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日子,最好的告别

1

去年10月5日,外公去逝了,享年96岁,我不知道外公的生日,想他应该活够96年了吧,在这个年龄去逝已经很可以被大家称为“白喜事”了,我羡慕外公可以活那么久,但是也很感慨他最后几年的生活,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满意,还是会无奈,会不会有一点点矛盾,活太久会不会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呢?

10月5日那天我正好在家,外公选了国庆假期后半段去世,突然觉得他是不是还考虑到了子女们上班上学的假期安排。我到了外公家去看了他的遗容,仍然是去年去过的那间很黑很暗很潮的小房间,身体骨瘦如柴,感觉像羽毛一样很轻的飘在床上,脸上被家人盖上了红的帕子,感觉嘴是微张的。我心里有些难过,但是听我妈说,他最后几天一直不吃不喝,身后长了褥疮,身下被垫了起来,人也睡不平,她说外公已经想走了,跟以前的状态不一样了。

这天这个房间里才被收拾了一下,我仔细看了外公的房间,他有一个小小的书架,有许多古诗词和戏曲文本,曾经他很爱听戏,也爱唱戏,因为他是高寿的老人,每年还有社区会给他送来一些我们当地的宣传资料。外公曾经也是很热爱生活的人,家里养了很多绿植,许多我都不知道名字,一度整个后院都摆满了,然后他坐在这个小房间里,开着电视听戏,跟着一起大声吟唱。

记得在这之前,最后一次见外公是8月底,他还在医院住院,人有点糊涂了,嘴里的牙齿掉了一大半,身体也是骨瘦嶙峋的,我去看他时,他是嗜睡状态,喊了半天才喊醒他,然后他半睁着眼,不太清醒,嘴里很大声地跟我咕噜了几句话,我没听清楚,后来我爸去听了一下,他说,他想吃面窝。虽然医生说这是不许吃的食物,但我爸还是给他买了,他还能吃,就满足他的愿望了,因为已经知道他的时间不太多了,没过几天,医生就让把他接回去,让准备后事了。

我不知道外公是以怎样的心境离开的,在后半夜,身边无一人知晓,早晨七点,保姆过来才发现的,不知道是我没了解,还是现在的老人们就都是这样的状态,关于最后的日子,在最后的时间里,似乎没有什么自主的选择了,一方面是没有能力了,身体衰弱了,另外一方面是曾经没有好好设想过怎么渡过最后的时间,也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只能挨到情况不堪忍受了,然后就放弃活着了。

2

年前跟我的爷爷奶奶一起吃了年夜饭,感觉他们更衰弱了许多,爷爷今年是90岁了,已经有点不太记事了,经常会拔错电话,忘记要找谁,做什么事情,他的兄弟们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状况,奶奶比爷爷年轻几岁,但因前两年中风过,后来腿脚一直不利索,原本就有骨关节炎,一直膝关节痛,但脑筋还比较清楚。

曾经爷爷是很强势的人,会操许多的心,全家的人,全家族的人生活如何,他都会关心,家人过得不好,在他有能力帮助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记得以前我初中时,在爷爷家吃饭,有要饭的来敲爷爷家门,爷爷都会把那个人要饭的碗接过来,盛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夹到堆起来的新鲜肉菜,再递回给门口那个人。

等他老了,没有能力再帮助别人时,他看到家人生活得不好,就非常丧气,经常长吁短叹,不过最近几年,他没有早十年前那些感叹了,已经完全接受儿孙自有儿孙命了,他已经自顾不暇了。

爷爷奶奶现在每天都要吃三四种药,长期吃,爷爷是高血压、心率不齐,还要预防一些并发症,奶奶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也要继续预防中风的发生,他们现在还有行动力,有基本自理的能力,等再过几年,可能也慢慢要进入外公之前的状态了,那样的生活他们有想过吗?

3

最近看了《最好的告别》,里面有两个观点非常打动我。

为什么老年人宁可在家里没有人看护,也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养老院不是家,在养老院里,就跟在医院没太大区别,老人并没有完全被当成是一个人在被尊重对待,以出于安全健康之名,禁止老人的一些活动,按时间表来安排老人的生活和饮食,跟坐牢没有区别。

虽然说,很多老人受行动力不便的影响,长期有可能也只能待在家里,但是在他们自己家,他们有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今天吃什么不吃什么,愿意严格按医生要求来,是因为想活得更久一点,如果心情不好,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小小自由一下。

另外,在养老院,看护们可以随时进房间来,以按时要做什么事为名,强行停止掉老人正在做的活动,不管是发呆也好,还是休息也好。而不是像在家里,只有我需要,才请别人过来帮助,如果我不想请求帮助,我愿意过着现在的状态,而不是虽然我是一个糖尿病人,我要吃一颗糖解解馋,还得防着被看护们抓住,小心翼翼地躲着藏着吃,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也是有没有自主,有没有被尊重为人很重要的感觉。

虽然说老年人到老了,就像小孩一样,但毕竟老人不是小孩,他们有经历过很多事情,他们的情感和心灵需求比小孩多很多,他们是成年人,会自己处理一部分,会克制一部分,他们像小孩,只不过现在是他们的能力退化了,不得不像小孩一样无助,所以他们需要的东西,在年轻人看来是很难理解到的。

老年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60-70岁,身体依然还不错,没有生过大病,还能帮着晚辈带带孙子,有想法的还能到处去旅游,- 或者实现一些年轻时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

- 70-80岁,身体已经慢慢变差了,体力也差了,状况好一点,还可以到处去看看,状况差一点,就在家乡附近多走走看看,会更加念旧;

- 80-90岁,基本很难再出远门了,再好的身体多多少少也会有些问题了,我自己觉得这时候,如果有一个爱好就很幸福了,不管是写写毛笔字,养养花草,写写回忆录,看看书,一些可以在家里不需要很多体力的事情,会觉得活着仍然是很幸福的事情;

- 90岁以上,基本慢慢会丧失生活的能力了,身体慢慢会变得很衰弱了,很多需要到养老院或者跟子女住在一起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会丧失掉一部分的自主权,需要放弃一些以前的生活习惯,我觉得在很多人眼里,根本没考虑过这段时光的生存生活质量,基本的生存需求很容易满足,但是精神需求一直被忽略,反而会觉得对生存的需求关注过了,忘记了我们作为人是为什么要活着了。

这最后的日子有可能要持续几年的时间,这些时间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人生的每一段时间都值得我们重视,等自己到了这个阶段,年轻时拼命去追求的生活质量,过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现在无法实现了,要知道心里的失落是怎样的,无法想象吧。

4

除了这个最后的日子,还有一个最后的时光,就是临终前的那一段时光,我的外公算是情况比较好的,外公最后的时光持续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的生存生活质量肯定是不高的,最后是在全身都不舒服的状态下离开,我觉得他也不想这样吧,他也想平静安详地离开吧,但他没有办法。

临终关怀,这个概念早几年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了,那时只觉得是对许多病情很严重的人,像是癌症晚期之类,为了缓解他们最后时光里的痛苦,可能会给予他们大剂量的吗啡之类,所知道的仅限于此。

看了《最好的告别》,发现很有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临终关怀。慢慢地,人们认识到,不希望自己最后的时光是在重症监护室,浑身插着管子,身体没有一个部分是自主的,也不能跟亲人们在一起,连遗言可能也没机会说出来,慢慢地,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最后时光,是不值得的。不仅仅是浪费钱和资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个结局太悲凉,在重症监护室里的人,知道自己无法摆脱这些管子,没有机会离开这张病床,对这个结局是多么的绝望。

不管是因为衰老,还是疾病,医学已经无力回天时,最后的时光肯定不会如我们健康时那么自如,这时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才会慢慢显示出来,最后的时光是想跟亲人家人在一起,还是想再跟自己钟爱的事业告别,还是跟自己的学生和友人多共度一段时光。在何时,才选择放弃治疗了,也是一件很重要需要思考的事情,到了哪一种境地,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是无法再看球赛了,还是无法再吃美食了,是无法接受瘫痪在床的生活,在选择是否进一步治疗时,医学的选择有利有弊,和生活的选择一样,这时你所看重的东西就可以来指导你的选择了,你也不容易在最后后悔自己的选择了。

5

在最后的时光里,仍然会有许多我们无法控制的痛苦,不管是身体的各种症状不适,都会干扰我们去享受最后的时间,虽然放弃治疗了,但是需要重视的是如何去管理身体的不适,如果一直很痛苦,或者一直头晕,一直恶心呕吐,这些不舒服都会让人觉得最后的时光非常的不值得再继续下去,所以临终关怀要做的事就是控制、尽量减少所有的不舒服,并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是改善生活质量,已经接受疾病或衰老不可逆了,但是生活里不能一直带着这些不舒服的症状挨时间,这样的生活也很没有意义,因为已经无法腾出精神来感知生活美好的部分了。

医学也会有许多的手段来控制这些症状,但是医生都很讨厌这些,这些被称为姑息治疗,感觉像是在证明医学医生的失败。要明白,医生能做的很少很少,医生只是偶尔胜利,而且胜利多半是利用了人体自身的恢复力量,所以医生更多的是帮助病人解决他们的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我会觉得临终关怀非常的重要,它应该被更多的推广,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临终关怀的组织中去,因为这不会是仅仅一两次的服务,至少几个月,也可能超过一年,会比现有的医疗体系更关心人们在最后的时光里生活质量如何。一个故事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结局,如果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可能这一生的基调都会变暗,我想应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无痛苦平和地离去吧,如果自己关心的人在身边陪伴,关心的事情也有着落,应该会觉得更幸福吧,看待自己一生的经历也会觉得此生值得了。

后记

现在人们花费了很多精神精力和金钱来给孩子,因为孩子仿佛把我们的生命又延长了二三十年,好像我们没有实现的一些东西,又有机会在下一代中看到,但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呢?

虽然近几年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会更关注自我的需求,不管是生活质量,还是精神需求,都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关注,那些为了下一代而活的想法少了许多,但是仍然很少人思考过自己的老年生活想如何度过,会遇到哪些困难。

去问过一些朋友,大家只会说一个大概,一些想象中的图景,老朋友一起住啊,家人一起住啊,退休后游山玩水啊,不带孙子啊,再问年龄大的一些人,一部分说跟孩子一起住,另一部分说,自己存点钱去养老院,但他们不知道养老院是什么状况,更具体的问题他们没有想过,也无法想象那时候的自己心境如何,需求如何,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

可能我是有点悲观的人,现在就开始想这些好像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点丧的问题,但我感觉先想结局,早一点去了解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在面对人生的一些大问题时,可能更不容易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吧。

[豆瓣《最好的告别》](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76861/)

---

Timelog 120min

写于2019年2月13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的日子,最好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