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读书会感受(二)


周五的下午艳阳高照,等我上完一节课下来,几个友友正谈兴正浓。

提笔忘字,读后就忘一直是我的弱项。春同学说得很对,要把知识记下来,活学活用才是关键。听完一众讨论,还是把看过的第三、四章再浏览一次,加深加深:第三章主要讲出生顺序对每个人生活和性格发展的一些影响,懂得出生顺序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也能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对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在这一章也有了答案,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再养育单独一个的我娃,“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简单的句子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需要读书会这样的活动时常提醒。第四章是比较难理解的一章,也是在生活中应用最能得心应手地一章。孩子的不良行为总是让我们火起,让我们被“原始脑”操纵,让我们做出“爬行动物操纵的行为”。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这行为背后的目的,记得我的小学老师桌子上夹了一排字“遇事冷静五分钟”,这句话在我成为教师,成为母亲以后,感受更深,给彼此一个喘息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调剂,在学习了正面管教后,明白了凡事要先探究其目的,在孩子不同的目的后,我们的关注点也应该不同,是寻求过度关注,是寻求权利,是报复,还是自暴自弃。学习了这一章,要做一个“密码破译员”,孩子可能无法清晰说出他自己的目的,他在成长中有困惑,而我们是那个解惑者,不要做个汽油桶。

讨论中,小梁在学习中的激情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她家有两个孩子,都教育的特别好,这和她平时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分不开。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牛奶洒在桌子上你怎么办?”她把这个命题自己解答了,还发散思维,抛给自己的姐姐,老公的姐姐,乃至按摩店老板两口子一起。在这些答案中,她把认同的答案罗列出来,并且还找到了与之对应的孩子的表现,教育的秘密不是藏在教育的结果,是包含在教育的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牛奶洒了,是批评洒了这个结果造成的恶劣影响,还是大家一起解决这个恶劣影响。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有水喝,是谁都不愿意承担抬水这个责任。牛奶洒了,结果已经造成,谁负责呢?可以自己做的孩子,教育者可以请他把影响降到最低;忙于上学的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把影响降到最低。智慧藏在生活中,的确如此。

“试之以事,验之以效。”周末带娃去骑车,一路快乐呀,骑完一看时间还早,商量着去坐船。路经水潭,一群人在网鱼,娃就一路走一路看,我知道他走路不看路,马上提醒:“儿子,旁边地滑,要看路哦。”话音刚落,就看我家胖爹就向水边跑去,儿子没看路,一滑,掉水里了。胖爹很生气,马上数落:“你妈刚提醒了你。”我想我也是学正面管教的同学,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于是让胖爹帮忙脱湿衣服,我把拿在手里的干外套赶快给娃穿上,一家人向自家车跑步而去,胖爹马上找了个路最短的导航,我把车上的靠垫打开把娃裹起来,路上,我问他:“冷不冷?”他说:“不冷,还热。”本来我还想唠叨一下他不看路这个事情的,转念一想人家肯定很难受了,我就说那我们听会故事吧,应该很快就到了。娃娃就安静听故事,胖爹一路飞奔。回家洗澡,洗衣服,晚上睡觉前和娃聊这个事情,问他有什么收获没,这应该算启发式提问了,他感觉少了坐船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以后走路必须看路,不然后果太严重了。本来应该我唠叨出这个很简单的结果,我把这个权利让给了他。很长一段时间和胖爹的沟通,他也积极配合,就数落了娃一句,还很惊讶的说在他一路飞奔的时候,我居然睡觉了,心不知道有多大。我们讲课都说需要生成,娃把这个事情当个笑话告诉他的好朋友,一群小孩子哈哈大笑。事情发生后,我们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潜在的或者明显的目的,孩子犯错不是纠结这个错误本身,积极开展补救措施。哪有什么完美的人,能不完而美就很了不起了。

“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古朴残破,含蓄蕴籍,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教育孩子,适可而止,也是智慧。

梧桐树下读书会感受(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梧桐树下读书会感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