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超市里,我走在琳琅满目的货架间,一边看着备忘录,一边挑挑选选。
在我刚拿起一瓶酱油,正准备看看详情时,一包什么东西突然进入我的视野,把我吓一跳。
“大姐,买味精吗?看看这个,很好的。”
我极其不情愿的抬起头来看了看她,淡淡笑了下:
“抱歉,我不需要这个。
说完,我转回头,继续挑着我需要的物品。
味精—家家户户菜肴的伴侣。度娘告诉我:
味精又称味素,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一种现代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又叫麸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的钠盐。
二
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和朋友、同事们出去吃串串香。每次吃到最后都觉得菜带着苦味儿。回到家后还感觉非常口渴。
这之后,我一直很纳闷。直到一次和阿秀聊起这个问题,我才恍然大悟。
她说,那是未经惹的货。她吃串串和火锅的时候,调料碟里,从来不会放味精。
事后,经过我的尝试,还真是这么回事。
这个给菜肴提鲜的家伙,脾气还老大呢,你要用不好,就会给你点苦头吃。
大家使用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用量用法:
1.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对酸性强的菜肴,如:糖醋、醋熘菜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在含碱性原料的菜肴中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
4.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苦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不应超过0.5克。
5.做菜使用味精,应在菜快炒好时加入。因为在高温下,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即脱水谷氨酸钠,没有鲜味。
6.注意投放温度,味精在120℃的高温时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会失去鲜味和营养,因而炸制食品,急火快炒时不宜使用,投放味精的适宜温度是70~80℃,此时鲜味最浓。
7.注意投放时间,最好在汤菜出锅前投放,不要提前,也不要与原料同时投入或烹调中途加入。
8. 3个月内的婴儿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三
我的妈妈做菜从来不放味精。所以,我家的味精就单独搁置在一边了。在我做菜的时候,也就很容易把这家伙忘到九霄云外。
不久,我发现没放味精的菜肴同样的美味,而且,更能品出食物原生的滋味和菜肴的味之极致。
我先生也支持不放味精的做法。后来,味精就悄悄地离开了我家厨房
如今,我发现,味精再也不是家庭菜肴的亲密伴侣了。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家,做菜用味精调味的越来越少了。
电视台的广告里,味精的身影也很少见了。那些健康美食节目中,做菜时也抛弃了它。
据考证,味精食用过多,的确对身体是有害的。
1、婴幼儿大量食用味精后,会使血液中的锌转变成谷氨酸锌从尿中过量地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急性锌缺乏。缺锌会导致弱智、夜盲症、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症等情况。
2、哺乳期的母亲如果食用过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导致婴儿缺锌。
3、过多食用味精后,人体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会升高,会妨碍钙和镁的吸收,从而造成短期的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且对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4、味精食用过多,会使人产生对味精的依赖性,再吃不含味精的菜就会觉得没有味道。还会妨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5、科学家研究表示摄入味精过量,容易导致肥胖。
据报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翟凤英表示,他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国成年居民味精摄入量与体重超重有一定的关系。味精日均摄入量超过1克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37%,而低于1克的为28%。每天摄入味精累计超过2.2克,超重风险显著增加。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国1万名成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5.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每天摄入味精量少于0.5克的人相比,摄入超过5克的人,5.5年后超重或肥胖的几率比前者要高30%。这个可能和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关。
小伙伴们:你做菜时爱放味精吗?每道菜肴里放多少呢?是不是什么菜肴都在放?希望看过这篇文后大家对味精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