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工作中,当你遇到了瓶颈,想买几本专业书答疑解惑,可买回来却发现,自己不仅没时间看、看不下去,而且就算硬着头皮看完,做了一大堆的笔记,依然转眼就忘,工作也没有因为多读几本书而有了任何起色。
生活中,当你遇到了麻烦,你可能会搜索公众号想找一找答案。
结果却发现,前一篇文章说《你不让孩子吃苦,世界会让他很苦》,后一篇文章却说《伪挫折教育,是给孩子的毒药》。两篇文章各有道理,看完还不如不看呢,你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每当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了,说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别管是大部头的专业书,还是实用类的公众号文章,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读书无用论”果然有道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不是书的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你的学习能力出了问题。
学习能力低的人每天忙得团团转,可是升职加薪却永远轮不到他。因为他们不懂得自我提升,所以他们不是积累了十年的经验,而是一年的经验用了十年。
学习能力低的人看上去很勤奋,读了一堆的书,可是这些知识无法内化成他们的能力,于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得到的收获却少得可怜。
都说知识像海洋,找不到合适的船,即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很容易会被淹死。所以,对于成人来说,重要的不在于读多少本书,而在于要具备学习能力。当你能拥有学习能力时,你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把书里的知识拆解成你的能力,真正让书籍改变人生。而这些学习的奥秘,就藏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
本书的作者是拆书帮创始人、著名企业培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赵周。
赵周曾是阿里巴巴的培训管理人员,曾为两百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过培训服务。在多年的培训过程中,他总结了丰富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读书方法,也就是便签拆书法。
我们要学习的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就是对便签拆书法的系统呈现。本书出版至今,一直畅销不衰,改变了数十万职场人的阅读习惯。
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解读本书的精华内容。读完之后,你会了解自己的阅读方法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学会用拆书法阅读一本书,了解如何读书才能把书里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从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你甚至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真正能为你所用。事不宜迟,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01、伪装学习
首先,我想问问你:最近你读过哪本书,这本书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呢?
也许你读过了《高效人士的7个好习惯》,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践行过其中的一个习惯呢?
也许你读过了不少名著,比如《简·爱》《复活》等等,但你除了知道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之外,你还有什么别的收获呢?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没有”,那么你很可能只是在“伪学习”。
常常“伪学习”的人看上去很勤奋,但最后花了大把时间,却没有什么成长。这就是传说中的“你的努力,最后只感动了自己”。所以,现在你需要的不是读更多的书,而是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学习对我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究竟我该怎么学,才能更有价值和效率?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习对生活作用不大?答案是:你的学习没有符合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也就是说,只有符合这五大公理,你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首先第一个公理是自我导向。
很多人在学习时并没有自我导向性,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要如何改变。有人读书只是为了应付单位的培训;有人读书,只是单纯地觉得读书能改变人生。
但读书究竟怎么样去改变人生,他从来没去想过;还有人读书就像在冲业绩,给自己立个目标,一年要读50本,读100本,可读完了之后呢?好像什么都没改变。所以,学习必须要有自我导向性。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通过读书想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要安排怎样的学习步骤。这才算是一种成人式的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学习方式。
有效学习的第二大公理,是关联经验。为什么我们经常读完一本书之后,很快就忘了?很可能是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无关,或者我们没有刻意地将书里的知识和我们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所以作者认为,有效学习必须与经验相关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囫囵吞枣式的学习,而能获得更深刻的体会。
有效学习的第三个公理,是强调实践。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做:“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这话的人或许应该好好想想,在知道了很多道理之后,你有没有把这些道理落实到实践中呢?我们也常看到有一种很努力的人,他们可能是学生时代的学霸。
每次读书的时候,他们会做满笔记。可是,如果这些所谓的干货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其实只是几行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
世上知识那么多,我们再努力也学不完,而且也没有必要学完。所以,能够有效学习的人在学习前会先考虑一个问题:这知识我是否能用得上?只有用得上,我才会花时间去学。只有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你的学习才会更有价值。
有效学习的第四个公理,是聚集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作者看来,成人学习和学校里的学习目的不同。学校里的学习是为了考试,成人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就比如你和老公吵架,你搞不懂他究竟在想什么。这时你就算把《心理学大纲》从头看到尾,恐怕问题也没办法解决,莫不如看看《爱的五种语言》或者《沟通力》。所以,把目标定格在解决问题上,学习也往往更有效率。
有效学习的最后一个公理,是内在驱动。心理学家认为,所有能够令人专注、持久的坚持,都是来自于内驱力。如果你的学习是为了考试、证书,甚至只是为了在朋友圈里晒一下读书打卡,那么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而能够有效学习的人更多的是受到内在因素的驱动,比如想要得到自我提升、想要解决问题等等。只有你具备这种内在驱动力,你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将读书这件事坚持下来。
我们小结一下:当你了解了这五大公理,你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的书,可是作用却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你没有把书“化为己用”。也就是说,书读完了之后,书还是书,你还是你,书里的核心知识没有转成你的自身能力,无法运用到实践中,也无法解决问题。所以读再多的书,效果也是有限的。
02、便签学习法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书“化为己用”,让知识内化成能力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作者赵周老师开创的“RIA便签学习法”。
RIA便签学习法是建立在五大公理之上的读书方法,它颠覆了传统的读书方法,重新定义了高效阅读。
首先,既然叫做便签学习法,说明它与便签纸有关。在读书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三种不同颜色、大概掌心大小的便签粘纸。文具店就可以买到,有的也叫“便利贴”。
接着,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RIA。RIA其实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所谓“R”,就是reading,也就是阅读;所谓“I”,就是interpretation,也就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所谓“A”就是Appropriation,A分成两个部分,A1是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是描述自己的应用。
所以,RIA便签学习法就是先进行R,阅读,然后用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分别来做I——重述信息、A1——关联经验、A2——实际应用,这三种便签笔记。这部分很关键,我们再次梳理一下:
第一张便签纸写的是“I”的内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书里的信息重新叙述一遍。
第二张便签纸写的是“A1”的内容,也就是将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联结起来,在便签上描述自己的相关经历。
第三张便签纸写的是“A2”的内容,也就是要写清楚我该如何应用书里的知识,需要确立怎样的目标,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RIA便签学习法的基本概念,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你也可以边听边试着拿一本实用类的书籍操作一下。
首先第一步是选书。在作者看来,成人学习应该而且也只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出于兴趣,一种是出于致用,也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RIA便签学习法只适用于致用类的图书。
如果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娱乐休闲或者审美享受,那么就不适合使用RIA便签学习法。
确定好了要读的书目之后,我们就要进行第二步,也就是阅读。因为我们已经明确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加快速度,只重点阅读那些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知识点对我重要吗?如果对我不重要,那么就不必多费时间。如果对我重要,那么就要放慢速度细细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当你发现对自己有价值、有启发的内容时,我们就要进行第三步,也就是使用I便签复述书里的知识点。
先细读知识点,然后把这个知识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并把它记录在便签上,再把这张便签贴在相应的书页上。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知识点太麻烦了,我把原文抄下来行不行?不行。因为你把原文抄下来是不需要动脑的,只是在机械的抄写。而如果你是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那么就必须先把这部分内容读懂读透,在脑子里进行深加工,这样你才能在一张小小的便签纸里把书里的知识点复述清楚。
举个例子,比如当你在阅读《高效人士的七个好习惯》时,你觉得情感账户这个知识点对你有启发。如果你是照抄了文中的概念,在便签上写下:“情感账户指的是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账户,它会影响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这样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如果没有触动你的思考,就算你把概念背下来也没用。所以,我们要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情感账户”。比如这样写:情感账户就像银行账户一样,有存入也有支出。如果我们总是做消耗感情的事,而没有往账户里充值感情,那么两个人的关系就算再亲近,终有一天也会破裂。
当你用自己的话去重述知识点,你对原文的认知自然也就加深了。完成了这一步之后,我们就要进行第四步,开始进行A1便签的记录。具体做法是:针对I便签里的信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将它简要地记录在A1便签上,然后贴到I便签的旁边。
通过回忆相关经验,我们能把书里的知识点和工作、生活联系到一起,这就更有利于让书里的内容指引我们的实际生活,解决现实问题。
在记录A1便签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避免泛泛而谈。我们还是用“情感账户”作例子。
如果你写下的A1便签是这样的:“我在生活中常常忘记管理情感账户,总是把工作上的坏情绪发泄到他身上。”那么你的A1便签就属于泛泛而谈。
我们要写的A1便签是要举出具体的实例来,比如你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对孩子发了脾气。只有举出具体例子,才算是一个合格的A1便签。
完成A1便签之后,我们要进行第五步,也就是记录A2便签。A2便签写的是未来的规划,包括应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需要实施的行动。写完之后,我们要把它贴在A1便签的旁边。
完成A2便签时,要切记避免空呼口号。我们还是以情感账户为例子。如果你的A2便签写的是:“以后我要注意情感账户的问题,要多陪伴孩子,不要随便发脾气。”这样的A2便签就像是心灵鸡汤,说的都是一些对而无用的道理。
好的A2便签至少应该包括目标和行动两个方面的内容。比如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每天至少陪伴孩子2个小时。然后设定具体的行动:“虽然工作很忙,但我可以利用三个时间段来陪伴孩子。
一是在带孩子回家的路上和他谈谈心,了解他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二是抽出时间陪孩子写作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三是坚持在孩子睡觉之前给他讲两个故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你看,这个A2便签写的越是详细、具体,就越是有可能被落实,而你的人生也就越有机会因为读书而发生改变。
在写完A2便签之后,我们要进行第六步,就是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边,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学习资料。这样下一次你再翻阅这本书时,就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内容。
这就是RIA便签法的6个步骤,当我们这样读完整本书之后,就可以把关于这本书里所有的A2便签都抽离出来,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这也是第七步。这样就能时时提醒自己落实行动、改变生活。
小结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的阅读常常只停留在R阶段,也是就reading的阶段。但实际上,一本书真正的价值,应该落在 I 和 A 的阶段。利用I便签,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利用A1便签,我们能让知识联结过去,和经验结合;利用A2便签,我们能让知识联结未来,让理论落地生根。这三个便签里的内容相辅相成,让读书变得既高效又有用。
03、知识体系
当我们能够实现高效阅读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升级。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说一下:为什么一定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会看到没有知识体系的人在读书常常出现的两种奇怪现象:第一种叫听风就是雨。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叫《不想认命,就得拼命》,结果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熬夜工作;明天看一篇文章,叫《人生要学会放下》,又觉得何必那么累,知足才能常乐。所以,没有知识体系的人读书,只会被书里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永远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
第二种常见的误区是顺我者点赞,逆我者不看。没有构建知识体系的人常常活在自己的认知中,看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时,就会很愤怒、排斥、拒绝。其实,这样的人读了再多的书,思维依然停留在原始状态,接纳不了新的思想。所以,没有体系的学习,拥有再多的知识也是一盘散沙,搭建不起思维的大厦。
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呢?让我们来学学书里的方法。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构建知识体系的三个维度和三种思路: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分析信息的前因后果。举个例子,有句俗话叫“三个和尚没水喝”。当我们获取了这个信息之后,必须先用“前因后果”的方法来分析。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为什么一个和尚和两个和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结果是什么?
通过思考,我们就能回答:因为三个和尚不懂合作。一个和尚做多做少都是自己的,两个和尚虽然也涉及合作,但分工比较明确。
三个和尚涉及的合作就比较复杂,如果工作分配不当,就容易互相推诿。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合作效率就会很低。
好了,明确了“前因后果”之后,我们就要明确第二个维度,也就是适用边界。
举个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各有道理,却又相互矛盾的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观点适用的条件不一样。比如,古话有三个和尚没水喝,但也有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俗语啊。到底谁对谁错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明确两种情况的异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一想这两个观点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经过思考,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适用的场景是在思考当中,当交流想法的时候我们要集思广益。
而三个和尚没水喝说的是具体合作,它提醒我们在合作过程中,要分配好任务和收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明确了边界之后,我们还要明确第三个维度——反思和行动。
你可以先反思一下,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呢?你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部门经常把工作全压在一个人身上,而其他人却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坐享其成。所以,你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行动”。比如,我们要在合作之前,就先分配好任务,明确之后各人的收益,做到责任到人。又比如,我们要做好团建工作,让大家有更多的情感链接,使得合作更加顺畅等等。
说完三个维度,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介绍的搭建知识体系的三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从问题出发。它的意思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要用之前讲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去分析这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带着问题读书,会让你的目标很明确。对于那些与问题无关的章节你会直接跳过,然后快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销售,因为能力不强总是业绩垫底。那么你就要先分析自己的业绩不好的原因在哪里。比如:对产品不熟悉、沟通能力不强、应变能力差等等,在清楚自己的问题之后,你就知道自己该看哪方面的书,重点要看哪个章节,这样就能让读书变得更有效率。
第二个思路是要从点到网。所谓“点”就是碎片化的知识,所谓“网”就是知识体系。这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拼图,每一个知识都是一个拼图碎片,我们要把这些碎片连接起来,让它变成一张完整的拼图。
想要做到从点到网,你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比如: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沟通能力差,那么在生活中,你就要收集所有与沟通能力相关的知识。
无论是同事闲聊时谈到的经验,还是公众号里偶然看到的文章,只要和沟通有关,你都要用我们之前讲的便签法把它们收集起来。
可是收集之后的便签还是一些碎片,依然不是完整的拼图啊。这就需要我们用到第三个思路,那就是从网到点。你可以精心挑选一本讲沟通能力的书,然后对这本书进行梳理。
假设这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包括沟通的原则、沟通的策略、沟通的常见问题。那么你就可以把之前收集到的便签贴到相应的部分里。
通过这样不断梳理、收集,你就能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书里的内容变成你自身的能力。以上就是形成知识体系的三个维度和三种思路。分别是考虑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反思和行动,思考从问题出发、从点到网、再从网到点。经过这一番循理,就能让书本里的知识真正为我们所用,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出色学习能力的人。
到这里,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这样读书就够了》的全部精华内容。接下来,我想为你再次总结一下本书的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了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在读书之前,我们必须先清楚自己读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问题。这就是第一个公理,自我导向。
接着,我们要将书里的知识点和已有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第二个公理——关联经验;然后,我们在阅读这本人际交往的书时,不能光知道记笔记,还要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就是第三个公理强调实践;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所侧重,把重点放在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点上。比如:你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是太过自卑,还是太过冲动,你就要着重关注相关的内容。这就是第四个公理,聚焦解决问题;当我们能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时,我们自然就会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把读书这件事坚持下来,这也就是第五个公理内在驱动。
通过这五个公理,我们了解到,如果我们的学习无法符合这五个公理,那么我们读再多书,效果也是很有限的。
那么有什么简单易学的方法能实践这五个公理呢?接着,我们学会了RIA便签学习法。当我们获取一个知识点,我们要用三张便签记录三部分内容:先用自己的话把信息复述一遍,写在第一张便签上;然后想想生活中你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把这个具体的事件写在第二张便签上;最后,你要结合书里的内容,想想如何运用书中提到的方法,把这部分内容写在第三张便签上。
当我们用RIA便签法进行读书,所学到的知识就能真正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而且,我们要将这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作者给了三条思路:首先,我们要从问题出发,带着问题到书里找答案。比如:你是沟通能力不强,你就要在讲沟通方面的书籍里找答案。
然后,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收集能解决沟通问题的所有信息。
最后,我们要精心挑选一本讲沟通力的书,对这本书进行梳理,再将之前收集到的便签粘贴在相应的部分里,逐渐搭建起自己的知识大厦。
好了,相信听完这本书的小伙伴已经学会了高效读书的方法,了解了提升学习能力的秘诀。不过,好的理论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希望听完本书的小伙伴能将书里讲到的方法操练起来,相信你一定会在书里找到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