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房四谱》// 笔谱·一之叙事(十七)

笔谱·一之叙事(意译)

《王僧虔传》载:

南齐孝武帝想独占书法家之名,

僧虔不敢显山露水显现真实水平,

常用拙笨笔法书写,因此才得容身。


孔稚圭上表:

圣上洞见深察,断知一切,

如同来自天助神笔。


庾廙,字幼简。

侍中袁彖对他甚为仰慕,

赠他鹿角臂搁、蚌砚、象牙笔管。


陶弘景,字通明。

四五岁时,常用芦荻作笔,

在灰中习练书法,

终成善长隶书之人。


范岫,字懋宾,济阳考城人。

每到一地为官,常以廉洁著称。

任晋陵太守时,即便一双象牙管笔,

犹且认为太过奢费。


《太公阴谋》载:有关笔的书上说:

“笔毫茂密,人陷入水中尚可脱身,

陷入文字祸患中就难以活命了。”


蔡邕《与梁相》云:

您又赠我善墨良笔,

我才德尚浅无所承重,

惟望您天恩厚施,

始终不离不弃。


笔谱一之叙事(原文)

《王僧虔传》(1)云:齐孝武(2)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

孔稚圭(3)上表曰:圣照玄览,断自天笔。

庾廙(4),字幼简。侍中袁彖(5)雅慕(6)之,赠鹿角书格(7)、蚌砚、象牙笔管。

陶弘景(8),字通明。年四五岁,常以荻(9)为笔,画灰中学书,遂为善隶。

范岫(10),字懋宾,济阳考城人。每居,常以廉洁著称。为晋陵(11)太守,虽牙管一双,犹以为费。

《太公阴谋》(12):笔之书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蔡邕(13)《与梁相》:复惠善墨良笔,下工(14)所无重,惟天恩厚施,期于终始。

【注释】

(1)《王僧虔传》:指《南宋·王僧虔传》。王僧虔,南朝齐书法家。琅玡临沂人,王羲之四代孙,祖父王珣。

(2)齐孝武:即南齐宋孝武帝刘骏,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在位十一年。

(3)孔稚圭:一作孔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朝齐骈文家。宋代徐钧《孔稚圭》诗曰:“草满门庭隐者家,却贪禄仕醉纷华。北山不用讥猿鹤,亦有人嘲两部蛙。”

(4)庾廙:即庾易,字幼简,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朝隐士。

(5)袁彖:字伟才,小字史公,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北朝时期官员、诗人,仕宋、梁两朝。

(6)雅慕:甚为仰慕。

(7)书格:即臂搁,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

(8)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9)荻:多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水边,叶长,似芦苇,秋开紫花,茎可编席。

(10)范岫(xiù):字懋宾,考城(今河南商丘)人,因孝而名,为官廉洁。

(11)晋陵: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

(12)《太公阴谋》:西周姜尚(姜太公)所著,又称《太公阴谋三十六用》,与《太公金匮》《太公兵法》合称《太公》。

(13)蔡邕(yōng):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文姬之父。官至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

(14)“工”,一作“士”。

文房四谱 - 文集 -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文房四谱》// 笔谱·一之叙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