挂了!")
break
#游戏开始
#首先乌龟迈出第一步
print("乌龟移动前坐标:", (turtle.x ,turtle.y)) #乌龟移动前
turtle.move()
print("乌龟移动后坐标:", (turtle.x ,turtle.y)) #乌龟移动后
for item in fish:
print("鱼移动前坐标:", (item.x ,item.y))
item.move() # 感觉鱼的移动前后的坐标差有问题
print("鱼移动后坐标:", (item.x ,item.y))
if item.x==turtle.x and item.y==turtle.y:
turtle.eat()
fish.remove(item)
print("死了一只鱼")
print("乌龟最新体力值为 %d"%turtle.power)
2.请写下这一节课你学习到的内容:格式不限,回忆并复述是加强记忆的好方式!
Python中self用法详解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CLHugh/article/details/75000104)
在介绍Python的self用法之前,先来介绍下Python中的类和实例……
我们知道,面向对象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类是抽象的模板,比如学生这个抽象的事物,可以用一个Student类来表示。而实例是根据类创建出来的一个个具体的“对象”,每一个对象都从类中继承有相同的方法,但各自的数据可能不同。
1、以Student类为例,在Python中,定义类如下:
class Student(object):
pass
(object)表示该类从哪个类继承下来的,object类是所有类都会继承的类。
2、实例:定义好了类,就可以通过Student类创建出Student的实例,创建实例是通过类名+()实现:
student = Student()
3、由于类起到模板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创建实例的时候,把我们认为必须绑定的属性强制填写进去。这里就用到Python当中的一个内置方法__ init__方法,例如在Student类时,把name、score等属性绑上去: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这里注意:(1)、__ init__方法的第一参数永远是self,表示创建的类实例本身,因此,在__ init__方法内部,就可以把各种属性绑定到self,因为self就指向创建的实例本身。(2)、有了__init __方法,在创建实例的时候,就不能传入空的参数了,必须传入与__init __方法匹配的参数,但self不需要传,Python解释器会自己把实例变量传进去:
>>>student = Student("Hugh", 99)
>>>student.name
"Hugh"
>>>student.score
99
另外,这里self就是指类本身,self.name就是Student类的属性变量,是Student类所有。而name是外部传来的参数,不是Student类所自带的。故,self.name = name的意思就是把外部传来的参数name的值赋值给Student类自己的属性变量self.name。
4、和普通函数相比,在类中定义函数只有一点不同,就是第一参数永远是类的本身实例变量self,并且调用时,不用传递该参数。除此之外,类的方法(函数)和普通函数没啥区别,你既可以用默认参数、可变参数或者关键字参数(args是可变参数,args接收的是一个tuple,*kw是关键字参数,kw接收的是一个dict)。
5、既然Student类实例本身就拥有这些数据,那么要访问这些数据,就没必要从外面的函数去访问,而可以直接在Student类的内部定义访问数据的函数(方法),这样,就可以把“数据”封装起来。这些封装数据的函数是和Student类本身是关联起来的,称之为类的方法:
class Student(obi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name = name
self.score = 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 "%s: %s" % (self.name, self.score)
>>>student = Student("Hugh", 99)
>>>student.print_score
Hugh: 99
这样一来,我们从外部看Student类,就只需要知道,创建实例需要给出name和score。而如何打印,都是在Student类的内部定义的,这些数据和逻辑被封装起来了,调用很容易,但却不知道内部实现的细节。
如果要让内部属性不被外部访问,可以把属性的名称前加上两个下划线,在Python中,实例的变量名如果以两个下划线开头,就变成了一个私有变量(private),只有内部可以访问,外部不能访问,所以,我们把Student类改一改: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cor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score = score
def print_score(self):
print "%s: %s" %(self.__name,self.__score)
改完后,对于外部代码来说,没什么变动,但是已经无法从外部访问实例变量.__name和实例变量.__score了:
>>> student = Student('Hugh', 99)
>>> student.__nam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ame'
这样就确保了外部代码不能随意修改对象内部的状态,这样通过访问限制的保护,代码更加健壮。
但是如果外部代码要获取name和score怎么办?可以给Student类增加get_name和get_score这样的方法: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 get_score(self):
return self.__score
如果又要允许外部代码修改score怎么办?可以给Student类增加set_score方法: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set_score(self, score):
self.__score = score
需要注意的是,在Python中,变量名类似__ xxx__的,也就是以双下划线开头,并且以双下划线结尾的,是特殊变量,特殊变量是可以直接访问的,不是private变量,所以,不能用__ name__、__ score__这样的变量名。
有些时候,你会看到以一个下划线开头的实例变量名,比如_name,这样的实例变量外部是可以访问的,但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定,当你看到这样的变量时,意思就是,“虽然我可以被访问,但是,请把我视为私有变量,不要随意访问”。
封装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给Student类增加新的方法,比如:get_grade: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get_grade(self):
if self.score >= 90:
return 'A'
elif self.score >= 60:
return 'B'
else:
return 'C'
同样的,get_grade方法可以直接在实例变量上调用,不需要知道内部实现细节:
>>> student.get_grade()
'A'
6、self的仔细用法
(1)、self代表类的实例,而非类。
class Test:
def ppr(self):
print(self)
print(self.__class__)
t = Test()
t.ppr()
执行结果:
<__main__.Test object at 0x000000000284E080>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self代表的是类的实例。而self.__ class__则指向类。
注意:把self换成this,结果也一样,但Python中最好用约定俗成的self。
(2)、self可以不写吗?
在Python解释器的内部,当我们调用t.ppr()时,实际上Python解释成Test.ppr(t),也就是把self替换成了类的实例。
class Test:
def ppr():
print(self)
t = Test()
t.ppr()
运行结果如下: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l.py", line 6, in
t.ppr()
TypeError: ppr() takes 0 positional arguments but 1 was given
运行时提醒错误如下:ppr在定义时没有参数,但是我们运行时强行传了一个参数。
由于上面解释过了t.ppr()等同于Test.ppr(t),所以程序提醒我们多传了一个参数t。
这里实际上已经部分说明了self在定义时不可以省略。
当然,如果我们的定义和调用时均不传类实例是可以的,这就是类方法。
class Test:
def ppr():
print(__class__)
Test.ppr()
运行结果:
(3)、在继承时,传入的是哪个实例,就是那个传入的实例,而不是指定义了self的类的实例。
class Parent:
def pprt(self):
print(self)
class Child(Parent):
def cprt(self):
print(self)
c = Child()
c.cprt()
c.pprt()
p = Parent()
p.pprt()
运行结果:
<__main__.Child object at 0x0000000002A47080>
<__main__.Child object at 0x0000000002A47080>
<__main__.Parent object at 0x0000000002A47240>
解释:
运行c.cprt()时应该没有理解问题,指的是Child类的实例。
但是在运行c.pprt()时,等同于Child.pprt(c),所以self指的依然是Child类的实例,由于self中没有定义pprt()方法,所以沿着继承树往上找,发现在父类Parent中定义了pprt()方法,所以就会成功调用。
(4)、在描述符类中,self指的是描述符类的实例。
class Desc:
def __get__(self, ins, cls):
print('self in Desc: %s ' % self )
print(self, ins, cls)
class Test:
x = Desc()
def prt(self):
print('self in Test: %s' % self)
t = Test()
t.prt()
t.x
运行结果如下:
self in Test: <__main__.Test object at 0x0000000002A570B8>
self in Desc: <__main__.Desc object at 0x000000000283E208>
<__main__.Desc object at 0x000000000283E208> <__main__.Test object at 0x0000000002A570B8>
这里主要的疑问应该在:Desc类中定义的self不是应该是调用它的实例t吗?怎么变成了Desc类的实例了呢?
因为这里调用的是t.x,也就是说是Test类的实例t的属性x,由于实例t中并没有定义属性x,所以找到了类属性x,而该属性是描述符属性,为Desc类的实例而已,所以此处并没有顶用Test的任何方法。
那么我们如果直接通过类来调用属性x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面是把t.x改为Test.x运行的结果。
self in Test: <__main__.Test object at 0x00000000022570B8>
self in Desc: <__main__.Desc object at 0x000000000223E208>
<__main__.Desc object at 0x000000000223E208>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