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29】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育常识》学习体会29

【学习体会29】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1张图片
【学习体会29】把课堂还给学生_第2张图片

       今天是我参与第二季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8天,阅读了第七篇第43节《把课堂还给学生》和第44节《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读后深受启发。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教学按照预设的轨道运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往往成为“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的大脑被禁锢、思维被束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既然是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就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师生互动共享的课堂。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回归教学的本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最核心的要求。

      首先,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滔滔不绝,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多留出些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和提问。

      其次,把空间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课桌布置模式,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类似圆桌式的教室空间格局,教师自由穿插其间,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与老师、学生互动。

      再次,把权利还给学生。要让课堂教学回归教学的本原,教师就要把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工具权和总结权还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命成长,主宰自己的人生之路。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

      教育即生长,课堂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堂好课应该带给我们两种感觉:推进感和生长感。

     就推进感而言,每堂课都有诸多环节步骤的设计,这些环节必须是步步推进延伸,而不是反复在一个层面上打转折腾的“滑冰课”,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成果展示,各小组始终是在同一层面交流,实质内容没有明显的深入推进。

      课堂有了层层推进,就带来了“生长感”,看到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在推进中获得了生长和发展。要让课堂有生长感,在教学设计中要弄清楚三个问题:

      一是挑战什么?我准备在本堂课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才能带来生长,合理适度的挑战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

      二是突破什么?借助课堂教学,经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和障碍点,把难点和障碍变成学生的生长点和发展点。

     三是提升什么?通过一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新的提升。

      这就是说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找准三个点: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只有找到准确的“炸点”,学生才会有真实的突破和发展,知识能力才会得到全面地提升,生命才会因此而不断地生长。

      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不会只有学生的生长,也应有教师的生长。只有将自身生长与每一堂课的生长、与学生生长联系在一起,让教学滋养学生的同时,也滋养教师,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影响促进、相互滋养提升,这才是最理想的课堂:教学相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体会29】把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