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topia:People always willing to pay for fear

好莱坞动画嘛,无非是看看萌宠,笑笑段子,在一番紧张刺激的剧情之后,世界大团圆。再出彩也不过如此嘛。

这是在《疯狂动物城》之前,我对国内引进的好莱坞动画的刻板印象。

Zootopia:People always willing to pay for fear_第1张图片

但是,在看《动物城》的时候,我完全被剧情吸引住了,若不是提前看了五郎对这部动画的技术解析,我甚至会错过电影当中神一样的画面。电影的故事没有让我出戏哪怕一分钟,而且109分钟的时长刚好让我有精力保持全程关注,因此在观影体验上,《动物城》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五星佳片。看《阿凡达》时,虽然全程膜拜惊叹,但时长还是让人没办法全程保持注意。

赞美的话不去多讲,只谈一个电影里最有感触的点:大众的恐惧。

Zootopia:People always willing to pay for fear_第2张图片

因为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关注着剧情,所以对叙事节奏的变化更为敏感一些。电影一直到案件首次侦破,都成功把我带着往前走,直到朱迪和尼克在发布会上不欢而散,后面的剧情我一度产生了怀疑。在没有任何科学结论的情况下,仅凭朱迪的推测,市民就会产生集体性的恐慌?而且恐慌迅速成了肉食动物的灾难。按照以往的套路,我会认为这是编剧为了推进剧情而故意为之,但直到羊副市长这个真凶落网,所有的不合理都有了圆满的解答。

最初,我为什么觉得这段不合理?

Zootopia:People always willing to pay for fear_第3张图片

1.对所有事情都要刨根问底的朱迪,为何突然把“回归本性”当成了整个事件的理由?明明应该继续追究啊!这是第一点不合理。

2.市民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既没有审问狮市长犯罪动机,也没有去探究“回归本性”这个观点的真伪,就在城市内展开了一场大清洗式的排除异己的行动。

直到“永远掌握着真理的坏人”羊副市长说出关于“恐惧”的那段话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那些看似不合理的段落,都有这样一个如此合理的解释——因为害怕。

因为害怕,所以相信。尽管朱迪有着“高大全”的形象设定,但童年被狐狸伤害的经历成了她内心挥之不去的小阴影,一旦遭遇“恐惧”,心里阴影会无限扩大。

普通的动物公民更不用说,早就存在的种族偏见,加上长期的矛盾积累,通过“肉食动物”发疯这一事件,很容易就会成为群体性恐慌,大范围的排除异己自然顺理成章。

在我老婆怀孕初期的三个月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的力量。因为害怕孩子发育不好,她常常因为身体哪怕一点点的不适,都会异常紧张;吃任何食物之前,都要在网上查查这个东西是否能吃。尽管我知道百度上所有与医疗相关的搜索都不能相信,也这样有条理地去劝他,但她始终不相信我的话,而是继续在吃饭前查百度。

三个月的胞胎期过后,我又开始了焦虑与恐惧。因为考虑到孩子以后上学的问题,然后买房就提上了日程。北京让人遥不可及的房价、老家随时可能崩盘的楼市,让我这个在一线打工的人难以抉择。Zf在年初一系列刺激楼市的利好消息,与网上各种房地产即将崩盘的消息交织在一块,更加紧了我的恐惧。那段时间,但凡家里有任何关于学区房的消息,都恨不得马上回家签合同买房。

Zootopia:People always willing to pay for fear_第4张图片

但冷静下来思考,房子和上学真的有必然的关系吗?就算有了好的学校,就真的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吗?反而是我自己,面对着对未来的恐惧,只要当下有任何一丝希望,都愿意为之不理性地消费。

这就是恐惧的力量,也是《疯狂动物城》最能打动我的那个黑暗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Zootopia:People always willing to pay for f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