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先讲一个故事吧。初中时,我是团干部,也是班委之一,属于听话的好学生。我的个子不高,坐在教室前排。我的同位是一个矮矮的男生,圆圆脸,圆圆的眼睛,看起来蛮机灵,但学习却很不灵光,背课文总是背很久也背不出,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是班里倒数第一。

        那时的我并不是一个温和、宽容的女孩,我欣赏那些聪慧、成绩好的同学,并不喜欢他,觉得他成绩差还不用功读书,或许在心底对他还有几分轻视。虽然他一直待我很好,日常相处中总是让着我。

        那还是一个人人追求“进步”的时代,初三下半学期时,班里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入了团,我的同位属于仅有的尚未入团的几个人之一。评最后一批团员,第一次表决的时候,我很旗帜鲜明地表示不同意我同位入团,理由非常简单,他读书不用功、学习成绩那么差,怎么可以入团呢?

        过了两日,班主任又组织我们开会,谈最后一批同学入团的事情。老师说我同位的爸爸昨天来了学校,和老师谈了很久。同位很小的时候,发了一场高烧,由于治疗的问题,对同位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同位每晚写作业都会写到很晚,一遍遍地做题目,一遍遍背书,可即使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仍然是倒数第一。同位爸爸说作为父母,他们看得到他的努力,所以对他的学习成绩并不苛求。而同位每次考完试收到成绩,他回家都会很难过,但还是会继续努力、熬夜读书。上次入团申请没有通过,他回家还哭了很久。记得老师讲完,我流泪了。再次表决,同位顺利地入了团。

        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人、对事情的判断太流于表面,许多事情并不象“我以为的”那样。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初中毕业,同位没有继续在我们这所学校读高中。这么多年,初中同学组织过几次聚会,但我从来没有再见过他。可是因了这种或者那种的缘故,我却常常会想起他入团的这件事,想起我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随着年纪渐长、阅历增加,越发能深切地体会到世事复杂,没有哪件事可以简单的以黑白来描述;人性幽微,绝非用好坏即能划分。管中窥豹,看到的只是局部;浮光掠影,接触到的只是皮毛。

        时至今日,有赖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每个人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却也越来越碎片化、表面化;但与此同时,每个人借助于自媒体或者其他网络平台,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人听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此处请暂时忽略监管的力量)。太多时候,只是看到或者听到事情的表面甚至只是一个侧面,就可以基于自己的想象,加以演绎,揣测、推断,去进行论述、加以评判,而某些时候,一些负面评价和指责不加控制地去肆意放大,就会演变成人身攻击、形成网络暴力。

        或者在大环境之中,我们无力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选择从自己做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珍惜自己的话语权,不要随意地去指摘别人;可以将心比心,但不要以己度人。在某种程度上,我很赞成那句话: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用来监督别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