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每日850字无意识写作训练(节选篇)

今天看了一天的书,堪称过得最轻松惬意的一天。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凡松懈下来之后,惰意便肆意横生,像一朵恶魔之花迅速在心里绚烂地生长,而且无声无息。


我写得毫不夸张,你看我就心安理得地落下了一篇日更,紧接着是第二篇,我没时间吗?有的,只是这一天我允许自己偷懒,眼下我才清醒地意识到那是来自第二人格的声音。


我的一生也许是被第二人格不断地影响阻碍,它在必要的时候爬出来告诫我你是个庸脂俗粉,提醒我谦卑地做人。事实上,我被它多次地推入了黑暗的世界,只是我有幸得以逃避,可以暂免蒙受灾难。


我蜷缩在一个窗口,这个窗口会把你带回出发地,没有进也没有退,你会历经风雨之后恍然大悟的明白这其实是你的选择。


我可能不够强大,虽然是一把年纪了,终其不懂筹划、坚忍、应酬,不懂应变伪装,但凡第二人格该有的我都没有,难怪它时常伸出魔爪来教训告诫我,这么多年它反而成了我唯一想要战胜的那股力量。


它以我的名义屈身在我的体内,不断地消耗嘲笑我,变相地否认我的生命,是的,我必须承认它自带着某种光芒,使我不敢正视和肯定它的存在。


回到主题上来,今天看的书名叫《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我第二次从图书馆里借阅这本书了,第一次翻开它时看了一页就果断弃读了。理由是:不是我喜欢看的文风。


这次我看进去了,这是一本青少年读本,老实说如果让我家那位少年看这本书不知是何种体验。我是抱着想了解少年心理看的这本书,我看得很快,我甚至都没有记住这位主人公的名字,这是叛逆期的孩子的心理世界吗?


他对什么都是排斥的,书的最后他被自己的亲妹接纳了,妹妹试图问他有喜欢的事物吗?这个妹妹一语中的,她看得比谁都真切,小主人公最后之所以感受到那么一点快乐和幸福的来源是因为他被需要,被亲情需要。


我看了以后有些茫然,一直在思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没有急着通过其他人的视角寻找答案,我想自己去领悟。小主人公并不爱学习,他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不断地转校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想这本书实际上是想告诉读者大人们总是以质疑的目光否定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愤世嫉俗恰恰需要一个空间来承载,这个空间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人心。实际上他们需要被倾听被支持被承认,最后一个十岁的孩子做到了,这成了主人公的救命稻草。

你可能感兴趣的:(3.16每日850字无意识写作训练(节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