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课后笔记】用贫瘠的想象力给未来定性——对于智能音箱的思考

一、先来Bloomberg Businessweek 《商业周刊:消费电子--日常不寻常》的一些读书笔记:

》让苹果与众不同打造出伟大产品的唯一方法是研发自己的芯片,控制并拥有它。自行设计芯片可以让苹果对产品进行量身定制,使硬件与软件功能完美匹配,同时牢牢控制运行速度和电池消耗之间的平衡问题。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可以提前数年对诸如“连拍模式”这样的功能进行研发,而无需预先知会供应商——尤其是三星电子。

》亚马逊对Echo的设想主要是把这款音箱作为智能家居枢纽使用。借助Echo音箱,亚马逊找到了参与消费者与其他设备和服务互动的方式。科技行业一直在寻找继手机后的下一个大计算平台。2015年的时候外界对投资结合语音控制和人工智能的产品仍然很谨慎,尤其是考虑到其他公司也还没搞定这个领域。苹果、谷歌、微软都有自己的虚拟助理,但是他们都把虚拟助理作为提高智能手机使用效率的手段。亚马逊的下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始用全新方式捆绑各式服务。

》Echo和Alexa获得重大反响的重要原因是,它们是亚马逊创造出来的一类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此之前市场上从来不存在。亚马逊创造的不仅是设备,还有Alexa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他并不只是一款硬件,还包含软件平台、算法、内容等,是个系统工程。

》智能手机起来了,耳机、充电器等相关配件的需求也会增长,耳机的利润率约4~5成。耳机产品在音质、外观、价格的重合部分存在“机会三角区”。自创品牌、手机厂商、代工厂形成了中国本土耳机品牌崛起的三个重要力量。

》微笑曲线: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中间是制造;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制造利润低,研发和营销附加值高。产业应该向两端发汗,在左边加强延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中国的家电厂商彼此不兼容,音箱很难成为家居的中控中心。

》Echo的成功让很多公司发觉,音箱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的交互入口,科技公司可以通过音箱构建生态,承载其电商、服务、内容等优势。

》巨头们真正所争的是占领Home OS的高地,智能音箱只是载体。获得庞大的用户数据、掌握软件服务的入口,以及建设属于自己的核心生态,才是科技巨头真正看重的。

》智能家居决定未来十年科技行业的格局。“下一个战场,将发生在家里”,智能家居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目前传感器、无线、云计算、人工智能四项技术都处于一个爆发点。娱乐回归家庭是大趋势,音箱和电视将成为家庭的中心。

》目前智能音箱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平台兼容性,生态系统之间互不相通。

二、其实我最想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亚马逊选择了“音箱”这个设备来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在语音识别、语义识别技术还没完全成熟之前,只要在有触控屏、按钮或类似的能用手操控的输入设备的场景下,智能助手就是鸡肋。亚马逊一直希望用一款个人电子消费品切入更广泛的科技市场,而Bezos也一直希望更好地卖货。Amazon做kindle、TV、乃至fire phone的动机都很好理解,可为什么在2011年3g才刚刚兴起,Google和微软的语音助手都还只是小众产品的时候,就决定要把音箱作为“家居智能设备中枢”?回顾各种business insider的文章,试图复盘Echo成为先锋消费产品的缘由,总结下来就是Echo的研发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碰碰的问题不断,但是在关键方向上面没犯错。

1、始终围绕“语音交互”去设计产品。

没有触碰屏,没有遥控器,语音是唯一可以与设备交互的方式。强迫用户去习惯语音对话。前提是语音识别做得足够好,响应时间足够短,还得有原厂识音功能,确保在10米外或者隔着几个房间喊话Echo仍然听得见。

2、找对使用场景——家庭。

归纳起来就是封闭式、需要不间断移动、不方便操作手机、并且隔空喊话不尴尬。想象一下在洗脸的时候突然要接听电话,炒菜满手是油的时候要去开门,或者是周末早上懒洋洋不想起床的时候要去关闹钟,这类场景下没有比语音更方便的交互方式了吧。

3、开放接口。

Echo通过开放接口,让不同的合作伙伴参与进来,一起丰富Echo的技能,叫外卖,叫车,操控家庭电器……这也为Echo成为真正的家庭管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MBA课后笔记】用贫瘠的想象力给未来定性——对于智能音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