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磨”一课(二)

11月9号,去教研室抽签 特别凑巧,从参加比赛以来就是一路二到底,初赛是第二节课,复赛是第二节课,决赛又抽到了第二节课。结束后的周末,只简单的看了看文章。

11月12号,开始着手准备,从网上搜视频来看,却发现这是一篇新编的课文,完全没有,只有一些教案,然而还是适合四年级的。遇到瓶颈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写。停下来看了看电视,突然来了灵感,准备把刺猬偷枣的故事装进一个侦探办案的架子里面去。

11月14号,借用滕老师的班试讲了一下。然后……小花师父说,这原本是一篇提现作者喜爱这只小刺猬的故事,如果把它当作“凶手”,是否欠妥。接着问了三年级的余老师,余老师也认为,原本是爱,当作凶手,感觉情感不对。所以!要动大手术!全改!并且余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思考。余老师说,她上次也听了我讲课,给自己设定了船长的身份,这一次又是这样,感觉把自己困在一个套子里面了,面对不同的孩子,采用的办法应该是不一样的。

小花师父问我有想法了吗?实话实话,没有。接着师父没有让我走,让我自己再去想想,而是一步一步的引导我,告诉我可以用哪些办法,可以怎么样去讲,有哪些东西可以讲。一条讲课的思路就被小花师父引导出来了。

师父说,我得把这篇课文烂熟一心,在读的时候去感受,我感受到了什么,然后这些东西就是可以去传递给孩子们的。于是开始每天早上起来读一遍,每天晚上睡之前读一遍。

11月15号,开始摒弃原先的所有,开始重新准备。沉下心来,开始按照原先构思的思路写教案。教案写完后,再依照教案开始重新制作课件。一切搞完后,不知不觉都半夜了,果然真是只怕有心人啊。

11月16号,拿着教案,看着课件开始自己给自己讲,再设定孩子可能如何回答,再想想该如何过渡,一句一句的把这写话记录下来。

11月19号,再一次去三年级试讲了一遍。用时过长,我的困惑是,我总觉得每一句话我都要讲,总怕有东西没有讲到,于是每一句都带领着娃娃们一起来分析,结果拖堂了七八分钟,并且还有一条情感线没有讲。

小花师父、付校、余主任说,最开始出示的句子,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分析,感受到高明就够了,其余的句子找出来后,就让孩子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读。小花师父说,一篇文章当中,你觉得需要讲的东西当然很多,可是,并不一定是这一节课的重点,你要考虑到他们的年级阶段。

回去之后,再一次调整上课的东西,简化了一些句子的分析,再整理了PPT。反复不停的自己给自己讲,预想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回答。

11月21号,到实验小学熟悉学生。结果第一节课他们在考试,第二节课班主任有事情安排,只用了十分钟。十分钟里我介绍了我自己,提前让他们了解了“老羊”耳朵背的特点,再听他们读了一遍课文,告诉了他们我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准备了见面礼。

11月22号,正式讲课了。由于第一节下课时间太长,有半个小时,于是班主任李老师告诉我,可以让他们背诗。提前五分钟,开始领着孩子们背诗。上课铃打,以“同学们背了这么多诗,记忆力真棒,那我考考你们记忆力,还记不记得我是谁”导入了我的课堂。课堂收尾时,告诉他们这是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礼物,并凑巧以感恩节结尾,让他们把这份小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讲给他们听。

上课的过程就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有个孩子说刺猬高明时,完全出乎意料的说了一句话。我的课件上并没有,但是这个孩子说的特别有道理,果然,孩子们的眼光才是更独特的。

孩子们找高明的句子时,我原以为时间这个地方不容易找到,结果万万没想到,都找出来了,但是刺猬从书上掉下来这一点没有找到,从板书入手,刺猬能直接从在树上摇晃,然后到地上去归拢红枣吗?

最后朗读句子时,才发现,我的课件上有一个错别字。当时,我是让孩子们用火眼金睛找找看句子里面的错别字,最后告诉孩子们就是要这样仔细观察来收尾的。

一开始,可能后面的老师太多了,孩子们还有点忐忑,举手并不积极,慢慢的以礼物引导,用语言夸奖,到后来,举手的孩子反而积极到让我不知道该叫谁了。

所以,小花师父说,最磨炼人的其实正是这样的课,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吸取到很多东西。比如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去讲,而不是一昧的讲自己想讲的;比如低端的孩子 课堂需要有激起他们兴趣的东西,高段的孩子讲课就需要更理性一点,而中段正好介于他们之间。

这个过程虽然会觉得很“折磨”,但是,我“享受”这个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天“磨”一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