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第四次上课笔记

《儿童心理学》第四次上课笔记_第1张图片

第三章信号性或象征性功能

1、表象

思维的形象方面和思维的形式方面。其中思维的形象方面包括知觉表象记忆等。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表象。

表象是形象方面的第二个环节。它比知觉的出现要晚,大约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最末期才出现。

表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表象是从知觉产生的,首先我们知觉到杯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等特性,然后通过联想把这些属性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表象,表象是从知觉产生的,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的联想系统。而这就是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观点。

童出生就有知觉,但只有到了将近两岁,感知运动末期才出现简单的表象。表象的产生实际上包含了知觉所不具有的新的建构。

当代心理学认为:表象不是知觉的扩展,通过象征性功能和信号性功能产生的。

皮亚杰的表象理论: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表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所经历的阶段。

表象具有的特点

表象按时间顺序来说,表象的出现比知觉晚,比运算智力早。就特性来说,表象居于知觉和理性之间。心理表象既包括形象方面的特点,也包括运算方面的某些特点。表象不是外部世界的简单摹写,而是活动内化建构的沉淀物。表象的形成直接依赖于信号性(或象征性)功能。能够引起表象的功能称为信号化或象征性功能。

表象的内容和形式分别依赖于外在的知觉活动和内化的图示建构(永久客体图示等)。


信号物:应用这个“信号物”代替某种事物的能力,从而使这些事物成为一个被信号化了的事物。信号物包括:语言、心理表象和象征性姿态等。信号性功能是大约两岁左右产生产生,

信号性功能:

主要包括五种: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初期绘画,心理表象,初期的语言。其中前四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它们既构成表象的感知运动的“先行”作用,同时也构成从感知运动水平发展到表象性行为水平的过渡。

信号性功能是以模仿为基础的。模仿最先出现只是动作表象(感知运动的模写),但还不是思维表象。

延迟模仿:原型消失之后的模仿。小孩等其他小朋友走后,模仿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延迟模仿构成表象的开端。

象征性游戏:又以延迟模仿为基础。比如用一只贝壳模仿猫,并发出喵的叫声。儿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即是一个由他构成的并能服从于他意愿的信号物体系,也就是象征性游戏特征的象征体系。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可以可以创造各种象征,以表达在儿童生活经验中不能单独用语言来陈述和同化的一切事物。由它产生的表象,有主体的创造和虚构。

象征性游戏与模仿有什么区别?

两者产生的表象是不同的,模仿主要是顺应外界原型的表象,象征性游戏是按照自己的好恶产生的表象,它以同化为主。由产生表象的这两种行为模式可以看出:表象既包含了同化作用,又包含了顺应作用。象征性游戏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而模仿是对外界原型的顺应作用。智慧则是介乎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之间的一种平衡。

绘画:也是信号性功能的一种形式。它被看做象征性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的中介。愉快功能好像是象征性游戏,力求模仿现实又好像是心理表象。绘画初期更像是把现实吸收到主体自己图式中的一种自发的同化作用。越向后发展越接近于模仿的顺应作用。绘画表象和内在表象两者都直接来源于模仿。两者之间存在着无数的相互作用。绘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潦草的现实主义。二.不及格的现实主义或者缺乏综合能力的阶段,在这阶段所描述的各个成分是乱凑的,彼此并不协调成为一个整体。三.理智性的现实主义阶段,只描绘原型事物的理性属性,而不考虑到视觉透视。四.视觉性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是同空间的整个结构不可分割的。


心理表象:

心理表象出现稍晚,它们是一种内化了的模仿的结果。儿童的随着不断发展(包括成年后),需要一个与概念无关而与具体事物及本人

过去整个知觉经验有关的信号物系统。这一任务被指定给予表象。表象作为语言的一种象征性的辅助物。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绘画共同作为信号性功能,它们都能唤起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的表象。

信号性功能就是以种种信号物代替具体事物的一种能力,它使得主体摆脱了具体事物和狭窄时空的限制。从而能够产生表象。


表象与知觉及思维的关系?

心理表象并不是由知觉所派生。表象的发生只有在信号性功能出现时才开始。表象由前面的所说的信号性功能形成,信号性功能又依据一定的抽象能力,由此产生的表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表象更接近于理性思维,同时也对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信号性功能又受到思维的制约,如果没有作为智慧特征的结构体系的不断协助,模仿,游戏,绘画,表象都不能得到发展。信号性功能受到思维,尤其是认知图式发展的制约,这也说明表象的产生只有在主体的认识图式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产生。表象的产生既依赖知觉提供的感性材料,依赖于信号性功能,更依赖于思维形式的建构。与知觉相比在表象更接近于概念化的规律。


表象的分类及特点:

第一类是再现表象,只限于唤起先前知觉过的情景。第二类为预见表象,预见运动或变化以及它们的结果。

再现表象唤起先前知觉过的情景。又包括静态、运动(位置变换)和变形(形状改变)三个方面。预见表象、预见运动或变化以及它们的结果。如果表象由知觉产生,那么三种再现表象不同年龄儿童应该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运动的或变形的再现表象或预见表象都依赖于运算,因为通过运算儿童才理解这过程。因此心理表象的形成不可能发生在理解之前。运动表象和变形表象的研究结果:前运算阶段的表象都是具有静态性质。运动表象和变形表象必须7,8 岁后才能产生,预测或多次预测本身都是以运算的理解为基础的。

运动表象:首先把木棒90度旋转,儿童只能画出直角三角形的运动轨迹,实际上应该是弧形,所以说表象具有静态性质。


表象和运算

表象是不能产生运算的,5,6 岁的儿童 是很难正确的根据一一对应 来确定数量的相同,即使看到正确的表象 也不能产生正确的运算,当然这里指的是一般的 大多数儿童。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心理学》第四次上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