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杆梁的故事
我出生在s省临近g省的一个小村子里,幼年的时候,听祖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隔壁戏村出了一个文人王文勉,文谋政略,无一不通。得神宗厚爱,又政绩颇佳,一路扶摇直上,官至司天监监正,龙图阁大学士。
晚年辞官归家,神宗送了一路又一路,最后拉着王文勉的手含泪说道,“爱卿这一走,朕有如失了一臂啊!”
王文勉归家后,诸乡里皆来看望,连乌县县令也急来拜访。可不是嘛,这王文勉乃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即使现在辞官了,也不是自己一个小小县令能够得罪的。一封书信至京城,自己这小小的七品县令也就到头了吧。
王文勉却令下人紧闭宅门,在家静心读书。
十日后,正午十分,整个乌县突然天降异彩。不多久,天上多了几朵金云。
云开雾散之际,露出了一个金甲神将和几个银甲天兵。乌县之民纷纷跪下,高呼,“神仙神仙。”只有那王文勉一副镇静自若的样子,“来了。”
那金甲神将没有理会众人,“奉天承运,玉帝诏曰:王文勉勤勤恳恳,护国有功,今日寿数六十又三已尽,令上天听封!”
王文勉不紧不慢的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天使稍等!我生在村里,一生却没有给村子办一点事情,这最后的一点时间就让我回报乡亲们!”
拿起刚用过的毛笔,大手一挥,那笔就落在了村尾,化作一道梁,架在了沟中间,后来人们下沟上沟,那里渐渐成了一条小道。
村民惊异,没想到这王文勉也是神仙中人。回头一看,王文勉却已经和那金甲神将共同乘云,去了那天上。
从此之后,戏村每代必出大文人,小至七品县令,大至一方转运使,六部尚书,内阁学士皆有涉足。
若仅仅只是如此,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可偏偏,事情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阴阳轮转,距那王文勉升天已经过去了不知多少个春秋。戏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样子了,王氏一族也已成为朝中一霸,王氏族长的意见,就连皇帝也要掂量几分。
这人的身份地位变了,人心也就变了。身在京城里做大官的,他们的公子爷还好说,自然有其父亲管教。可这些仍在祖地的族人,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了。他们的父亲,祖父,乃至曾祖父大多都是斗赌之徒,一辈辈疏于管教,又有做大官的亲戚撑腰。可以说是,除了同村之人,哪怕是乌县县令,也敢欺三分!至于其他村子,更不用说了。
我们村与戏村相邻,可谓是苦不堪言,整日受戏村压迫,又代代只出农民,似乎没有翻身之日。
有一日,村口来了个道士,自称幼年乃是本村之人,玩耍时走失,被一个道观收留,如今回故里见一见俗世家人。
可任凭道士再怎么说,村里人都不想理他,承认了难不成还要给家里再添一双筷子?家里的七八个孩子还有老母亲自己都已经快要养活不了了,而且还不知这道士说的是真是假。
道士盘坐在村口,饿了一天,晚上的时候,一个七八岁的小童偷偷的跑出来,往他手里塞了半个馒头。
道士笑了笑,道,“不错的孩子,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午夜时分,道士在村外转了一圈,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笔杆梁”。
“果真不出所料,聚他族之气运加于本族,今日贫道就给你破了!”
竖指成剑,一剑劈了下去,顿时地崩山开,那笔杆梁,断了!
第二日,皇帝朝堂发怒,惩处了一批官员。
从此之后戏村再也没有出过文人,春来秋去,皆为伶人。
而那小童,也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