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四说 ——夕拾《增广贤文》(八十一)

        【原文】一人传虚,百人传实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②。世事明如镜,前程暗似漆③。

        【校注】:①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又见《全唐文·张怀瓘〈书断论〉》:“一人措虚,百人传实”。有些版本无此句,也有的版本此句在“千里”句之后。②有些版本“鹅毛”作“毫毛”,同义;“情义”作“仁义”,义近。③如明镜:有版本作“明如镜”,同义;也有些版本无此两句。

        【译文】:一个人诉说真的也会令人置疑,许多人传说假的也能让人信服。不远万里送上一点礼物,一文不值也是真情一片。世间万事眼前的清晰可辨,前程万里未经的模糊不清。

        【夕得】:人们常说“唯有真诚,方能立世”。这三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真诚”。

        真诚贵在坚守。真诚源于内心,基于判断,发于言行,贵在坚守。坚守初衷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常常会因所处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中有个故事,庞葱与魏国太子要去邯郸做人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今天如果有人说街上有老虎,大王你相信吗?”魏王说:“当然不信!”“如果听到有两个人在说这事,您信吗?”魏王说:“我也许会怀疑。”“如果三个都在说,你会相信吗?”魏王说:“哪我肯定会相信了。”庞葱说:“其实街上不可能有老虎,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可是说的人多了,自己也就觉得街上可能真的有老虎!”这便是“三人成虎”的由来,它告诉我们,当众口一词的时候,自己很容易受他人的响而放弃自己的初衷。因此,要真诚就得耐得了寂寞,守得住初衷,不为利所诱,不随波逐流。

       真诚需要实在。《新华字典》对“真诚”的解释:真,就是真实,就是符合客观事物;诚,就是真心,就是内心的确切想法。真诚,就是不隐瞒、不欺骗,实事求是。真诚之人总能赢得他人尊重。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国使者缅伯高奉命出使唐朝,向唐太宗进贡,贡品中最珍贵的是一只白天鹅。路过沔阳河时,缅伯高打开笼子让白天鹅喝水,不曾想白天鹅喝足水振翅飞了起来,缅伯高赶紧去抓,结果只抓到几根鹅毛,而白天鹅却飞得杳无踪迹。此时的缅伯高进退两难,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继续向唐朝进发。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把鹅毛包好,并题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见了这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真诚重在理解。尊重和理解他人是为人真诚的具体体现,不因他人眼前的一言一行而有所毁誉。爱因斯坦(1879-1955)是大家熟知的物理学家,可他小时候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太会说话,另一方面是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他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知商是否有障碍。其实在爱因斯坦的小脑瓜里,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而人们无法理解,这个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无知的问题,原来出自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求知欲。事实证明,其后的爱因斯坦在世界物理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他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广义相对论,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少年落泊,其后功成名就的事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在这种大起大落的人身边,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类是始终如一、伴随左右,另一类则是见贫则避、闻达则趋,前者大都是真诚之人,受人尊重;后者则是见风使舵者,终究会遭人唾弃。

        真诚是相对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真诚并不是毫无原则的畅开胸怀。如果在心怀鬼胎的人面前,你的“真诚”只会被他人利用,你吐露的一些过失,会成为他人的把柄,成为伤害你的利器。因此,真诚要看对象,对可信之人要真诚,对可疑之人存戒心,总之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诚”四说 ——夕拾《增广贤文》(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