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心学概论》第四章 雪漠心学方法论10

《雪漠心学概论》第四章 雪漠心学方法论10_第1张图片

第一,对善知识有信心。前提是必须首先找到一位善知识,将他作为自己的精神标杆和心灵导师。佛陀正是这样的一位导师,虽然他已经不住世,学习他留下的经典,也是遵从其教导。当然,如果能在现实生活中,有和佛陀具有同样心灵境界和真心智慧的人,便可以其为师。对于具有真心智慧和觉悟的导师,有多种称谓,如善知识、上师等等。善知识,本意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音译作迦罗蜜。被翻译为“善知识”,带有亦师亦友的味道。因在古文中,人们将友人称为“知识”,如《墨子·号令》言:“其有知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中。”因此,在佛经中善知识便被视为善友、道友或者良师。善知识有三种:一是护持修行者,使其能安稳修行之人;二是与修行者行动与共,相互策励之人;三是能教授修行者之人。

与“善知识”相较,“上师”一词在字面意义上指向性更明确,即导师。藏传佛教中常用此称呼,梵文为“古鲁”(Guru),意为消除无明与黑暗,获得光明之人。“古鲁”是一个充满了敬意的词,因其代表着最高的智慧。因此,上师与一般所言之师具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所指之师属于韩愈所言“传道授业解惑”者中的一部分,教授知识与技能,解答疑惑,广义之师即是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师,只要能够从其身上学到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即是师,人人皆可互为师。但上师的界定极其严格,只有心灵之师,带领人们走向生命觉悟和自由之师,才可称为上师。作为最高智慧的代名词,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非常之高。《瑜伽师地论》言:“善知识具十功德。一调伏。二寂静。三惑除。四德增。五有勇。六经富。七觉真。八善说。九悲深。十离退。”意为:一是能降伏六根生起的欲念;二是能止息妄念,安住于湛然明空当中;三是能以智慧光明观照自心,断除所有烦恼疑惑;四是守戒严,具足定力与智慧;五是做利众事业时不感厌疲:六是不但具足智慧,也具足广博的知识;七是见到了空性,认知了真心;八是能善巧说法,令众生觉悟;九是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慈悲心;十是所有时刻都保持恭敬谦卑,不生骄慢之心。

“善知识”或“上师”,是称谓名相,其本身内涵重点在于具有德行和智慧。即使称谓表面看似宗教味道浓厚,但其内涵并不受宗教所限。在其他文化中,同样有德有智之人,或者有其他名相,甚至没有名相,但都具有指引人人道修道之资格。善知识、上师、圣人、先知、耶稣等等,都是智慧与光明的代号,其共同点是无我无私,他们如同智慧的河流,如同光明的火焰,流向众人,照亮众人。因此,如果能够寻找到这样的人,对他抱以纯然的信心与敬意,即是对智慧与光明抱以信心与敬意。

《华严经》中载有“敬师九心”:一、视师如父母之孝子心;二、诚心不变之金刚心;三负载重任之大地心;四、风雨不动摇之山岳心;五、忠诚服务之仆人心;六、谦虚恭敬之下人心;七、承受上师负担之车乘心;八、能忍辱而不背叛之义犬心;九、为上师风里来、浪里去从不厌烦之航船心。敬人即是敬己,在对师者的敬意中,修行者便同时锤炼了自己的人格。《释名·释言语》曰:“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敬是心的自我觉察和端正规范,真正的敬意并非仅仅是表面恭敬之形式,而是来自于自心的恭谨端正。《二程集》言:“识道以智为先,入道以敬为本。”朱熹言:“敬是个莹彻底物事……提撕便敬;昏倦便是肆,肆便不敬。”如朱熹所说,心一旦昏倦便放肆,便是不敬,从对上师的态度,便可以省察自心修行如何。可知,“敬师九心”的要求,并非师者需要弟子如何恭敬,而在于以此锻造修行者自心。设想人若具足了孝子心、金刚心、大地心、山岳心等九种心,人格如何不得提升,智慧如何不得开启?

修行者与上师之间的关系,并非凡俗意义之师生关系。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世俗意义上的利益交换,或者其他夹杂小我欲求的私人关系。它只是心灵之间达成的一个纯净誓约。大手印文化中有一首念诵偈文,用以保持修行者信心,名“四信偈”:“生生世世,护持上师;尽我身命,庄严上师;无计无执,净信上师;行住坐卧,祈请上师。”这首偈子便可视为弟子与上师之间建立的誓言,如同双方生死结交的盟誓,是心灵的誓约。但不要将其看作类似于入会入教宣誓般的口号或规条,它只是一颗纯净真心,无求,无私,拒绝所有计较、算计、机心,它质朴、清净、干净、清凉,是无我的另一种体现。同时需要记住,誓约的对象并非某个人,甚至不是上师本身,而是最终所要实现之觉悟和自由。因为上师并非修行的目标,上师是指引道路的明灯,是一条渡河之船,其作为最高智慧、德行与光明的化身,是修行者最最珍贵的资粮。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爱不落下》“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着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

你可能感兴趣的:(《雪漠心学概论》第四章 雪漠心学方法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