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见到你3

若不是你,我不知道,中国人该去何处寻觅渐被消磨殆尽的民族魂,或者说,中国人何时才能唤醒沉睡在灵魂深处的民族气血。

我想见到你3_第1张图片

未曾见过你的任何录像,只是通过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你执笔伏案,胸膛挺得笔直,鼻梁高挺,眉毛黑得浓密,却抵不过那更加显眼的胡须,仿佛浓墨书写的隶体“一”字,颇具文人的端庄严谨气质,你的头发一根根地直竖着,没有一根是耸着的,领口也同样竖起,好似在一齐呼喊:“站起来!”你身着一袭黑色长衫,手中停下了疾书的毛笔,我从你凝视远方的眼眸中看到了一丝淡淡的忧郁,你的眉尖微蹙,不知在思考些什么,或许你的心始终没有平静过。除去你手旁几摞白色的书籍,整张照片几乎被黑色浸染。黑色!它是最霸道的,任何颜色与它相撞都会被它所吞噬;它是最孤独的,寂静的夜下,只剩下孤独的月亮、孤独的街巷、还有那孤独的人;它是最悲伤的,因为它是丧服的颜色,是盲人的镜片,是象征着错误的符号。黑色!也是你身处时代的颜色,是你内心深处的颜色,是你想要与之对抗的颜色!到处都是黑色,我喃喃道,那光在何方?我得知了你,那个名为鲁迅的人,而之后的缘分,要从一本书——你所写的《呐喊》说起。

我想见到你3_第2张图片

翻开书,是你让我走进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时代,看到了中国人的过去。

细细品读,暗自思忖,我不想只观你的外表,而企图洞察你的内心。你表面写社会中最平凡的一群人,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实则处处流露着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想来,自序中的“铁屋子”,何尝不是被封建主义笼罩的整个社会;而那沉睡的大多数,何尝不是思想已被制度所腐蚀至麻木的无辜百姓;清醒的少数人之中,正有发出绝望呐喊的你啊。在这看起来永无出路的囹圄里,你的愿望是打破全中国人的桎梏,这听起来多么可笑而可悲!原来,这是你口中所谓的“寂寞的悲哀”,也是你编写《呐喊》的缘由。书一开头,便给我一种难以宣泄的沉重感,正压心头,逸散出一股夹杂着悲忿的苍凉。继续品读,便发现所谓“狂人”,世俗眼中的疯子,正是革命上的觉醒者。历史上许多反抗旧传统、离经叛道的人都曾被称作“狂人”,他们的结局是迥异的,有的扭转乾坤、大有作为,但更多的却是像书中人一样束手无策、被迫屈服。而你没有放弃希望,结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与此同时,你用更多的笔墨描写刻画了封建统治下被剥削压迫而浑然不觉的百姓们。偷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迂腐的穷书生孔乙己,孤苦无依救子心切的单四嫂子,沉浸在“精神胜利法”中的阿Q,阶级观念固化的农民闰土……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干、生活截然不同的人,却有着同样的迷信、守旧、无知、麻木。

我想见到你3_第3张图片

读完书,我懂得了你的孤独,那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承担,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惆怅,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慨叹。我想见到你,抹去你的孤愁,告诉你:你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总会有人懂你的苦心,你的呐喊终有回响。

可我不知,那回响,何时来呢?是现在吗?国家大力讴歌鲁迅,传扬其文,没有哪个有文化的中国人不知道你,没读过你的文章的。然而,我没有看出,如今的人们比过往多了多少智慧,少了多少愚昧。你身处一个动荡的时代,却不知,我所处的时代与你相比,从物质层面看似发生巨变,从精神层面却几乎没有一点长进。多数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更蒙蔽了心。对自然的不断索取使有限的资源接近匮乏,打破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发展旅游业意味着把朴素的农家山水变成繁华的商业街区;网络上土味文化的兴起造就了有一群没有节操、以丑为美、以傻为趣的“网红”们,更荒谬的是众人的反应是围观并加以传播;近期瑞幸公司财务造假一事更是引起轩然大波......这一切看似是利益的驱使,何尝又不是国人尚未根除的愚昧使然。

我不禁担忧:“中国人何时才能从沉沦中觉醒?”

恍惚间,心中响起一个声音告诉我,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也作出过同样的诘问。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瘦削而挺拔的身影,那冷峻而凌厉的目光,是你,鲁迅。我想见到你,为这个深沉的问题,为那个不存在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想见到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