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昨晚我带孩子去小区玩,三个小孩抢着爬上一个高度为40cm左右的骑拉式健身架,因为位置不够,我儿子就被挤得摔下来。

当时旁边两个家长“哇!”一声冲过去,想要扶起他。我看了一眼那个架子和他的状态,就没移动脚步了。

我儿子摸了摸屁股,皱了一下额头,然后就抬头对着旁边的孩子们说:“我有点痛,不过我很坚强的,我不会哭。”

接着就继续爬上去玩了。

玩了一会,刚才在一旁看着儿子的一个爸爸特地走过来跟我说:“你儿子真坚强,刚刚那样摔下来肯定很痛,竟然没有哭。换我儿子可能早就呼天抢地哭一顿了。”

我说:“平时我们保护他比较少,他摔习惯了。”

那位爸爸有点讶异地望着我,估计在想:“哎哟,遇到虎妈了。”

其实,我压根做不了虎妈,只是我希望儿子在离开家人的视线时,也懂得注意安全,远离危险,克服问题。

孩子该走的路,该碰的壁,你替他挡多了,他会以为这个世界都是躺着享受太平的。

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_第1张图片

小区有个孩子宁宁跟我儿子玩得特别好,因为那个孩子性格特温和,不会对他人攻击,善于合作。

不过,也有一个弱点,就是相对比较胆小,不太敢于尝试,遇到事情就哭着找大人。

每回在小区玩的时候,我儿子就像个猴子一样上串下跳,有多高爬多高。宁宁则非常谨慎,稍微高点的地方都不愿意踏出一步,只会静静地看我儿子耍猴戏。

宁宁的奶奶总是鼓励他跟我儿子一起去爬,但他坚决不。

奶奶跟我说:“我家孩子就是太胆小了,怕事,怕疼。”

我问:“是不是从小就保护他比较多?”

奶奶立刻反应过来了,说:“哎,确实是的,老人家嘛,都是怕孩子磕着碰着,所以也会总会吓他这里危险,那里不能去。“

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老人家带孩子过度保护的心态。

因为老人家身心都不如年轻人灵活,如果孩子一旦有什么危险,老人家反应不过来,有可能孩子会受伤。而老人家又会担心年轻人怪自己没看好孩子,心里内疚。所以往往会对孩子过度保护。

在这一个问题上,我们要给予家里带孩子的老人充分地理解。

所以在教孩子安全意识,识别危险系数,和面对受伤等问题上,父母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来。

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_第2张图片

孩子从小就被过度保护,一种可能会对环境,特别是陌生的环境缺失安全感,故表现出比较怯懦;另一种则对环境的危险性没有敏感度,一旦离开熟悉的环境或家人,就容易受伤。

这两种都是作为家长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从刚会爬行的孩子开始,就应该在我们确认可控的环境中,让孩子去体验行为可能带来的一些伤害,从而习得如何在面对危险时作出正确反应,如何避免在危险环境中陷入困境。

我堂妹跟我说:“带个孩子太累了,就算在家里每天必须十几个小时盯着,不然就摔了,磕了,碰了。”

我看她在家带孩子也真心很累,一直跟着2岁孩子屁股后面阻挡着下一个可能有一点点危险的行为。

她家闺女就是非常谨慎的孩子,从来不愿意去孩子多的地方玩,害怕被欺负,也从来不愿意在小区儿童娱乐设施处玩,因为觉得会摔跤。

对危险持有谨慎的态度,固然是值得表扬的事,但是这个度过了的话,就会造成过于内敛和胆怯的个性,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交行为。

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_第3张图片

其实,适当地让孩子去感受“疼痛”,并无大碍,而且还可以帮助孩子认知危险行为的结果。

我们只要替孩子辨别清楚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就可以决定要不要让孩子去体验这个危险。

当然,如果你无法辨别的情况,我们还是需要以安全第一的。

如何开始锻炼孩子的这种辨别危险环境和适度体验“疼痛”呢?

我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家里开始,这样有利于家长把控危险程度。

有孩子的家庭大部分都会把家里危险的地方做好防护:装上了防撞条,防门夹,床栏等,将插座、热水等不安全物品转移高处等等。

所以在家里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就算孩子会磕会碰,都属于小疼小痛,就可以放开保护的双手,让孩子去体验。

我家阳台、厨房都是推拉的玻璃门,还有点重,如果被夹到的话真有点疼。

孩子会走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他强调:这种门是会夹手的,甚至演示了一次给他看。

他倒是听进去了,知道危险。但是玩起来还是不记得,就把手夹过2次。而那两次,我们都在旁边看着,没有冲过去阻止他玩门。

也就仅仅两次之后,他再也没有被夹过了,因为那样痛的体会真的相当深刻。

每次他玩得很兴奋,爬高又乱蹦乱跳的时候,我只会告诉他:你注意安全,如果在这个位置摔下来,你应该会很痛,并且有可能会出血。

说完之后,如果他继续自己的行为,我也不会阻止他。因为只要这个时候他一旦摔跤,受伤,他就会牢牢的记住这里有危险。

而在户外,我首先会鼓励他放开了去玩,去尝试不同的玩法,然后再根据现场环境的危险系数,给他相应的提示。

比如:“你要趴着从滑滑梯上滑下来,也可以,但是我觉得你可能要及时‘刹车’,不然冲到地上的时候可能会撞到头。”那么他在滑下来的时候就会稍微注意控制速度。

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原则:绝不以“吓唬”为目的,无限夸大环境的危险系数。这样只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导致他日后无法真实地辨别环境的危险程度。

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_第4张图片

当孩子受伤时,我们该做出如何反应和表现,也非常关键。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儿子受伤之后,都不愿意给任何人看他的伤口,只能在我怀里哭,并且要求我不可以跟任何人说。

后来我发现,这是因为每次他受伤之后,外公都会跟他说:“说了你要注意,你又不注意……”

这样的说辞让他觉得自己“受伤”等同于“做错事”。所以不敢跟人说。

其实孩子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是不好的,在受伤之后默默忍受,万一比较严重,就会耽误了时间。

所以现在每当孩子受伤,我都会先问他:“是哪个地方疼?我帮你看看严重么?”

帮他检查伤口之后,告诉他严重与否,并且允许他因为特别疼就哭一会。

这也是为什么他常常摔跤之后,不是特别疼就完全不会哭的原因。

而受伤之后该讲的道理,该做的安全提示,则应该在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和伤口之后,再跟孩子讲。

跟孩子讲安全提示应该是就事论事,分析前因后果,不带任何情绪,也不带指责地进行沟通。

比如:“你刚刚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是不是因为你在床上玩的时候坐的太边缘了?是你没有想到床沿边会摔下受伤吧?下次你要记住了,在有点高的地方,如果没有其他东西围住,都是有可能会摔下来受伤的。”

这样的沟通让孩子会意识到,自己不是故意犯错了,而是粗心大意忽视了危险,下次在类似的环境就一定要谨慎了。

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_第5张图片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面对环境变化,又能够适应环境风险,还能够把控环境带来危险的人,这就需要家长在培养孩子安全意识方面下点功夫。

既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危险体验,也要在孩子受伤后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安抚。

成长过程中,有机会尝遍酸甜苦辣的孩子,更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掌舵美好的航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孩子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