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和吴孟超两国士,留给我们的启示》

引自新闻:

5月22日,中国在同一天失去了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3:02,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13: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前后相隔仅五分钟。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全网充满了对两位国士的悼念和缅怀!

“死后重于泰山,名垂青史。”是对两位国士最好的礼赞。

一时间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丰功伟绩也一一呈现在了大众面前,除了奉上我们崇高的敬礼和心痛缅怀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或许仔细拜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找点受教的东西修正后身才好吧。                       

                    大爱之下有大当

袁隆平从小生活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里,母亲是知识分子,从小就给袁隆平进行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使得袁隆平能够阅读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在摇篮前讲哲人尼采的故事,使得袁隆平养成了日后能面对千百次实验失败的坚信和毅力。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局和兵荒马乱的年代,母亲多次带着他去农田,告诉他粮食多么重要。

在目睹了中国当时民不聊生、穷困潦倒的状况后,他在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要让中国人民都能吃饱饭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超级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接的子有花生那么大,叫做禾下乘凉梦;禾下乘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袁老曾经描述过的梦想

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终生都在不辞劳苦地奋斗。几十年中,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不歇肩,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逆境,不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大雨倾盆,他研究的脚步就没有停歇过,心中的念想燃烧得更为炽热。

从未真正退休过一天,90岁高龄的他还在亲自下田、指导工作。他说「我老了,但还有梦想等着我实现。我在与时间赛跑。」

袁隆平,足以担起「国士无双」。

袁隆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近25%的人口;他每年为世界解决了上千万人的吃饭问题,挽救了几亿人的生命。

袁隆平用他的一生,真正诠释了:「一粒小小的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

袁隆平的存在,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荣幸!                 



                      魔鬼技术,佛级医德

相比于袁老的出身,吴孟超国士的家庭背景就落魄的多,1922年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小孟超也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直到三岁时才会走路。五岁大的吴孟超就随着母亲一起,漂洋过海来到了马来西亚,投奔在这打工的父亲。为了生活,六岁的吴孟超就开始在橡胶作坊里干活。八岁起,每天天还没亮就顶着油灯,光着脚,随着父亲去橡胶林割橡胶。

因为父母这一辈子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们决定再穷也要供吴孟超上学。在当地进步华侨办的光华中学,吴孟超上午割橡胶,下午上学,并在此接受了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从此,开始他的医学生涯。后来师从于“当代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写下来,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了解。”裘老曾连用4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

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2年之后,吴孟超的手术做的越来越像老师了。1956年当他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吴孟超想到自己该怎样发展,裘法祖指点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正是裘老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吴孟超也终生感激着这位比他大了8岁的老师。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说”,裘老的教诲,吴孟超至今也没忘,“正是裘老的精神品质,一直鼓励着我走到现在,他怎样要求我,我也是怎样要求我的学生的”。

吴孟超把肝脏掌握的太透彻了,他熟练的就像那个可以解牛的庖丁,闭着眼睛就能摸出肿瘤的占位和其他脏器的位移。他的手术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晚辈的医生们称为“魔鬼级”。

快,准,狠。  ———在吴孟超的手上,诞生了享誉中外的“吴氏刀法”。

不能把‘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抱着这个为民请命的佛德大爱,吴老一生兢兢业业。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他有力地说道:“我会把一生的精力贡献给医学和科学!”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吴孟超

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就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就是大医大德大爱的风范!

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从医70多年来,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尽管这在世人眼中已是天文数字,他却常感慨地说:“我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像年轻人一样多了,所以更要争分夺秒!”   

他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完成了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 

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

2005年成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医学界第一人。 

他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领域,主持创建世界最大肝脏疾病研究诊疗中心,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今日,由他主持建成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早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两位国士走过的路,大概可以总结以下几点共勉:

1、不论出身如何,人生中你要找到一位启蒙你开智的导师。

2、努力练就一身本事。

3、心怀大爱,为民请命,你的眼界才会高,理想才会大,做出来的成就自然多。

4、珍惜时间,活到老干到老。

5、淡漠名和利,不为自己的私人欲望打拼,你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走的更远。

比如马云,当初创办阿里也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才会有今天的互联网一霸的局面。

现在年轻人,大多都在为自己如何腰缠万贯,如何住高楼开洋车,如何出人头地而苦苦打拼,不能说对与错,只是提个建议,如果我们把格局放大一些,看看有哪个领域或哪个方面还需要我们做到更好,才能为人民为国家谋福利?

这样等我们百年后虽然不能与两位国士相提并论,但起码不会死后轻于鸿毛吧。

这辈子也就值了!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袁隆平和吴孟超两国士,留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