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实用的决策方法大介绍:
1、利弊分析法
2、矩阵分析法
3、决策树
4、概率树
5、加权排序法
6、效用分析法
7、沉没成本
8、假设测试法
9、囚徒困境
1、利弊分析法
简单粗暴的将问题进行简化,针对每个方面列出三个支持理由,然后进行决策分析。
这种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加理智的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或者说,逼迫我们直面事物正反两面。
想到一种训练方法:找一个吧志同道合的人进行辩论,选择好辩题之后,正反两面都要进行准备陈述,而不是只准备自己认为正确的方面。
在进行利弊分析的时候,如果能够量化利弊点,效果会更好。(可以将利弊点分为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
2、矩阵分析法
让我们能更好的梳理信息,将两个变量进行对比,得出四种可能的结果。
四象限法就是我们常见的矩阵。
(关于四象限法,公众号L先生将重要替换成了“有价值”,是你自己想做, 而紧急,是别人希望、需要你去做。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两者重合,如果不是重合的,就在尽可能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以我为主。)文章链接:http://mp.weixin.qq.com/s/vgSVkAhSyPhOmyfvGA5CPw
我认为呢,除了作为事前分类,它有一个更重要的能力,事后分析,每天工作很多,为什么总是时间不够用,工作做的也不是尽善尽美?这时候就可以应用一下四象限,看看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在哪个区域,耗费了多长时间,算是一种变相的每日总结方法。
矩阵还可以通过已知信息,运用简单的运算找到未知信息。(矩阵所展示的信息必须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
假设你公司有个职位空缺,需要招人,摆在你面前有35份简历,其中有20个人拥有至少7年工作经验,有23人有本科学历,有3人工作经验不到7年,而且没有本科学历。请问,有多少求职者同时拥有至少7年工作经验和本科学历?先自己思考一下能不能做出来,再看答案。
3、决策树
利用图形的方式列出某个决策可能导向的多种结果。
4、概率树
列出每个事件可能出现的概率,加起来等于1。
5、加权排序法
权重来自于我们的直觉,它是我们心中事物的分量,它是以百分比形式呈现的,全部的权重之和等于1或者100%
加权平均值可以对目标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综合排序,最典型的应用是在聘用和提拔决策方面。因为在进行此类决策时,一个人的主观判断往往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用加权平均值来排序可以让我们的决策更加量化。
比如说一家公司有10名销售人员,其中一名将被提拔为全国销售经理。如表3-11所示,这10名销售人员按照三项标准打分(1~10分)。
这三项标准分别是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业绩记录。三项标准的权重分别为0.2、0.3和0.5
6、效用分析法
效用分析是分析某个结果对我们有多大用处。
比方,一名大四学生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摆在他面前的有三种选择:成为一名旅行作家,加入外交部,或者进公司当一名销售人员。每种结果之所以会有概率,是因为该结果要求一定的技能,而这名学生此时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技能。根据下面的分析,该学生“加入外交部”的期望值是最高的,所以理性地说,他应该选择这份工作。
计算效用的方法:你最想要的结果效用界定为100,然后以此为标准,将其他结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依次递减。比如说“旅行作家”的效用为100,那说明你非常想成为一名旅行作家,这是你梦想的职业。另外,每一种选择的效用最好是10的倍数,因为这样比较容易计算,而且坦白讲,其实效用只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可能精确到个位
7、沉没成本
现在很多关于恋爱的文章都会提到原本是经济学范畴的沉没成本,有的时候是让人认识到如果感情不如自己所期待的,因为不忍心自己付出的全部打水漂而不分开,会导致沉没成本越来越多。有时候是教导女孩交往时不要一味付出,二是引导对方心甘情愿的付出,增加这段感情的成本,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他会越在乎这件事情。
而事实上,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后续事件的决策,唯一影像未来决策的因素是两种选择的利弊分析。
有的时候,当我们对某件事产生心理依恋时,我们会成为“爱的奴隶”,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将其进行下去,这时要想打破这种心理依恋,我们需要提醒自己三件事情:
放弃这件事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之前的决定是错的——因为那可能是当时情况下你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
找一些你信任的人,听听他们的看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放弃之前的努力之后,你可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当中,会换来更大的收益。而且你从之前这段经历中得到的知识、技能和感悟都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开展后面的工作。
8、假设测试法
我们可以用假设测试法来评估哪些未经证实的提议。
将2条信息放在两组变量之下进行对比,最后得到四种情况的信息。
最后还要问,二者之间真的存在因果关系吗?
这里我还没办法用简单的的语言来让别人理解,故而搁置。
9、囚徒困境
著名的心理博弈,虽然从最终结果来看,合作比竞争更合适,但是双方会受到动机、各种变量的影响,结果让决策过程变得复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