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30: IT人为什么那么有毅力

有一件事是绝大多数人擅长的:半途而废。学英语,减肥,存钱,看书。。。。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有毅力?又为什么我总是“坚持”不下去?.....“我”还有救吗?

1.贪多嚼不烂。都想一夜之间变成坚毅,果敢,智慧,乐观的人,给自己定下太多太高的要求,反而适得其反,挫败感强,更容易放弃。

2.说大话,喊口号,却疏于制定目标,分解任务,事后总结。

比如一个简单地“我要学好英语”。做好下面的英语学习计划:

1)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听写CNN新闻,目前3分钟长度为限,之后慢慢增加。将不会的单词和会的但是听错的单词记录下来,上班时看一遍,中午午休时看一遍,晚上回家看一遍,周末总结。同时听一遍上一周的,还不会的标重点。直到3分钟的新闻用10分钟可以听写完成,错词不到10个为止。然后使写作和口语。这样半年下来谁都能考过四级。

3.无法承受失败和推倒重来的痛苦。我们没有人希望自己比别人笨,更不希望自己看起来比别人笨,所以一旦失败,油漆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更倾向于撒手不干,而最理智的行动其实是“再试试,再试试,换个方法再试试”。。。这三个原因也说不清谁是主次,往往是纠缠在一起,共同造成了我们的失败。

一切行为都是由思考引发的。

IT30: IT人为什么那么有毅力_第1张图片

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我一向有个看法,若是某件事儿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事儿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完全比喻的说法,我们的底层反应来自于内闹与脊髓连接处,也就是说,哪儿还真的是大脑深处(你看,相对来看,“内心深处”是一个相当落后的概念)......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不信你就试试?再试试?反正你这辈子都放弃那么多回了,再多一次无所谓的。我很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于是,我磨练出了一个策略: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那我的做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在哪里 怎么获取 要用计划吗?愿意吗????

比如说,以我目前的情况,用写文章赚钱,我是很难有动力的,至少不会有较大的动力----这只是大实话。那怎么办?我得想出个办法,赋予它一个重大、甚至伟大的意义。于是,我决定,这个专栏赚到的所有税后收入,我都要捐出去,放到一个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奖学金里去.....接下来发生的变化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开始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创意层出不穷......

所以,你现在能明白了罢?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烘烘的努力,这叫什么?这是干脆停不下来啊!多有意思的事儿啊?谁敢拦着我我就跟谁急!

这种策略我用了一辈子。当年为了进新东方教书,要考TOEFL/GRE,要背两万多个单词。这一听就是苦差事。刚开始我也这样觉得,靠,这哪儿是人赶得事儿啊?!然后,我花了一个下午琢磨,有没有办法把背单词这事儿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呢?很快我就想到一个。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在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那....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块钱,这个爽啊!原来我计划刚开始先每天背五十个单词适应一段时间呢,想到这一层,马上决定,不行,第一天就要赚上5000元!这一转眼都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能想象在那样的时代里,一天赚上5000元人民币是什么心情啊?!到了第二个月,我觉得很不过瘾,于是开始每天赚1万人民币,试了试,觉得也不是太难么!----当然,后来真到了新东方开始教书,发现年薪百万是扯淡,税前都做不到,我连讲课带写书,好不容易折腾到税后年薪50万......在那里赚了七年的钱。算算每个单词竟然粗略相当于175块钱....也是醉了。

所以,你看,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一念一世界。这是很实在的道理,一点都不虚。

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其他人需要坚持、别人需要努力才行的事情,在你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的世界里,是“干脆停不下来的事儿”,是“谁不让我做我就跟谁急”的事儿,除了上面提到的“为它赋予很多意义”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与技巧。

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赋予了它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拿出一张纸去罗列,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相信我,这会“吓到”你的头脑(准确的说,是那把那种你所需要的恐惧深深埋入你的潜意识),然后它就会在很多的时候自动工作了,催促你赶紧弄,否则它就焦虑,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的那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中的一部分。

古人说,近朱则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能其实是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这些判断上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行为,你的感受,于是,很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很艰难”、“很痛苦”、“很难坚持”、“没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全都变成了“真好玩”、“停不下来”、“要是能多玩一会儿就更好了”的事情......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办一个“新生大学”的原因---仅仅相互见得到,相互知道对方的存在,对于学习者、追求进步者来说,都是巨大的价值......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这也是为什么学习必然是一种社交活动的根本原因。所以你也把“坚持”啊、“毅力”啊什么的,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剔除掉算了罢。

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别人行动的时候被触发,这些神经元会“镜像”被观察者的行为,就好像观察者自己在同样行为似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会看到别人打针自己会痛-----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模拟你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

镜像神经元在推测对方行动意图、理解对方行动目标的时候,总是被激烈地触发。反过来可能的猜测是,那些总是无法他人行动意图,无法理解他人行动目标的人,即,我们日常生活里经常说的“情商太差”的人,很可能就是已经向神经元数量太少(或比例太少)的结果。

镜像神经元显然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学习行为里的大部分就是模仿,普遍来看,模仿力强的人学习能力貌似也同样强。常说的夫妻相,其实是长年累月的在一起,大脑中的景象神经元不断被激发,最终的结果是表情很像.....表情很像的人,脸部肌肉纹理会渐渐趋同,表现为“夫妻相”。所以,我猜,大多数的幸福夫妻常常是“相互学习”的一堆。而且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景象神经元的数量和比例都在提高。镜像神经元的数量和比例很可能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提高的.....大脑是可朔的。那么这个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镜像神经元,也很可能像大脑皮层可能被增大表面积,灰质可能被增厚一样,数量和比例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有所提高。我们真是活在一个神奇的时代,很多迷惑被解开的时候,我们依然健康、年轻,于是生活多了很多很多的希望。

思考与行动???

1.你有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做起来兴趣盎然毫不费力,别人却常常慨叹自己学不会、坚持不下来呢?

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

2.你最近在“坚持”做什么事情?马上开始试试,用文章说到的这些手段,把那件事变成“干脆停不下来”的事儿----试试罢,很有意思的!

最近在“坚持”学习笑来老师专栏:先通读,后一边读一边打字记录要点和心得,一点点引入的自己思考能力。在学习之前会花点时间去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3.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尽量远离那些“负能量深重”的人了嘛?他们对你的实际影响可能比你能感受到的、能想象出来的大,且大出很多很多倍----因为那影响是“骨子里”的,深入你的潜意识的.....于是,很多的时候,你甚至会在被影响之后都不知道已经被深深的影响了,你说可怕不可怕?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愿不愿意写出来给这里的朋友看看?

有这样的经历,都是停止成长的朋友。

IT30: IT人为什么那么有毅力_第2张图片

问答01【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我们的脑子里其实有很多压根不应该存在的概念。

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办法彻底改掉一些“毛病”,可能并不是因为自身问题,而是压根就没想过,自己其实一直在做表面功夫??

一个脑子里有“快速阅读”概念的人,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读书没有收获,不是因为读得太慢,而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这样一个个没必要存在、甚至干脆错误的概念,使得我们的生活困难重重。所以根治的方法就是从根本上剔除掉这些概念。

打开“半途而废”这个锁头的钥匙,不是“毅力”,而是“骨子里认同的意义”。给这件事赋予一个重要的意义。也许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不过估计那肯定不是“毅力”“坚持”之类的钥匙。

很少有人可以完全不受身边负能量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之间让你适应了它。这一方面是好事,毕竟有利于生存。但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你不自觉就接受了负面环境的影响。还好你并不需要一天24小时和他们在一起,你起码有机会决定与谁共处较多的时间。比如你可以去参加一些学校的社团,或者干脆泡在图书馆看看书,这些都是避免沉浸在负能量里的好方法。

对于我每天跑步这件事,别人都认为我毅力真好,其实我那根本就是停不下来,每一次跑步后的那种快感激励我,不跑步时难受的感觉也激励着我。每个人运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产生快感。因为运动会分泌多巴胺,它能使人感到愉悦和兴奋。只不过每个人的敏感度不同,体会到快感的强度和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没有体会过这种快感的人眼中,那些坚持跑步的人确实很了不起。但是对于体会过的人则是“干脆停不下来”。如何有效的“撑到”快感来临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部分了。比如你希望自己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那就要以身作则去示范给他看,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或者想想自己因为不生病而节省下来的医药费,那每天跑步就像是赚钱吧。

不论是何种意义,总要找一个让自己“想想就兴奋”的动力。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运动是件苦差事,等到体会到运动的块后,那就更是不能停下来了。

延迟快感,分大快感为众多小快感,以维持持续的快感

考验是检验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不妨趁这个机会给学习赋予一些更重大的意义。比如,“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让自己重新活一遍”。

我也激励过自己,但总是急于求成,倒是自己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就觉得努力的方向不对,然后就放弃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呢??

你不妨参考一下我背单词时候的方法。

如果我当初只是盯着背完这两万个单词,估计也像你一样早早就放弃了。为了能够让自己背下来,我给它赋予了一个重大的意义:一个单词50块。这个看起来“很俗”的意义,确实让人有动力,毕竟你背下来100个单词就是5000块钱啊。

你也可以试试把未来做成某件事情给你带来的回报“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每向前进一步,都让自己“切实”的体会到成长的快感。即便这种快感是你设计出来的,它也比你苦哈哈的想着要坚持强很多????

一年读50本书 提升自己IT咨询顾问能力的书籍(提高心智能力,项目管理,供应链,英语,罗辑思维,财务会计),一年要挣50万,每周一本书+读书笔记,每本书消化吸收思考并用于提升实际工作,就等于=10000元,1年50本就是 50万元

思考框架和架构体系

批判性思维

做一个为了别人的未来而努力的人

其实做项目和提升自己是一样的,我们“坚持不下去”,旺旺是没有任务细分,我们“拖到明天”是因为没有给自己奖励和提示风险。其实大脑很容易被量化的目标激励,我们给任务赋予的重大意义也应该能够具体量化,否则仍然可能难以完成目标。

“人的适应能力远比想象中要强很多”,最近对这句话有了更多的理解,这些理解是由我坐享的经历来的。

粗略算算坚持坐享2个多月,现在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比期初好很多,单配退来配合坐享,每天都会在盘腿时“可以训练”盘腿---用手指稍压盘着的腿,起初感觉似乎很难受,我就会想单盘腿的好处那么多还可以跟坐享一起做多好啊,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腿上,在,再感受一下,也没有多难受啊。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就像自己手中的铁块,我们心目中一定会对自己做成这件事情后的样子有个预期,坚持毅力意志力就是在常温在打铁塑形,很痛苦的。。。更可怕的是,有的人还想速成,就是一蹴而就把铁块打成一个形状,其结果必然是坚硬无比的铁块也受不了,,,据说在极冷的环境里,一个铁块掉在地上会像玻璃一样碎掉.....笑来老师说的赋予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是打铁炉子里的火,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用“意义”的炉火来加热自己(直至在大脑中形成意义的沟回,大脑是可朔的,将意义变成下意识就能想到的东西),用“刻意训练”这把铁锤不断敲打自己,调用元认知能力这把铁锤敲打铁锤让它下次以工作得更好,每个阶段仔细看看自己的样子,通过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打铁方式,时时提醒自己要保持耐心,笃信自己的坚持和时间的复利会换来自己想要的样子,整个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神兵利器。r

罗胖本周二(10月1 8日))得到直播周会笔记:

1.火烧圆明园错误说成是八国联军?应该是英法联军火烧的圆明园。这个很不应该的错误,公司有完整的流程大概有4个运营1个外勤作者,每个设的关卡还是犯错但还是犯错了。我每早跑步40分钟,在听这些节目。不是制度提高而是素质提高,做知识服务没有任何一个制度和管理能全部管住和会把错误弄好的,所以要招好人。

罗胖感悟:每个自求多福,自己成长要靠自己,外面的人帮不了你。

2.昨天与吴军老师吃了早餐。讲了个小事,不怎么搞科研,但是对当下行当不能不去了解,吴老师善长搜索和算法领域;美国有个搞人工智能和搜索最厉害的实验室,教授们学术交流和往返机票费用5年大约需要12万美金,吴老师说出这5年12万美金花的非常重要,能掌握影响这个实验室影响力的方向。因为赞助这笔钱是有要求的:1.如果哪天想和实验室教授聊聊天,2.他们的研讨会需要我去参加。

罗胖感悟: 利用别人不会算账,非常少的钱撬动外来与不久的将来与别人进行的协作

3.每天晚上在优酷有个直播。玩拍卖10个门票2034年跨年演讲门票和20年连续赞助合作的公司。

罗胖感悟:2034年跨年演讲是最后一次,看这个能持续20年的赞助广告的公司是否能一直持续。当一个人知道意识到要持续把一件事情做20年,那他就很不一样了。

问答2: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10月19日

如果你想一直留言,你需要给它赋予一个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今天的问答或许可以给你一个建议。

怎样找到身边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你希望获得某项技能,那就应该尽可能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群。如果你想健身,那就应该去健身房找“同道中人”。如果你想读数,那就去图书馆找。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怎么找,而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他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他们喜欢去什么样的地方?他们通常在什么样的社交平台上出现?哪怕不能和他们一对一的聊天,平时多关注一下他们的动态也会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只要开始写,就已经是个作家”。我希望根本停不下来,可我想不到如何给它赋予重大意义,该怎么办?

想当个作家本身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是貌似这个意义对你来说还不够“重大”。虽然当个作家、拿到丰厚的稿费都可以是做事的动力。但是如果这还不是你内心真正认可的东西,恐怕也没有办法让你持续做下去。这个时候,不妨试着去别的地方“找钥匙”,而不要把目光都盯在“作家”、“稿费”上去。如果说运动带来的快感来自于“多巴胺”,那么写作给你带来的快感则是“清晰的思考”。想必每个人都体会过“想明白”的快感,那种感觉就像模糊的视线突然变得清晰一样。发现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尽管那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不妨碍你感受到这份快乐。写作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想明白”的过程。不要想着成为一个作家,只想着让写作帮你看清楚、想明白或许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为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毅力。最近这段时间我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费劲了脑筋。初中了,学习一直毫无毅力,交给他各种学习方法,最多坚持2天,真是快被气炸了?

如何让孩子体会到“重大的意义”?

只有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一点,他才有可能不用家长督促,而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自己持续做好一件事,并且让孩子看到这件事的成果。这应该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的最大意义:我的父母通过行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大过父母的亲身示范。我的父母做到了,我作为他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而且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变得更优秀。这些想法如果被植入了孩子的大脑,想必父母也不会太过操心了。

起初写留言总是不能被选上,而且看看别人的留言质量,自己就惭愧,于是不写了。但是换个角度想,多写一条都算是给自己赚钱呢!

估计有不少读者留言的目的是为了“被选上”,或者“拿奖品”。目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抱着这种心态是无法长期留言的。如果希望长期留言,我们能给它赋予一个什么“重大的意义”呢?我觉得不妨这么想一下:

每天留言200字,一周就是 1400字,一篇说理性文章基本就是这么长。如果你每周总结一下自己的留言内容,就相当于每周写了一篇文章。一年下来,就是52篇,你相当于给自己写了一本书,并且这里记录的都是自己的成长。花了199元,不光更新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还顺带着给自己写了一本书。这个动力绝对比精选留言和周末奖品要大得多吧!

大脑是可朔的,喜欢和厌恶同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不喜欢但又意义的事情变成喜欢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功能:遗忘痛苦。你不妨回想一下昨天他痛苦的事,上周痛苦的事,去年痛苦的事。你会发现越来越困难。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功能,恐怕就会被各种过去的痛苦纠缠,最后无法集中注意力到每天的工作上去了。了解了这个功能之后,你知道为什么那些苦哈哈的坚持不管用了吧?

比如当你“辛苦”地背单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电脑发送指令:这么痛苦的事情可一定要忘记啊!于是越痛苦,忘得越多,越背不下来,进而越痛苦。所以想要不放弃,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就要给他真心的赋予内心深处觉的重大意义。

IT30: IT人为什么那么有毅力_第3张图片

读书笔记:

1.找到身边志同道合的人的方法:关键的问题不是怎么找,而是要事先想清楚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和需要获得哪些具体的技能。比如我做的是IT咨询,关注的是信息化和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们对某个产品或者某块具体理论善长,那就看看他们发布的文章,同时也在社交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社群,线下活动)搜索他们过往发布的观点,然后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找出和自己理解的差异去求知求真。一点感悟是发现当面聊聊天比在网上QQ聊更容易触发两个人大脑思考深处的东西,很有可能那个东西就是你的一直想寻找的火花,会让你瞬间清晰看得更清楚,

2.孩子毅力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持续做好一件事,并且让孩子看到这件事情的成果。这种当面激励比在网上书上穷尽的找各种野路子专家说更靠谱。

3.关于“半途而废”之前的多打打预防针(事前想好做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的问题:想要不放弃,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这事好麻烦,需要好多毅力和时间”这种负面情绪的暗示,充分调动元认知能力,就要做事情之前,给自己真心的赋予内心深处真的觉得很有意义,特别是个人成长,提高方面。

一点感悟:以前求知求真一直在“老喜欢老擅长找书而不知道先看完了才是知道有没有学到和有意的怪圈”。现在听了笑来老师讲了这许多,感悟就是笔记写作也是一种随时整理思路的好工具。感谢笑来老师的提点。可以一边做读书笔记一边看书,当一本书看完后,就再回顾一次。现在给你订了个小目标:

一年读50本书 提升自己IT咨询顾问能力的书籍(提高心智能力,笑来老师项目管理,供应链,英语,罗辑思维,财务会计),一年要多挣50万,每周一本书+读书笔记,每本书消化吸收思考并用于提升实际工作,就等于=10000元,1年50本就是 50万元 。这样既能构造自己的思考框架和架构体系和批判性思维,还能带来不一样的人手体验,越挖掘越有乐趣。

问答03  |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其实所有喜欢读书的人估计都不是“坚持”下来的。比如,“得到”王烁老师在《王烁大学问》中说过:大体而言,有些书读的本身就是享受,我最担心的就是读完....

读书的过程就是享受,享受那些作者帮我们解决问题、看清世界。只有抱有这种心态,可能你才有机会“坚持”下去。

如果你有自己钦佩或者喜欢的作者,并且希望成为他们的样子,那读他们的文章就是受他们影响的最好方法。想想看,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听你喜欢的作者说两句,这件事情是不是想想都开心?

推荐这件事情需要非常小心。

别觉得读了本书,就多了不起。后来我也就不太向人推荐书了。这件事情过去之后,等我写书写博客,有了一些读者,居然有人主动问我索要书单。

不论是读到了好书,还是看到了好东西,随手推荐给朋友固然是种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让对方看到你的变化,主动想你咨询意见,这个时候你推荐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

一点感悟:关于推荐,订阅专栏发过朋友圈发过QQ群都很少有人关注或者打开来看,后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微信群里发送每天不光看而且还充分交流各自看法。

小白:以前不喜欢学习,觉得那些喜欢学习人都是在装。但是现在我学习的时候,也变得根本停不下来。

任何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在你看来只是不停享受的过程,在别人看啦可能是在装,甚至是在痛苦不堪的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总在提醒各位读者:看完后一定要去践行。因为你不做,就永远也没有办法感受到更新概念前后的差别。这就像你学会了一个技能之后,你的世界就不同了。不论是游泳、变成、英语,还是其他任何技能,学会的人回头去看过去的自己,都会有“重生”的感觉。

这周的话题感觉和之前学过的“刻意练习”有矛盾,既然“赋予了重大意义”,“根本停不下来”,又为何需要刻意练习呢?

其实并不矛盾。一想到刻意练习,大部分人应该都会邹眉头。因为印象中这些练习都是痛苦的,枯燥的,没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谈到“刻意练习”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兴趣。

有兴趣的时候,你更容易进入全神贯注。这时的刻意练习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感知自己进步的过程,与此同时,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彻底的放松。

那么当一件事并不是你的兴趣,但是你又需要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呢?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它“赋予一个重大意义”。让它帮助你进入到那个“全神贯注”的状态,进而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篇文章在笑来老师Live的时候就听过,我还一字不差的记录了下来,但是今天看来,仍然有不一样的想法。

好文章值得一字不差的反复看。

读好书,看好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享受。就像那些经典歌曲和经典电影一样,每一次重听和重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信你可以回头看看我们之前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时间间隔比较长的,一定会有这种体会:

但是我怎么就没发现这一点呢?

那是因为文章还是那篇文章,但是你的理解能力和关注点已经不同,所以能够从文章中收获的东西也不同了。

所以不光要跟上我们每周的更新速度,有时间的时候也可以回顾一下过去的文章和回答,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很遗憾,对行动赋予的意义,总是战胜不了大脑对行动时痛苦的排斥,如何赋予行动足够的意义呢?

什么样的意义足够重大?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每个人来说总是不同的,因为让每个人真正感到兴奋的事情是不同的。

比如同样要背单词,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每个单词挣50块钱可能是让我兴奋的,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未必是。所以重要的是找到那个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让它成为你行动的意义。那些别人想起来兴奋,但是对你毫无吸引力的东西是无法帮到你的。

笔记:

1.读书的过程是享受作者带着我们解决问题,看清世界,找到这个享受乐趣就容易“坚持”下去。

2.最好的推荐是让对方看到你通过“坚持”和“有兴趣(享受学习过程)学习”带来的成长的变化,就会主动向咨询你的意见。有兴趣时很易全神贯注,感知的是自己进步过程,而不再是一种痛苦或者苦苦坚持的负面感受。

3.读完一定要去践行,去不断你巡查更新概念前后的的差别。

我们重新认识了“坚持”  10月21日 读书笔记

对现在的我来说,毅力和坚持,都是并不存在的概念;

为什么你总在谈“坚持”、“毅力”,却从来没有持续做好一件事?

利用上周学过的“钥匙在别处”的思考方式,我们就会知道,问题可能不是你没有毅力,而是这个词压根就不应该出现在你的操作系统里。

如果你的系统里有“时间管理”的概念,纳闷你只会想着如何管理时间,而忽略了如何管理自己;如果你的系统里有“快速阅读”的概念,那么你只会觉得读得太慢,而忽略了认真思考。同样,一个人脑子里满是“坚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远在纠结如何摆脱痛苦,而不会想着转变个角度,这件事或许就会成为快乐的事。这些都是我们从底层给自己挖的坑,光做一些表面功夫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努力,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坚持这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样。我一向有一个看法,若是某件事儿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件事儿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完全比喻的说法,我们的底层反应来自于内闹和脊髓连接处,也就是说,哪儿还真的是大脑深处(你看,相对来看,“内心深处”是一个相当落后的概念).....

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做成的。我们的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除了时间之外,痛苦的程度也会决定我们的遗忘功能。越痛苦的事情,我们通常遗忘得越快,这也是大脑为了保护我们所进化出的东西。

不论是学习一个知识,还是打磨一个技能,本质上都是要在你大脑里留下“痕迹”。但是你从开始的时候就给它赋予了太多的痛苦和坚信,那你的大脑自然会想方设法帮你抹掉这部分记忆。所以想要不放弃,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我很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我磨炼出一个策略: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一点感悟:所以我决定,学习这些专栏光学会和吸收还不够,我要通过这个打开思路和学会正确思考方法,自己进入50万元的学习序列,学到一个概念就是25元钱,用到一个概念就是50元钱,一天学到10个概念,就是10*50=500,一周7*10*50个=3500,4周1个月就是4*7*10*50=14000元 一年就是12*7*10*50=168000

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烘烘的努力,这叫什么?这是干脆停不下来啊!多有意思的事儿啊

!没有体会过这种快感的人,总是没办法想象为何对方可以“坚持下去”。学会、学好一门技能带来的则是重生的快感。你的世界多出了一个维度,你看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景象,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又多活了一遍。这种快感一旦体会过一次,没有人会停下来,别人想拦都拦不住。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你知道。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给它赋予的意义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能够赋予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并且把它均摊到每天的任务上。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不停的去做这件事。----  我的分摊呢????。

当你决定写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赋予了它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拿出一张纸去罗列,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没有机会?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样的?他么你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的写下来----相信我,这回“吓到”你的大脑(准确的说,是把那种所需要的恐惧深深买入你的潜意识),然后它就会在很多的时候自动工作了,催促你赶紧弄,否则它就焦虑,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就那留言这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为例,很多人都说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洗完更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其实留言就是最好的起点。它的长度适中,而且我已经提供了写作的框架(思考问题),你还有很多参考材料(别人的留言)。

你想过自己如果坚持留言会收获什么吗?你或许能被选入精选留言,也有可能拿到奖品,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每天你留言200字,一周整理一次就能形成一篇1000+的阅读笔记,一年就是52篇。这几乎相当于你给自己写了一本书,并且记录的都是自己的成长过程。与此同时,你的操作系统也升级了,而且你能用文字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不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单单这几点的进步都足以让你过上另一种生活了。

另外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某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交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中的一部分。你可能并不知道,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胖子,很有可能发生的是,你会慢慢被“传染”成一个胖子。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现实。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所以当你与拥有某项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很自然的,很实用的,没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这些判断上的变化会极大的影响你的行为,你的感受,于是,很多在林外一个世界里“很艰难”、“很痛苦”、“很难坚持”、“没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全部变成了"真好玩”、“停不下来”、“钥匙能多玩一会儿就更好了”的事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办一个“新生大学”的原因----仅仅相互见得到,相互知道对方的存在,对于学习者、追求进步者来说,都是巨大的价值......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笔记:

1.转变个角度,做的事或许会成为快乐的事情。

2.首先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在开始之前,都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它重大意义。

3.重要的不是把关注点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并且把它均摊到每台你的任务,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不停的去做这件事。

4.拿出一张纸去罗列,我的分摊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IT30: IT人为什么那么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