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

(点击右上角“+关注”,长期分享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预算的专业知识!)

导读

能做大的企业占绝对的少数,大多数的企业都会死在小规模的阶段,或者永远长不大。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1张图片

第一种:格局太小

1999年2月,牛根生对孙先红说:我给你100万的宣传费,对谁也不要说。

先红问:为什么不能说?

牛说:现在总共筹到300万,拿出100万做广告,我怕大家知道后接受不了。

我就要一个效果:一夜之间,让呼市人都知道。

于是1999年4月1日早上,一觉醒来,人们突然发现道路两旁冒出了一溜溜的红色路牌广告,上面高书金色大字:

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但在现实中,许多老板肩上扛着品牌大旗心里打着小算盘,乐于小打小闹,希望以小的投入来获得大的回报,从没想过以大的投入来换取更大的回报。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格局。

格局小的老板,想的永远是自己,希望从一颗鸡蛋中吃出黄金;

而格局大的老板,则能着眼于未来,在大环境中定义自己的事业。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2张图片

第二种:心态小

俗话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许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就在于只谋子不谋势。

谋势就是定战略,有了战略,路再长,总有一天会走到;

没有战略,走得越猛,死得越早。

置战略需求于不顾,希望用1分钱换来100元的效果的主,很难走出穷的境界,因为占便宜本身就代表没有境界。

死抠一城一池,是活三年的企业,因为它不抬头看天。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是活三月的企业,因为它不低头看地。

不看天,山雨欲来浑然不觉,要被洪水淹死;

不看地,夜半悬崖大步流星,要被群山淹没。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3张图片

第三种:目光短浅

立竿见影、刀下见菜,是大多数老板的想法,当然这也没有错,因为解决目前的生存问题是第一位的。

但是,生存问题属于战术问题,而发展问题属于战略问题,解决生存问题必须刀下见菜,但要搞定发展问题则需要细水长流最后水到渠成。

现实中,很多老板都有短视心态,以为整一个亮点马上就能换回巨大的效益,于是一个活动搞下去或一期广告投下去看到没什么效果就马上停止。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正确,因为品牌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既要有独特的个性,又需要系统的提炼及提升;

对于客户而言,品牌又是一种认知识别和体验识别,他们需要你能记住你的特别理由,因此也就需要你在诉求点上要坚持深入。

第四种:缺一定的社会资源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资源第一位,机遇第二位,能力第三位,学历第四位。

不少老板比别人做得成功,就在于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为他创造了部分条件。

而很多老板之所以做不大,原因就在于他缺少足够的社会资源,单打独斗当然也就孤掌难鸣。

说到社会资源,很多人都会想到领导支持这个词语,其实这并不全面。

向领导、职能部门传递企业的正面信息,获得政策范围内的支持,这只属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方面。

除了官方资源以外,能帮你快速解决一定融资困难的亲友资源,能为你迅速带来人才的人力推介资源,能为你出谋划策充当参谋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都会对你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都是企业的外脑。

想想看,那些做得成功的大企业,又有多少企业没有外脑、没有顾问呢?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4张图片

第五种:缺得力干将

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一批能征善战的下属为你冲锋陷阵,老板再厉害,也难以成事。

许多企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优秀的人招不来,有出息的人留不住,剩下的看谁谁不顺眼,为什么会这样呢?

员工愿不愿加盟公司、能加盟多久,与薪酬福利、团队氛围、学习提升、办事机制,成就感,归属感、生活现状等各种因素紧密相连。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薪酬福利都差不多,关键问题是:

老板只看重行政管理与业绩,只关注你今天卖了多少、有没有迟到早退,

至于思想管理、技能管理、状态管理与团队氛围管理,老板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最后员工技能得不到提升,思想得不到引导,越干越没劲,只好走人了事。

管理的表面化,最终导致员工素质同质化,做不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六种:用金扁担挑粪

从前有个小伙子,祖辈都是菜农。

小伙子每天挑粪去菜地浇菜,从小习惯了这年复一年的活。

一天,他去菜地的路上在一棵大树下歇脚,坐在挑粪扁担上,远眺村里大财主的那幢豪华楼房,心里突然有个梦想﹕

有一天我要是像他那么有钱,我一定要打一副用金子做成的扁担挑粪。

用金扁担挑粪虽然有了财富有了金子,但是挑粪的思维还是没有改变,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那种操作手法。

所以,很多企业看到别人有了驰名商标就马上去申请一个驰名商标,看到别人开了一个自助火锅生意不错,于是就立马也开一个。

有了这些金蛋蛋以后,马上把它做成一根金扁担挑着以前的大便继续前进。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5张图片

第七种:需要预约

中国的小老板令人感动和尊敬,在我看来,哪怕是开小饭馆的小老板,也功德无量,令人尊敬。

因为他们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贡献了更多的税收,开发了更多的技术。

他们多数才华横溢、精明能干、出身草根、白手起家,其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勇气让人佩服。

他们在资金与技术贫瘠的土壤中扎根,在不利政策环境中破土,在外资、合资品牌丛林中成长,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让人感慨与惊叹。

他们热情而富有理想,为了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很多人起得比鸡还要早,睡得比狗还要晚。企业最大的瓶颈是资金!

然而,在你没有实力之前要想获得金融支持,干过企业的人都深有体会,最缺德的机构莫过于银行,他们向来都是雨天收伞!

在尊敬与感动之余,又难免有点儿心酸与不安。

因为很多小老板都患上了这样的毛病:事业不大架子大、老板不大脾气大,自以为是,傲气十足,结果很多的机会就在这种需要预约的情况下丧失了。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6张图片

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

1、符合公司规模

很多企业为了管理跟得上发展,急于求成,去照搬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

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制度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引起了员工的反感,认为老板是在“瞎折腾”。老板费心费力不说,还得不到任何好处。

企业规模不一样,制度执行的环境就不一样。所以,老板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公司的规模,中小企业的制度精简好于复杂。

2、以人为本

制度的落脚点是人,是要靠员工去执行的。所以前提是,员工一定要认可这个制度,如果老板将制度强压给员工,一定会激发员工的反抗情绪,增加企业人才流失率。

现代企业的制度建立需要合乎人的实际,关注人的态度,体现人的意志,表达人的愿望。既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又要建立严格有序的纪律,做到宽严适度、刚柔相济,要求而不苛求,宽容而不纵容。

3、制度要有执行力

任何无法执行的制度就如同一张废纸。

制度的执行有三个前提:

制度能够获得员工的认同

制度要有公信力。有些老板为了不得罪员工,会让管理者或是HR去制定一套制度,那这样的制度首先就没有老板强力的支持,员工还会听吗?

制度要落实到具体的执行人。

一套制度制定下去谁负责监督实施,这个老板是要明确规定的,并且要给与他足够的权限去监督落实。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7张图片

怎样建立好的制度?

老板建立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在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减轻老板的工作量

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提高人效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利润

员工在什么情况下会自愿自发的去执行一项制度?

这项制度能够给我带来直接的收益和好处

这项制度对我的能力和自我发展有帮助

无疑,既能让老板达到目的,又能让员工主动执行的,只有与两者都密切相关的薪酬制度了!

什么样的薪酬制度既能给员工加薪,又能给企业带去利润?

一、加薪不加成本的KSF模式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8张图片

中小企业的薪酬绩效从哪里突破?

1、打破三个传统模式:

️固定薪酬,转变为宽带弹性薪酬;

️底薪+提成,转变为平衡经营模式;️

年薪制,要强化短期激励,转变为KSF+合伙人。

2、量化价值结果,实现效果付费。

3、遵循趋势,破除简单固化,完善多元化激励设计!

模式精华: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实现:

让企业与员工利益驱同,思维达成高度统一,引导改变观念与行为方式。

将目标计划管理与KSF相结合、让员工为自己而做、并通过目标、计划、检视、总结等管理步骤,实现员工如何为自己做到。

让管理者转变成为一个经营者,帮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利润管理机制,让企业快速实现利润增长。

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_第9张图片

激励性薪酬设计的具体操作:

1、将岗位原工资分解到核心K指标上(K指标提取原则详见下文);

2、每个K指标从数据分析找到平衡点(详见下文);

3、每个指标超过平衡点即有奖励,低于平衡点即有压力;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5、从此,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也越高;

6、从此,员工和企业利益是趋同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致的。

PPV量化薪酬

该模式主要针对二线基层岗位,以工作量为导向,多劳多得;

二线操作层员工如何实现多劳多得二线操作层员工的薪酬机制,一直是大多数企业的难题。比如财务人员、行政人员、HR部门等等。他们的工作琐碎、规律性不强、目标少、量化程度低、经常变动职责、临时事务多在激励上,常常是奖少扣多;在管理上,很难量化和检视。

一线员工可用目标激励、计件计薪,实现多劳多得、多创造多回报。二线操作层员工可以做到吗?

如果将二线操作层员工的工作以“个人产值化+价值化”的模式进行设计,相信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什么是产值化管理实产值:直接创造企业收入的产值。如销售额、产量等。

虚产值:不能直接对应企业收入的工作量。如行政服务、财务服务等。

公共产值:可以开放给其他岗位的产值。

岗位产值:仅限指定岗位完成的产值。

可明确定价产值:易测量且有明显测量意义的产值。

打包产值:不易测量或无明显测量意义的产值。

那我们如何做做PPV实操呢?

第一步:

先做岗位价值分析,将不同的岗位,其对应的工作内容罗列出来,再为其配上对应的产值价格。(每完成一次这项工作,就可以得到对应的钱)

经过一轮的岗位价值分析,你会发现可能有些岗位其实真的没啥可干的,他完全可以承担跟更多的责任,让其薪酬和价值相匹配。而有些工作没太大价值的,完全没必要因人设岗。

第二步:

制定好对应的工作标准,每一份有产值的工作,都必须要有要求、有标准,要达到制定好标准,才能拿到对应的产值工资。比如说,公司财务,她的部分工作室完成每月财务报表,这项工作价值1500元,她必须做完才能拿到。

这样做,你会发现,每个员工不仅仅要对过程负责,还要对结果负责。对企业来说,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仅仅需要去做这个事,你还要做出结果,才可以拿到产值。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10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云:中小公司有这7种毛病,注定做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