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江南名刹很多,杭州市内以灵隐寺香火最旺,但是远在郊外的径山寺却鲜有人知,究其缘由,不过是路远山高。却不知径山寺才是江南佛教寺院之首,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渊远的历史与鲜有人知的现实互相辉映下,径山寺多了一份苍凉,却也少了一些俗气。

带着一份虔诚之心,从杭州独自驾车去径山寺,市区出发,开车近两个小时,中途盘山公路近10公里,对我来讲还真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专心驾驶,沿途无法仔细欣赏,但是所过之处多的是绿竹盎然,郁郁葱葱。深山老寺,崎岖弯道,若求真经,必历坎坷,每一段路都是山路也是心路。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径山寺虽是古刹,但是现存的,能看到的其实没有多少,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带走了物质的,却留下了虚无的。径山寺山门很小,真的是迷你型的山门,以至于到此的游客都不从山门走,太过于普通的山门,门厅左右两尊石像金刚,进入山门是回廊型的桥路,石桥依山而建,右手边可以远眺,大片的竹海和远处空旷的原野,天高云淡。山峦叠嶂,此处无城市喧嚣,只有青翠和清净。廊桥尽头可看到南宋孝宗御碑,很小的一个亭子,御碑很大,字也很大,“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据说此碑是孝宗皇帝亲笔。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径山寺照壁很大,正面是“双径归堂”,背面是“天下径山”,寺院主要的大殿目前只有三座,其他的还在修建中,径山寺的内的建筑和其他寺院有很大不同,有人说具有日式风格,其实是说错了,日本的风格是从径山寺学的,径山寺的风格是正宗的唐代寺院风格,和后期的寺院风格有很大不同。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首先,寺院大殿的名字不是其他寺院的标准命名,比如正殿,一般的寺院匾额都写大雄宝殿,径山的叫释迦宝殿。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名字的不同呢?正殿里供奉的是释迦摩尼,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雄”就是一个尊称了,不是本称。 佛家讲“相”,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只说实乃是金刚经的精髓主旨所在。大雄之尊称则赫然有着相之意,若明心见性见真佛则必破除四相。所以大殿名字还本名释迦宝殿,意在重佛性。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点,径山寺里的佛像,颜色都不是金黄色,而是略有暗淡的土黄色。在其他佛寺看到的金身都是明晃晃的,但是这里的佛像却不是。虽不是很亮丽,但是却生出了一种亲近之意,站在大殿中,不会感觉有距离感,更加柔和。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三点,寺院里少了功德名录。在其他寺院都可以看到一大块的功德名录,某某某捐赠了多少,名字都会出现在墙壁上。径山寺却没有,不知道是因为没人捐赠还是目前仍在重建中,所以没有做。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寺院,信仰汇聚之所在。来这里的人大都是烧香拜佛,我不知道这些跪在地上磕头的人,有多少是相信有佛祖的,但是虔诚之行动,叩拜之恳切,心中所愿一定很大,就是不知道这个小小佛寺能不能容得下。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佛祖只有一个,但是佛却有很多。佛是什么,是觉悟,是应该从内在发掘的,而不是跪拜得来。心中生佛,则所见皆佛,所以佛的主旨重点在自我精进,而不是求诸外在的佛祖赐予。那些在寺庙里,跪拜每一尊佛像的人,心诚之坚,佛像都会为之动容,但是在跨出寺院的一刻却长舒一口气,是终于解脱了么?我看不是,而恰恰又着相了。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

明代《径山志》开篇说“径山,名为天下东南第一释寺。寺何以重?以道重也。”为何是道重?因为行道难,为什么行道难?因为世人都倾注于外而不会求诸于内。外来的终究会逝去,就如这径山寺,曾经的辉煌都已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径山禅宗的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这里。

寺,不重;道重!

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无自在而外求,求得却非真自在。—径山寺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