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说: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确认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 进化论·故事

一次比赛后,他失落地告诉我,比赛被他活生生搞砸了。

“我一点心理素质都没有。”

“我觉得自己好像有一些不好的症状。”

“我觉得我克服不了。”

“有些东西感觉是没法培养的。”

“而我不能……”

在接下来的聊天中,他不断否定自己,而我在努力否定着他的否定。但显然,这次“负负得正”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没奏效。

“还是算了吧,以后就安安静静的,放弃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了吧。”

我很能明白他的感受,他认定了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在面对苦难时,人的第一反应是逃避,其次才是挑战。而一个人在不接纳自己的现状进而对自我进行攻击时,往往就会沉浸在一种痛苦的体验中。这时在他眼里,成长等同于“麻烦”,固步自封等同于“安全”。

因此,在想好要不要努力一把前,先停止对自己无理的否定吧。就像《踏血寻梅》女主角春夏在接受姜思达采访时说过的,“人一旦对自己宽容,别人就很难为难到你。”

蒋方舟说: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确认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 进化论·故事_第1张图片
image

在生活中,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元气满满。我也很想做好啊,可我就是搞砸了;我也想开开心心的,可我就是很丧啊;上一秒还在人群中欢呼雀跃,转身却与低落颓丧撞个满怀,猝不及防。

在小说里,人物的生活总是多彩斑斓,他们的遭遇或好或坏,放在现实生活中平淡无奇的情节也总暗藏玄机。

在看《一个人的好天气》时,偶然翻到一条评论:“有时候真希望我的人生是一出戏剧,所有的一切都被编剧设定了,早就有了或好或不好或开放的结局。现实却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没有转机,就这样平平淡淡度过了二十五年。”

蒋方舟也说:“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自己自以为独特的经验原来是普遍的,赫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想起了部门最后一次夜谈会,每个人都说着自己这一年来的改变和成长。

“我一直都挺不自信的,总是在不断否定自己。”我很惊讶,几乎每个人都这么评价自己,随后又淡淡的释然,原来大家都一样,真好。

人的心理有时候很奇怪,很矛盾。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特别的,所有关于人生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同时又为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而感到庆幸,就像在孤独星球上碰到可以互相取暖的人,变得安心。

蒋方舟说: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确认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 进化论·故事_第2张图片
image

虽然每个人所处的境况大不相同,却有着相似的生命规律,都会经历儿时的懵懂和好奇、少年的莽撞和青涩、中年的稳重和成熟、老年的淡然和从容。

我们热衷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定义自己,像星座、属相、血型以及五花八门的心理测试、个性测试等等,当然其中不乏具有科学依据的,如麦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测试就被很多公司应用在招聘中。

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们的某些核心人格和品质,但也不应该就此被限定。我是内向型人格,所以永远做不到带动气氛热场子,学不会外向活泼,可心理学家告诉我的却是,人的表现是会被所处的社会角色所改变的。

人们普遍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认为自己有某种有待发掘的核心特质,有一种关乎我们自身的永恒真相,一生都不会改变。很多人则努力着想要挖掘出这种特质,可我们怎么去确定这种不知名的特质呢?你真的了解自己吗?即便你确信了解过去的你,甚至是此刻的你,那未来的你呢?

Julian Baggini 在TED上有一个主题为《真实的自己存在吗》的演讲。他以哲学和神经科学为依据,阐述了一个新颖有趣的观点,“换个模式,不再把自己当作是拥有某些人生经历的集合,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处于变化中的过程。而真实的自己也许并不是等着你去发现的什么东西,你不是在灵魂中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你或多或少正在做的,其实是在创造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所有的“选择”以及所有的“不选择”才构成了他自己。不要再试图去剖析“独特的自我”了,生命的真相或许是去创造那个独特的自我。别总是对自己毫不留情的批判,丧也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心情而已。

摸摸头,和自己和解吧。

蒋方舟说: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确认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 进化论·故事_第3张图片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蒋方舟说: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确认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 进化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