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得起书,丢不起人

丢得起书,丢不起人_第1张图片
书香

初在朋友圈里看到“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时,还小小激动了一把,这么有情怀的活动,难得啊。然后想想自己基本上没啥出门机会,也就没点进去看。

可是,怎么第二天,这丢书的事就霸屏了?

好奇害死猫。于是忍不住浪费宝贵时间去浏览相关的文章。然后感觉:真是丑人多作怪,今年特别多啊。

电视综艺节目上各种模仿也就罢了,人家伦敦整个丢书活动你也去学。学就学得像模像样一点嘛,先弄清楚伦敦丢书的前因后续,再来设计你这场高大上的模仿,也许效果会不一样。可是,你不,你贪图省事,就要整个表面上的形式,还要宣称制造爆炸效应。确实,效应果然够劲爆,支持与批判齐飞。点击率是肯定赚够了。话题也攒成了超级热点,毕竟都与超级丹的出轨窗并驾齐驱了啊!

可是,你想过书的感受吗?你想过爱书人的感受吗?你想过乘地铁上班挤成饼的通勤人员的感受吗?

你没有。

那我只能揣测了。

一,你不读书,所以不会考虑书的感受。一本书从写作到出版,不知道要经历作者多少个日夜的独坐,蹙眉,焦虑,失眠,内心的煎熬,这是一个孩子的出生之旅。之后,是寻找合适的出版社,也许漫长的沟通,修改,谈判,妥协,这是一个孩子长大之旅。再然后新书上架,端庄的雅致的,几许忐忑几许期待,这是一个孩子寻找伴侣之旅。都是新奇的,充满期待的,又饱含艰辛的旅行。所以每一本书,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经历了出生,成长,正在安静等待属于它的那个人。它们当然希望取走它们的,是懂得珍惜的人。可是你来了,随意地拿走了它,随意的贴一张纸,然后随意的放在某个座位或者某个角落。它是多么害怕?此时的它,已失了端庄失了雅致,只是在惴惴不安着,谁会捡走它。是的,不再是欢喜慎重的取,而是捡。

果然,你这次声势浩大所丢的书,半数进了回收站,少数被阅读。书的心,碎了。

我的揣测之二是,你不是爱书的人,所以你无从考虑爱书人的感受。虽然旁人眼中我算是爱读书的人,但自己从来不敢自诩为爱书人。饶是如此,我还是对书有着特别的情感。读书一般是借阅,借阅的书最好是不脏不破不折页的。借阅的书,如果遇到想要再读一遍的,便去买回来。买回来之后,就很是宝贝了,通常是不大舍得借出去的。怕借阅的人折页(这是很多人的坏习惯),怕借阅的人边吃零食边翻阅(洒了油啊汤的就是永远的印痕了,洒了水也会起皱啊),怕借阅的人随手拿笔东划西划(自己读的时候倒是偶尔会写写划划),怕借了就随手丢哪不还了……

可是你倒好,将一万本书就这么随随便便丢出去了。你看见被清洁阿姨扔进垃圾袋里的书了吗?你看见地铁座位上被大小不一的屁股们压出皱折的书了吗?你看见扔在某角落无人问津孤独的书了吗?你当然没看见!你忙着看流量看关注度看广告赞助商们的钱是否打过来了。

我的揣测之三,你大约是没有在上下班高峰期挤过地铁公交。那是真正的摩肩接踵,想转个身都需要不停地提醒着周围的人“麻烦让让”“借过”,还想看书?请问丢的都是口袋书单手可持的吗?不不不,单手可持也很难读书,因为你单手所持的这本书,可能正好压在了旁边人的鼻子上,或者抵在了旁边人的胸上,话说此时你还能读下去吗?还有,你知道挤地铁时全身心的毛孔都散发着“姐心情不好”“哥火大”的气息?捡书读?对不起,姐/哥真没那闲情,而且,姐/哥想捡也捡不成,因为根本无法弯腰。

于是,丢书丢得骂声四起也是自然。你的出发点就只是制造热点,书和地铁,只不过成了你的道具。所以你惹恼了书,惹恼了爱书的人,惹恼了挤地铁已经挤到快要爆炸的群众。

哦,你还邀请了明星。果然是大手笔,果然是够出彩。可惜,这次的明星也没能讨到好,不管是帅的美的,这次算是统统栽你手里了。

也罢。你有的是法子整一堆书来丢,可是这人,就不要再继续丢了吧。这东施效颦效得,外国人知道了得多没面子!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丢得起书,丢不起人)